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认识晶体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认识晶体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晶体》选自于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一节。

晶体是学习物质结构的基本,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晶体结构并对晶体知识有初步介绍。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晶体如Na、Mg、Al、Fe、Cu和一些原子晶体金刚石、晶体硅、离子晶体如NacL、分子晶体如CO2等,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晶体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等径圆球堆积形式,从而归纳总结出等径圆球密堆积的形式,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以前对晶体的学习分散的,通过认识晶体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晶体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晶体的机构特点,对他们今后对物质机构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密堆积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二、学情分析
1.知能储备
对晶体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常见晶体的化学键特点和晶体特点都非常熟悉;接触并应用过晶体特点;已具备学习等径圆球密堆积理论基础;
2.学习方式
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乐于展示自我,容易交流。

3.认知方式
缺乏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建构。

总的来说,这部分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说起容易做起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晶体的一般性质出发,了解晶体的结构。

(2)通过晶体的密堆积深入了解晶体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多种学习方式,学会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堆积模型建立认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一般方法,初步认识模型方法。

(2)初步了解化学技术在研究物质结构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思维历程,感受体会科学家的杰出思想,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辩证的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等径圆球密堆积模型的建立和对配位数了理解。

2、难点
等径圆球密堆积模型的建立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以活动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并与探究、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

2.学习方法
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的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晶体——等径圆球密堆积
等径圆球三维密堆积
一维:一种密堆积方式
二维:一种密堆积方式
三维:两种密堆积方式
密置层:
配位数:
八、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我在本节课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通过用活动设计—交流研讨—分组答案—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学习化学科学的兴趣。

一、教学中值得发扬的方面
1、本节课在设计思路上和课堂实施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活动引课,学生根据设计的活动进行分组活动,最终总结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称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是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

2、本节课教学拟采用“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中反思不足的方面以及后期需要加强的措施
1、由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充分展开,以及部分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些薄弱,不能很好的进行完活动,这有待以后进一步的训练。

2、部分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完成对密堆积的认识,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和培养,帮助他们掌握物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关系,从个别规律到一般规律的认知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