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试题(附答案)

国际法试题(附答案)

西安财经学院学生社区提供【】国际法试题(附答案)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4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页至8页,共8页;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依据是A.善意原则B.国际道义C.条约必须遵守D.主权平等[ ]2.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A.领域管辖B.国籍管辖C.保护性管辖D.普遍管辖[ ]3.1907年,厄瓜多尔的外长提出以宪法程序为承认新政府的条件,这被称为A.有效统治原则B.托巴主义C.威尔逊主义D.艾斯特拉达主义4.《南极条约》规定,缔约国此前对南极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应予A.确认B.放弃C.冻结D.重申5.空间物体发射国应将其发射的物体报告给A.联合国外空委员会B.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C.联合国秘书长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6.在我国,外交代表开始执行职务的日期为A.外交代表到达接受国的日期B.外交代表正式呈递国书的日期C.外交代表经接受国同意的日期D.外交代表经派遣国正式任命日期7.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相关规定,外国航空器在一国领空A.享有无害通过权B.不享有无害通过权C.享有“两项自由” D.享有“五项自由”8.根据1969年修订的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的规定,禁排区是A.距海岸50海里以内海域B.距海岸100海里以内海域C.距海岸150海里以内海域D.所有海域9.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国家之间的关系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C.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D.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10.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国际条约是A.1966年的《外层空间条约》B.1968年的《营救协定》C.1972年的《责任公约》D.1979年的《月球协定》11.下列选项中,不可归因于国家的不当行为的情况是A.国家机关的行为B.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C.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D.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12.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A.人类法律良知C.国家之间的协议B. 最高规范的效力D. 自然法的效力13.传统国际法认为战争开始的形式应是A.宣布断绝外交关系B.交火(开战)C.两军对峙D.宣战14.一国有权拒绝其他国家的航空器在其领土内装载乘客,邮件和货物运往其境内的另一地点,这种权利被称为A.国内载运权B.国家安全权C.设定“禁区”的权利D.领空主权15.国际争端的主体主要是A.国家B.国际组织C.跨国公司D.涉外企业16.强制解决国际争端中的报复针对的行为A.不礼貌B.造成损害C.不道德D.违反国际法17.国际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一般称为A.“大会”、“秘书长”或“理事会”B.“大会”、“部长会议”或“首脑会议C.“大会”、“秘书处”或“执行委员会”D.“议会”、“部长会议”或“首脑会议”18.《联合国宪章》的生效日期是A.1945年10月24日B.1946年10月24日C.1948年10月24 H D.1950年10月24日19.国家区别于其他非国家政治实体的根本要素是A.确定的领土B.定居的居民C.政权组织D.享有主权20.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毗连区A.属于国家领海的一部分B.属于公海的一部分C.既不属于领海也不属于公海D.既是领海也是公海21.第一个规定领空主权原则的国际公约是A.《巴黎航空公约》B.《国际民用航空公约》C.《海洋法公约》D.《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22.所有国家的船舶在群岛水域享有A.航行权B.过境通行权C.无害通过权D.捕鱼权23.航空器的国籍是指A.航空器所有人的国籍B.航空器承租人的国籍C.航空器登记国的国籍D.机长的国籍24.有权依据人大常委决定批准我国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是A.国家主席B.总理C.外交部长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25.一项条约有意为第三国创设一项义务,若要该第三国承担该项义务,必须由A.该第三国明示接受B.该第三国明示或默示接受C.该第三国以书面明示接受D.该第三国至少要默示接受26.颁发“南森护照”的目的是A.使难民具有旅行证件B.使难民改变国籍C.使无国籍人取得国籍D. 支持各国难民事务部门的工作27.一国有权决定在什么情况下允许外国人人境A.与外国人本国订有协议B.国际公约中有此规定C.这属于一国内政问题D.这属于区域国际法的规则28.引渡的罪名特定原则是指A.法院只能审理特定罪名的刑事案件B.请求引渡国只能就其请求引渡时的特定罪名对犯罪嫌疑人加以审判和处罚C.前南刑事法庭只能审理特定罪名的刑事案件D.只能根据国际公约规定的特定罪名要求引渡29.国际人权保护的报告及审查制度是指A.各缔约国将履行人权公约的情况向有关机构提交报告,由有关机构审查B.有关人权机构将各国履行人权公约的情况向所有缔约国报告并由其加以审查C.缔约各国相互将履行人权公约做出报告并加以审查D.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将各国履行人权公约的情况向所有缔约国报告,并由其加以审查30.人权问题全面进入国际法领域是在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之后D. 1966年两个国际人权公约通过之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国家表示同意承受条约拘束的方式有A. 签字B. 批准和交换批准书C. 接受D. 加入E.正式认可32.在国际法院审判的书面程序中,当事国向法院提交的诉讼文书包括A.诉状B.辩诉状C.旁证资料D.答辩状E.复辩状33.使馆馆长的等级包括A.大使B.代办C. 临时代办D.公使E. 副大使34.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包括A. 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使用暴力B. 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它不能飞行C. 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装置或物质D. 破坏航行设备危及飞行安全E. 传送假情报危及飞行中航空器的安全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0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和解37.国家航空器38.国书39.条约的解释40.大国一致原则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41、42小题每题7分、第43、44小题每题8分,共30分)41.简述多国河流与国际河流的区别?42.为什么说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43.简述外层空间活动必须遵守的原则。

44.简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45、论述领海的法律地位。

-------------------------------------------------国际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 2.A 3.B 4.C 5.C 6.B7.B 8.D 9.A 10.A 11.B 12.C13.D 14.A 15.A 16.D 17.B 18.A19.D 20.C 21.A 22.C 23.C 24.A25.C 26.A 27.C 28.B 29.A 3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A B C D 32.A B D E 33.A B D 34.A B C D E 35.ABCE[b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b36.(1)和解也称调解,以委员会形式工作。

(1分)(2)查明争端事实,提出解决争端建议。

(1分)(3)但无法律拘束力。

(1分)37.指不用于民航的飞行器。

(1分)例如用于公务、军事、海关和警察部门的航空器都是国家航空器。

(2分)38.是派遣国国家元首签发给接受国国家元首(1分)用:以证明大使或公使身份的正式文书。

(1分)其中写明馆长的姓名和等级并请接受国元首予以信任等。

(1分)39.条约的解释是指对条约的整体、个别条款或词句的意义、内容和适用条件所作的说明。

(2分)其目的在于明确条约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地方,从而有利于条约的善意履行。

(1分) 40.“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原则(1分)。

根据这个原则,安理会对非程序性事项的表决以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在内的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

(2分) [b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41、42小题每题7分,第43、44小题每题8分,共30分) 41.多国河流与国际河流都是流经两国或两国以上国家的河流。

(1分)其流经各该国河段是该国领土,由其自行管理。

(2分)国际河流不同于多国河流之处在于国际河流一般有出海口,其通行制度由国际条约规定,航行由依条约组织的委员会管理。

(3分)向所有国家开放航行,如欧洲的多瑙河。

(1分)42.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指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处于一种主要的、基本的地位。

(1分)具体来说,是由以下三种情况决定的:(1)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处于最主要的地位和起着最重要的作用;(2分)(2)只有国家才拥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即只有国家才具有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

(2分)(3)国际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2分)43.外层空间活动必须遵守的原则有:(1)探索和利用必须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1分)(2)在平等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自由探索和利用;(1分)(3)不得以任何方式把外层空间和天体据为已有;(1分)(4)探索和利用应遵守国际法;(1分)(5)对宇航员提供援助与营救;(1分)(6)发射国承担国际责任;(1分)(7)发射国对发射物体保持管辖和控制权;(1分)(8)国际合作和互助。

(1分)44. (1)限制主权。

限制责任国行使主权的一种责任形式。

(2分)(2)恢复原状。

指对被侵害的事物恢复到不当行为对其侵害前存在的状态。

限于被侵害的事物尚存在保持完好或虽被损害但可用恢复原状的方法做成替代物的情况。

(2分)(3)赔偿。

在不能恢复原状的情况下,对不当行为造成的物质和精神的损害,可用赔偿来代替。

(2分)(4)道歉。

道歉是从事国际不当行为的主体对受害方造成的非物质的损害予以精神上的补偿所采取的法律责任形式。

(2分)[b论述题(共15分)[/b45.根据《海洋法公约》,领海是指沿海国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2分)领海的法律地位由习惯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加以规定,这体现在《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和《海洋法公约》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