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姿势与动作设计资料

作业姿势与动作设计资料





二、 降低作业疲劳的措施

a 提高作业的自动化水平 b 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 c 合理设计作业中用力方法 d 改善作业内容,避免单调重复性作业 e 合理设计作业空间及环境
7.1.3 人的肢体活动范围,见图7-2,图7-3,参阅表 7-1 7.1.4 人体的不同姿势的施力,见图7-4,参阅表7-2, 表7-3 7.1.5人体的不同姿势的能耗,见图7-5,图7-6,图 7-7
7.2.3 动作重构原则
经济与效率:为了省力、省时 动作设计:找出必不可少的,依据 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原则,按人的动作姿势特性对操作进行重 构
1. 取消:取消可能取消,不必要的 ,不规律的 、以手为持物工 2. 合并:小动作结合成连续曲线、各种工具 、作业 、同时进行
疲劳的分类: 1肌肉疲劳:个别器官疲劳或全身疲劳。 前者发生在仅需个别器官或肢体参加紧张作业如:计算机
操作人员的肩肘痛、眼疲劳,打字员手指、腕疲劳等。后 者主要是全身参与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所致,表现为全身 肌肉、关节酸痛,困乏思睡,作业能力明显下降工,失误 增多,操作迟钝等。
2 精神疲劳: 智力 技术性 心理性 智力:长期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引起的头昏脑胀、全身
某些规律 疲劳可以恢复 青年人比老年人恢复快,产生疲劳小,因
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旺盛,供血、供氧机能强;体力上的 疲劳比精神上的疲劳恢复快。心理上造成的疲劳常与心理 状态同步存在,同步消失。 疲劳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未完全恢复的疲劳可在一定程度 上延续到次日。 人对疲劳有适应能力 连续工作反而不觉累,(马拉松长 跑到最后不觉累 机械迈腿) 生理周期的影响 低潮期月经期疲劳自我感受较重,高潮 期轻 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噪声可加重疲劳,优美音乐舒张血管, 松弛紧张情绪并减轻疲劳。
人体动态测量数据是人在活动状态下测 取的人肢体的各种活动范围 可为设计合理的操作姿势提供依据
7.2.1 作业姿势的选择 1.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 1 工作空间的大小与照明条件 2 体力负荷的大小及用力方向 3 工作场所物体安放位置 4 工作台面高度,有无容膝空间 5 操作时起坐的频率 6 避免不良的体位:静止不动、反复弯腰 2. 立姿作业与坐姿作业的分析 立姿 1 经常改变体位 2 常用控制器分布较大区域,需要手足较大幅度活动 3 无容膝空间机器旁 4 用力较大作业 5 单调作业 适当走动可维持工作能力 立姿缺点:不宜进行精确而细致工作,不宜转换操纵 坐姿: 1 持续时间较长 2精确而细致操作 3 手足并用的作业 缺点: 作业过程不易改变体位,施力受到限制,范围有局限性
第7章 作业姿势与动作设计
第6章链接
第8章链接
7.1 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
7.1.1 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的关系 (1)与视觉的关系:需要考虑最容易看见东西时眼 睛的高度和离眼睛的距离 (2)与循环的关系:伸长手,手指发麻 , 避免手的 操作点过高或妨碍血液循环的姿势 (3)与手、上下肢、上半身等运动关系:有手指作 业的时候,使手指自由运动的姿势. 运动的中心点 及可动范围 (4)与身体重心的关系,见图7-1 手持重物,上半身后倾 ,重物使人重心前移

引起疲劳的原因及某些规律 原因 超生理负荷的激烈动作和持久的体力或脑力劳动 工作单调 使人不愉快和厌烦,另外还会使人注意力失调。 注意力是最易疲劳的心理机能之一 环境不良 温度 湿度 照明 振动 噪声等不适应人的心理和 生理需要,会增加劳动强度和疲劳感 精神因素 受强烈刺激、焦虑、烦恼、工作责任感及人际 不和导致不振 身体状况不好 人机工程设计不合理: 1 劳动姿势与体位选择不合理 2 生产设备与工具设计不合理,不能减轻劳动强度和人的紧张情绪 3 人机界面设计不合理不符合人的感觉功能和心理特点 4 未按生物力学原则合理使用体力 5 工作空间过小
7.2 作业姿. 利用人体的原则:双手同时 开始、完成 双臂堆成 ,动 作连续流畅 ,有规律 避免单调 餍足 心理 2. 布置工作地点的原则: a.固定工作地点 ,提供全部工具和材料 ,工具和材料 放在固定地点:
如仓库 ,教材科
b. 工具、物料、操纵装置在最大工作范围内 料箱、传送物 料靠近操作者 (流水作业) 工具和材料按最佳动作顺序 排列 c.充足照明 ,环境色彩与工作对象有对比 3. 设计工具和设备的原则: 钻模具、夹具 脚操纵 ,将手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多种工具合为一种:组合夹具 , 手指:自然分配:电脑键盘 ,手机 手柄设计:增大接触面。施较大的力 设备上的杠杆、手轮、摇把:保证操作者不改变或极少改变 身体位置,最大限度利用机械力
如驾驶员
乏力嗑睡或失眠等,常与心理因素有关。 技术性:常见于体力与脑力并用的劳动和神经相当紧张的作业,
心理性:单调作业引起,如监视仪表的人员、信号率越低越易疲
劳,使警觉性下降。这时体力并不疲劳,而是大脑皮层的一个部位经 常兴奋引起的抑制。
3 生物疲劳(周期性疲劳) 根据疲劳周期的长短
分为周期性疲劳和月、周、日周期性疲劳。这种 疲劳出现的周期越长,似乎越具有社会因素和心 理因素的影响。人的生物节律和生物备动度的昼 夜动力学。是有周期性的智力曲线、情绪曲线 体 力曲线都有高潮期和低潮期。这种周期是可以通 过办法调整的。 实例:有人参加考试 下午2:00~4:00 是其一天中 智力及情绪最低潮期,考前一个月开始调整,在 此时间段做真题。考试时达到最好状态。
7.1.2疲劳 疲劳是一种人体的生理状态,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者
作业机能衰退、作业能力下降、有时并伴有疲倦 感等主观症状的现象,就叫作业疲劳。是一系列 复杂现象的综合体,既有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又有机器系统的因素,还受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 响。 一、 疲劳的特点与分类 疲劳的特点:操作者为了某种目的,通过自已的 努力可以在短时期内掩盖疲劳效应,相反,若心 理上的某种不适或不满情绪又会提前或加速疲劳 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