《艺术概论》班级课教案四川音乐学院班级课教案[首页]课程名称艺术概论授课专业传播艺术、舞蹈、数字艺术、声乐、歌剧年级大学二年级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改题)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教学总学时数64学时学分数4分学时分配课堂讲授54 学时;实践(或改题)课10 学时教材名称《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作者黄宗贤主编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指定参考书书名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文艺美学》曹廷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西方美学通史》蒋孔阳朱立元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授课教师庄点职称讲师单位基础部授课时间2012——2013学年星期三1-2 3-4 5-6 7-8节星期四3-4 5-6 7-8节星期五5-6 7-8节四川音乐学院班级课教案章节名称绪论第 1 次授课,本次授课时数 2 节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改题)课( ) 其它( )教学目的通过概括描述本课程将要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什么是艺术,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学的学科组成: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批评及其相互关系,使学生对该课程有较为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授 课 要 点一、我们课程将要分享的内容: 二、艺术学的学科性质 1、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2、关于“艺术”,我们首先要明确广义的艺术概念和狭义的艺术概念。
三、艺术学学科组成及相互关系 四、艺术学的历史发展 1、美学的历史发展2、 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思想发生了急遽变化。
浪漫主义首先让非美和“丑” 的东西在艺术领域登堂入室。
3 、19世纪末,康拉德. 费德勒首先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与艺术学的根本问题完全不同。
”课堂讨论与练习你认为什么是艺术? 备 注章节第一章:艺术的历史第2—4 次授课,本名称 方位 次授课时数 6 节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改题)课( ) 其它( )教学目的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及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理解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践,洞悉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掌握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特别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实践论,正确理解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
课堂讨论与练习思考:你认为艺术起源于什么? 备 注章节名称第二章 艺术的价值方位第5-8 次授课,本次授课时数 8 节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改题)课( ) 其它( )教学目的了解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类型,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总结艺术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了解艺术在社会人生中的位置,体会艺术所具有的认识、教育及审美等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讲授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政治、科学等之间的关系时,对于后者诸范畴要进行简洁而深入的补充概括,使学生对之的认识突破经验与习惯层面,进而才能将艺术与之的本质区别清晰地呈现出来。
理解艺术对于人生的意义则需要联系现实,让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艺术的认识、教育及审美等功能。
授 课 要 点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 1、文化的定义 2、艺术与道德 3、艺术与宗教 4、艺术与科学 5、艺术与哲学 二、艺术在社会人生中的位置 1、艺术的认识功能 2、艺术的教育功能 3、艺术的审美功能 4、艺术对人生的价值课堂讨论与练习讨论:在你的人生中,是否有艺术作品对你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备 注章节名称第三章 艺术的审美方位第9-10 次授课,本次授课时数 4 节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改题)课( ) 其它( )教学目的了解各艺术门类有着共同的审美本质,这种本质使它们一致地区别于其他的文化形态。
从文学、美术、音乐的关系着手,为艺术的审美方位确立一条基本的底线,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艺术是诗意的存在和音乐化的存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艺术的审美本质、各艺术门类在审美上的联系及诗意的存在和音乐化的存在涵义授 课 要 点一、艺术是诗意的存在1、 什么是“诗意”2、 绘画的诗意存在 二、艺术音乐化的存在1、 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2、 诗歌的音乐素质3、 视觉艺术的音乐体验4、 音乐的视觉表现课堂讨论与练习 思考:音乐对其他艺术有什么样的影响?备 注章节名称第二编 艺术的活动 第一章艺术创作第 11-13 次授课,本次授课时数 6 节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改题)课( ) 其它( )教学目的掌握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理解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状况,了解技巧活动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艺术体验与日常经验之间的区别,这一区别如何始终贯穿艺术构思、艺术表达过程之中。
授 课 要 点一、艺术创作的过程1、 艺术发现与创作欲望的萌芽2、 艺术构思与艺术意象的形成3、 艺术传达与艺术意象的物化二、艺术创作中的技巧活动 1、“技”与“艺”的关系2、艺术中弱化技巧的倾向及其反响课堂讨论与练习思考:你认同艺术创作中不需要技巧的观点吗? 备 注章节名称第二章 艺术家第 14-16 次授课,本次授课时数 6 节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改题)课( )其它( )教学目的了解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认识到艺术创造是特殊的精神生产,理解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以及创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艺术家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位置、性质与意义。
课堂讨论与练习思考:1、艺术家是一种职业吗?2 、为什么许多生前显耀的艺术家在死后很快被人忘却?而生前默默无闻甚至穷困潦倒的艺术家随着时光的流逝反倒声明与日俱增?备注章节名称第三章艺术作品第17-21 次授课,本次授课时数10 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改题)课()其它()教学目的了解艺术作品的层次,从表层到深层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了解典型与意境代表着艺术意象的两种高级形态,同时也代表着叙事性艺术与抒情性艺术、西方艺术传统理论与中国艺术传统理论的两种不同取向,意味着不同的美学精神。
了解艺术风格、流派与艺术思潮形成的复杂、多方面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进行丰富的艺术作品分析、比较,以及范畴理论史的补充,使对典型与意境两个范畴有生动的理解。
对艺术风格的全面把握,是进一步理解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前提。
授课要点第三章:艺术作品一、艺术作品的构成(一)艺术语言(二)艺术形象(三)艺术意蕴二、艺术作品的效果(一)艺术典型1、艺术典型的特点2、典型性格的基本类型3、典型环境和典型情节(二)艺术意境1、情境交融2、虚实相生3、韵味无穷三、艺术作品的风格1、什么是艺术风格2、风格与人格的关系3、艺术风格的类型课堂讨论与练习1、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声称“典型”与“意境”这两个审美范畴意味着古典美学的理想,在当代艺术实践及理论中,它们已经不复再具有此前的地位,处于逐渐被扬弃的境地。
结合对当代艺术的体味,对这一说法进行反思。
2、就影视艺术而言,“风格”与“类型”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备注章节名称第四章艺术接受第22-25 次授课,本次授课时数8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改题)课()其它()教学目的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艺术传播诸方式,理解在传播视野下的艺术活动系统呈现出的特点与规律。
了解艺术鉴赏的内涵及鉴赏过程,区分它与娱乐性艺术消费、思辨性批评的不同艺术接受性质。
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作用、批评家的素养,并对艺术批评的形态作初步介绍。
教学重点与难点艺术的大众传播方式构成了当代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它甚至影响着其他艺术传播方式的发展。
理解艺术鉴赏活动中的审美期待视野。
艺术批评的内涵。
让学生理解作为批评在思维方式、话语气质、主体角色、方法意识等方面的基本规定性。
课堂讨论与练习1、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也塑造了我们”,思考一下大众传播方式对艺术的影响。
推荐阅读书目:《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
2、如何理解艺术鉴赏的“二度体验”特征?它的超越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备注章节名称第五章艺术形态导论第26 次授课,本次授课时数 2 节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改题)课()其它()教学目的理解和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各艺术种类的定义和特性,了解不同艺术种类体裁的区分,了解中外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分类绝非是对既定的艺术活动的简单归纳、分类而已。
艺术分类的意义在于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划分,揭示出各种艺术活动自身的特性与发展规律;分类本身体现出特定的美学把握标准;分类本身同时有助于对新的艺术发展现象的理解,对新的艺术发展可能的探索。
授 课 要 点 第五章:艺术形态导论 1、艺术分类的标准 2、各类艺术的特征 课堂讨论与练习 1、 艺术发展史上曾有诗与画、戏剧与电影、音乐与建筑之间关系这样一些探讨主题。
2、 试比较一下你认为有相关性的两门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