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优秀14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仅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数列的一些知识。
例如:储蓄、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就要用到数列知识。
就本节课而言,在给出数列的基本概念之后,结合例题,指出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一方面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知识打下铺垫。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讲清、讲透。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形成并掌握数列及其有关概念,识记数列的表示和分类,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对比较简单的数列,使学生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观察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比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相互渗透性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渗透函数、方程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通过介绍数列与函数间存在的特殊到一般关系,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加强与函数的联系,并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教学难点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归纳抽象——巩固训练"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更加透彻。
现代教学观明确指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本节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对于国际象棋棋盘麦粒采用电脑动画演示,增强感性认识;所举的引例及数列的函数定义,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通项公式及数列的分类等概念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难题(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采用讲练结合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加强主动学习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将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将引例、例题、练习等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电脑动画演示:国际象棋棋盘格子中放有麦粒的示意图,从而得到一组数:1,2,22,23 (263)叙述故事:给你一张报纸,你可以用它登上月球,你相信吗?只要不断地将报纸对折42次以后,报纸的厚度就可以达到月球和地球的距离。
设计意图:以实例引入概念,再配以电脑动画,叙述小故事,增强了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投影演示,再观察以下几列数:①某班学生的学号:1,2,3,4……,50②从1984年到20xx年,中国体育健儿参加奥运会每届所得的金牌数:15,5,16,16,28,32③某次活动,在1km长的路段,从起点开始,每隔10m放置一个垃圾筒,由近及远各筒与起点的距离排成一列数:0.10.20.30, (1000)④放射性物质衰变,设原质量为1,则各年的剩留量依次为:1,0.84,0.842,0.843,……2、归纳抽象,形成概念(1)学生尝试叙述数列的定义:启发学生观察上述几组数据后,进行归纳总结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数列,便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举例1:1,3,5,7与7,5,3,1 这两个数列有何区别?举例2:-1,1,-1,1,……是不是一个数列?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把数列中的数和集合中的元素区分开来:①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而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②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列定义的理解。
(2)数列的项及项的表示方法:an(3)数列的表示方法:可写成:a1,a2,a3,……,an……或简记为:{an},注意an与{an}的区别上述(2)(3)采用指导阅读法(书P106页第7节~第8节第一句话),对an与{an}的区别进行集体讨论归纳。
3、通项公式的探索(1)观察归纳定义由学生观察引例中数列的项与它在数列中的位置(即项的序号)间的关系:实物投影:序号1 2 3 (64)↓ ↓ ↓ ↓项1= 21-1 2=22-1 22 = 23-1 (263)从而可看出项与项的序号之间可用一个公式:an =2n-1表示,该公式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归纳抽象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定义(略)。
(2)用函数观点看待数列:这是一个难点,讲解必须清楚、透彻。
数列可看作是以自然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是数列的本质),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画图(棋盘麦粒这个数列)设计意图: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3)数列的分类,并口答引例及数列①②③④分别归于哪类数列。
4、讲解例题设计例题:①根据通项公式写出前几项并会判断某个数是否为该数列中的项;②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
例1,根据下列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1)an= n/(n+1)(2)an=(-1)n · n设计意图:使学生正确掌握通项与序号的关系。
变式训练:问2589/2590是否为数列(1)中的项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方程思想是解决数列问题的重要方法。
例2,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3,5,7(2)2, -2,2 ,-2(3)1 ,11 ,11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十分必要。
写通项公式时,就是要去发现an与n的关系,对各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找出这些项与相应的项数(即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注:遇到分数,可分别观察分子组的数列特征与分母组成的数列特征;若为正负相间的项,则可用-1的奇次幂或偶次幂进行符号交换,有时也可根据相邻的项,适当调整有关的表达式。
)5、练习巩固投影演示:(1)写出数列1,-1,1,-1,……的一个通项公式(2)是否所有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上述(1)的设计意图:an=(-1)n+1也可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当n为奇数时,n为偶数时),说明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的通项公式可能不唯一。
(2):引例②就没有通项公式。
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及时消化,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6、归纳小结由学生试着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适当补充,可以训练学生的收敛思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
(1)数列及有关概念。
(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任意一项,并能判断某数是否为该数列中的项。
(3)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4)数列与函数的关系7、课后作业:(1)课本P110/习题3.1/1(3)(4)(5);2、书P108/4(1)(3)(4)(2)复习看书P106-107六、评价与分析本节课,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适时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有时直接讲解,有时组织掌握学生集体讨论、探索发现,课堂上除反复强调注意点外,还应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强化它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列及有关概念,而且可体会到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化思想",使之获得内心感受,提高了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逐渐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高中数学说课稿篇二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算法案例3,主要学习如何给一组数据排序,学习作程序框图和设计程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将能使许多复杂的问题在计算机上得到解决,减少工作量。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两种排序法的排序步骤及计算机程序设计难点:排序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数据排序的原理能使用直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给一组数据排序,进而能设计冒泡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及程序,理解数学算法与计算机算法的区别,理解计算机对数学的辅助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排序法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的步骤,了解数学计算转换为计算机计算的途径,从而探究计算机算法与数学算法的区别,体会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辅助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排序法的学习,领会数学计算与计算机计算的区别,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的促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1.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学法分析模仿排序法中数字排序的步骤,理解计算机计算的一般步骤,领会数学计算在计算机上实施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家考完试后如果要排一下成绩的话,单靠人手该怎样操作呢?如果我们用计算机里的软件电子表格对分数排序就非常简单,那么电子计算机是怎么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两种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二、探索新知这里我先让学生们阅读课本P30-P31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排序法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的步骤有什么区别?(2)冒泡法排序中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最多需要多少趟?(3)在冒泡法排序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的每一趟中需要比较大小几次?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作出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自主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而不只是单向的由老师向学生灌输。
三、知识应用例1 用冒泡排序法对数据7,5,3,9,1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根据刚刚提问所总结的方法完成解题步骤)练习:写出用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4,11,7,9,6排序的过程中每一趟排序的结果。
(及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例2 设计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进行排序的程序框图。
(在之前所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画出程序框图,然后给出一个思考题)思考:直接插入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如何设计?可否把上述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之后出一个练习题,找出思考题的答案)练习:用直接插入排序法对例1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画出程序框图,并转化为程序运行求出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