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

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

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
[摘要] 为探索桂平市马铃薯最佳施肥量,实施“3414”肥效试验,建立了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得出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n)202.82kg/hm2、纯磷(p2o5)106.54 kg/hm2、纯钾(k2o)199.38kg/hm2,产量可达26244.31kg/hm2。

[关键词] 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产量回归分析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实施规范”和“3414”肥效试验要求,2009年11月在石龙镇福平村实施了进行了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探索马铃薯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马铃薯高产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
试验田块设在石龙镇福平村黄学群农户责任田,面积1.74亩,为水稻土潴育沙泥田,有机质为18.1 g/kg,全氮为0.94 g/kg,速效钾为60.5mg/kg,有效磷为21.0mg/kg ,ph值6.2,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晚稻收割后,整地起好畦,做好排水沟。

2.供试材料
柳州尿素(含n46%)、硫酸钾肥(含k50%)、钙镁磷肥(含p12%);供试品种为荷兰15号。

3.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取“3414”试验完全实施方案,以n、p、k三个因素为基础,当地推荐施肥量为主,建立4个施肥水平,0水平为不施
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见表1);14个处理,三个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长6.7m,宽3m,小区面积20m2。

表-1 氮、磷、钾施肥水平单位:kg/666.67m2
4.试验操作
2009年11月5日种植,出苗期为12月1日,结薯期为2010年1月12日。

各个处理按统一规格摆种:行距0.4m,株距0.3m,并随手压种,使种薯与免耕田厢面上的松土充分接触,以利扎根出苗。

用些碎土盖种撒上肥料,后均匀盖上稻草且不露光即可。

小区行距边缘各留0.25m、株距边缘0.15m不摆种。

20m2用种量160块。

2010年3月9日收获,分区收计产。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010年3月9日收获,分区收计产,产量结果如下表-2。

表-2 试验小区产量统计表(折亩)单位:kg/666.67m2
2.统计分析
2.1回归分析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表-2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
y= 13516.8555+ 37.9561x1-0.1141x12+106.7313x2 -0.4299
x22+37.2655x3-0.0214x32+0.1656x1x2-0.0143x1x3-0.2463x2x3,决定系数r22=0.9897, r0.05=0.9185.
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3:
表-3 方差分析
从方差分析可知,f=42.96远大于f0.05(f0.05=6),可见处理间差异极为显著。

2.1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对上述三元二次方程进行极值判断分析,可知方程存在极大值,可用于边际分析,据此求出最大施肥量为:纯氮(n)220.14kg/hm2、纯磷(p2o5)95.53 kg/hm2、纯钾(k2o)247.91kg/hm2,产量可达27412.13kg/hm2;最佳施肥量为:纯氮(n)202.82kg/hm2、纯磷(p2o5)106.54 kg/hm2、纯钾(k2o)199.38kg/hm2,产量可达26244.31kg/hm200
三、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适当搭配施肥对马铃薯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通过三元二次综合效应方程确定我市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纯氮(n)202.82kg/hm2、纯磷(p2o5)106.54 kg/hm2、纯钾(k2o)199.38kg/hm2,产量可达26244.31kg/hm2,与实际施肥极为接近,对我市马铃薯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这个施肥配方可在我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章明清,林仁埙,林代炎,等.极值判别分析在三元肥效模型推荐施肥中的作用[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2):54-59;
[2]王圣瑞,陈新平,高祥照,等.“3414”肥料试验模型拟合的
探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4):409-4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