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二、中学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教育心理诞生标志: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容: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如教学大纲,教材等。

教学媒体:是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心理与行为的教学信息载体,是教学容的载体,是教学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沟通教学信息和学习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是学生接触到的主要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前者指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等;后者指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

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孕育时期19世纪末--1903年;特(德);乌申斯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2)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3)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1924年,我国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教育心理学》(4)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5)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代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大)研究转向认知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注意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促使教学心理学兴起开展影响学与教过程的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5)重视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第二章逆反心理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大)1、逆反心理的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恨乌及屋”,反抗迁移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首先,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其次,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最后,独立意识的发展导致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大)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模式2初中生思维品质表现出矛盾性特点:①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②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③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再度出现。

假想的群众:初中生经常感到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观察,自己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欣赏与批评。

独特的自我:认为别人之所以关注自己是因为自己与众不同,经常认为自己的一些行为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常常夸大自己的独特性。

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省性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思考愿望和兴趣(2)重视课堂提问,使学生思维的隐性过程外显化(3)架设探索的桥梁,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具体和深化(4)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5)做好归纳总结,升华思维(6)把思维的教学和知识的教学完美结合起来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涨(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3)中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大)(一)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变化1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2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3勇敢与怯懦的矛盾4自负与自卑的矛盾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的矛盾(二)初中生的逆反心理1、逆反心理的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恨乌及屋”,反抗迁移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首先,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其次,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最后,独立意识的发展导致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

高中阶段是个体价值观初步确立的时期,也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第三章1.学习的定义:从广义上讲,人和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上专指人类的学习,它是个性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习的分类(1)加涅美国学习的繁简程度:八: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六:(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2)奥伯尔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机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3)加涅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的不同对学习进行分类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4)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将学习分为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3.联结主义学习理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狗)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2)桑代克“试误联结理论”: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学习的实质:有机体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试误说: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学习的规律:①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前的预备定势②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③效果律(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定义:先由动物做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给予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映的概率增加的现象。

强化: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

4.观察学习(含义及过程)含义: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映特征得到矫正。

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认过程、动机过程1.学习顿悟说: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大量学习实验提出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法:是指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的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特性、原理和原则的教学方法。

特征(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在学生学习上的重要性(3)重视形成学生的部学习动机,或把外部动机转化成部学习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3.认知目的的学习理论(潜伏学习)托尔曼、杭齐克动物在无强化的环境下也进行学习。

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期待。

三种水平:感知性、记忆性、推理性4.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学习或记忆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新知识适当相关、概括性较强、清晰性及稳定性较强的引导材料,来帮助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这些引导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有意义学习三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四个要素:学习具有全人投入、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的。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含义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基本含义:建构主义认为,这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这种学习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协作性,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

理想的学习环境: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第四章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驱力和学习期望驱力三方面:认知驱力、自我提高的驱力、附属的驱力。

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理解63概念: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努力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获得成功的部动力。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Ts,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Taf,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维纳成就归因理论大64概念: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之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

“三维度”:稳定性、原因源、可控性;(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性归因和不可控制性归因)“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归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可表现为以下方面(1)根据学生自我归因可预测以后的学习动机(2)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3)长期消极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人格成长(4)教师的回馈是影响归因的重要因素。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6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最佳的学习动机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学习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一般难度的任务,这一强度要略高一点,对于困难的任务,这一强度要略低一点。

自我效能感理论(三强化)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

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班杜拉认为强化有三种: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本身的行为直接进行强化。

奖励和惩罚是学习中最常用的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3)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行为。

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方法※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与好奇心(2)鼓励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4)对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及时提供具体的学习结果反馈信息(2)合理运用外部奖赏(3)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4)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第五章知识的分类:一、学科知识在学校教育领域中,根据知识所在学科领域不同,常将知识分为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等等。

二、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三、奥泊尔的分类奥泊尔将知识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分为表征学习(词汇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学习(也称高级规则的学习)四、加涅的分类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出五种学习结果的划分:1)言语信息,指能用语言文字述表达的知识;2)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3)认知策略,指对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

它是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五、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分类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根据知识的表征方式及获得机制的不同,把知识分为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