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论文中规范、有效、恰当使用图和表吴静【摘要】学术论文中的图表在表现数据、传达信息、补充和辅助文字叙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图、表的特点及其在学术论文中的使用规则,探讨在学术论文中如何规范、有效、合理使用图表.规范使用三线表,以实现表格结构的简洁性;有效使用图形,以清楚、直观地表达数据信息,具体阐述从整理数据、明确信息、确定关系、选取图表到创建图表的方法和步骤;恰当使用SmartArt图形,以简便、快捷、轻松地创建表现各种层级关系、附属关系、并列关系或循环关系等.【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年(卷),期】2018(045)002【总页数】5页(P92-96)【关键词】学术论文;三线表;图表;SmartArt图形;使用规则【作者】吴静【作者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北京1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20 引言在学术论文中,为研究和分析某事物的现状、问题、原因、本质和规律,常需要和依赖大量的数据支持而进行分析。
图表是展示和描述数据信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简洁、直观、易读的特性使其成为表达科学思想和技术知识的一种形象化人工语言[1]。
选择合适的图表,不仅能直观表现数据、有效传达信息,增强逻辑性和对比性,而且能达到美化、节省版面的效果。
1 图表的特点表格是记录数据或事物分类[2]等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将数据或资料经过分类与编排后,以行或列的方式条理化呈现。
表格的优点是可以很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
图是描述数据或事物分类等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将数据所要传达的信息经过筛选与提炼后,以点、线、面、体等几何图形的方式形象化呈现。
图的优点是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的变化趋势或规律。
2 图表在学术论文中的使用规则在学术论文中,图表的使用规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精选。
一篇文章中的图表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其必要性进行精选,如果数据较少或相同,能用简短文字表达清楚,就不必使用图表。
②结构简洁、直观、清晰。
③可读性和自明性。
图表中的各项内容应准确、清楚、完整、易读。
④紧随文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图表。
图表应紧接在第 1次提到它的文字段后面,以便于阅读。
3 规范使用三线表《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中的 2.9.3条中规定:“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3]。
三线表以其形式简洁、功能分明、排版方便等优势,在科技期刊中被推荐使用[4]。
三线表是传统卡线表经简化、改造发展而来的。
它以卡线表为基础,取消了斜线、竖线和行线(横向分割线)。
三线表通常只有 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
但三线表并不一定只有 3条线,必要时可在顶线和项目线之间添加辅助线,无论加多少条辅助线,仍称为三线表。
在学术论文中,三线表的构成要素包括:表序、表题、表头(项目栏)、表身、表注。
其设计规范如表 1所示。
表1 三线表的设计规范Tab.1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he three-line table? 3.1 表序和表题在学术论文中,表序和表题之间空 1个字距,中间不加标点符号,居中排在表格顶线上方。
表序即表格的序号,要按表格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为“表1”“表2”“表3”等。
即使全文只有 1个表格也要提供表序,为“表1”。
表题即表格的标题,用以表明表格的主要内容,应简明准确地突出表格的核心信息,比如时间、地点和事项,但不能过于简单或笼统,也不能过于繁琐或冗长。
3.2 表头(项目栏)和表身表头是顶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
项目栏一般要放置多个栏目(标目),栏目能反映表身中该栏信息的特征或属性[5],同一栏目下的信息具有某种共性,因而对于理解表中数据至关重要。
三线表的规范编排原则是数据“竖读”[6],也就是说表身内同一栏各行的数值应纵向竖排于共同的标目下,便于读者从上而下阅读。
表身是底线以上、栏目线以下的部分,它容纳了表格内的大部分信息(数据或文字),是表格的主体。
表内的数字不带单位符号,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应把单位符号和百分号归并在栏目中。
若所有栏目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方,不写“单位”二字。
表内相邻行或列的数字相同时仍需重复填写,一一列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表内无数字的栏内,应区别情况对待。
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规定: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7]。
表内数字的小数点用“.”表示。
大于 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
此外,量和单位的表达是表格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都对表格中量和单位的表达作了明确规定。
主要有两点:①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②为了区别量本身和用特定单位表示的量的数值,在图、表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应当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8]。
3.3 表注表注是对表中有关内容作补充说明或注释的文字,一般排在底线下面,多条注释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必要时应将表格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用最简练的文字作为表注。
4 有效使用图表将数据用图表表示出来,可形象、直观、生动地描述数据大小、变动趋势、分布情况以及反映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和关联性,以便阅读、比较和分析。
图表是一种很好的将对象属性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表现数据;二是传达信息。
如何将表格中最初输入的数据转化成最终输出的图表?由数据到图表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从数据到图表的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from data to figures4.1 明确数据要传达的信息决定使用何种图表类型的,并不仅仅是数据本身,更重要的是数据所要传达的信息。
数据统计信息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大部分信息都具有多重特征和属性,比如:表现什么(主题特征)、何时/多长时间(时间属性)、何处(空间属性)、程度(数量特征)及如何(变化特征)等。
不同的数据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甚至相同的数据也可以因不同的目标、立场和价值判断而传达不同的信息。
因此,要明确数据所要传达的信息,确定主题和观点。
4.2 确定数据的相互关系不同的信息意味着不同的数据相互关系,也将影响到最终图表的选取。
确定数据关系是介于明确信息和选择图表之间的一个过程。
数据的相互关系一般分为5类:成分、排序、时间序列、频率分布和相关性。
具体如图2所示。
4.3 选择适用的图表类型4.3.1 常用的图表及其异同比较图表是用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直观形象地表达、描述数据或结果的方法。
按照Microsoft Excel对图表类型的分类,图表类型包括饼图、条形图、柱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雷达图、气泡图、曲面图、股价图等。
此外,可以通过图表间的相互叠加来形成复合图表类型。
本文着重介绍在学术论文中用于数据表达的 4种常用图表:饼图、条形图、柱形图、折线图。
具体如图3所示。
图2 数据的5种相互关系Fig.2 Five interrelationships of data图3 常用的4种图表Fig.3 Four commonly used figures以上 4种图表在数据系列、坐标轴、功能、适用范围等方面各有异同。
为更直观清晰地比较它们的异同,笔者用表格的形式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列举,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4种图表的异同比较Tab.2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four types of figures饼图条形图柱形图折线图数据系列仅一个,且所有数据均为正值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坐标轴无数值沿水平轴分布,类别沿垂直轴分布类别沿水平轴分布,数值沿垂直轴分布类别沿水平轴分布,数值沿垂直轴分布功能用圆的总面积显示总值,用各个扇形面积显示各项的值以及每个值占总值的比例(百分比)用相同宽度的直条长短显示数据的大小,比较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别用相同宽度的直条长短显示数据大小,比较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别用折线的升降显示随时间而变化的连续数据适用范围各构成比相加等于100%,的资料性质相似而相互独立的资料性质相似而相互独立的资料连续性资料(如时间、年龄等)使用建议饼图的各部分需要标注数值和百分比当分类项目的标签文本比较长的时候建议使用条形图当数据点较少时可以使用柱形图当数据点较多时建议使用折线图4.3.2 数据关系及其适用的图表类型图表的合理使用对读者清晰理解数据所要表达的信息至关重要。
根据数据的不同关系和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笔者将数据关系与相应的图表类型一一作了配对,并列举了用文字叙述各种数据关系时会用到的关键字,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根据不同的数据关系可选用不同的图表类型。
成分可用饼图表示,排序可用条形图和柱形图表示,时间序列可用柱形图和折线图表示,频率分布可用柱形图和折线图表示,相关性可用对称条形图表示。
有些图表类型可以显示多种数据关系,如柱形图可以直观显示数据的排序、时间序列和频率分布3种相互关系,折线图可以直观显示数据的时间序列和频率分布2种相互关系。
有些数据关系也可以由多种图表类型表达,比如,数据的排序可以由条形图和柱形图两种图表来表达,数据的时间序列可以由柱形图和折线图两种图表表达。
①柱形图和条形图都能直观显示各项之间的比较情况,但也有差异。
当分类项目的标签文本比较长,建议使用条形图,因为柱形图的标签会出现重叠,或者倾斜,不便于读者阅读。
当显示两类事物在不同特征项目中的数据相关性时,可用对称条形图(又称旋风图)。
对称条形图的特点是两组条形图的数据条沿中间的纵轴分别朝左右两个方向伸展,通过把两个数据系列分别置于主坐标轴和次坐标轴,然后对其中一个坐标轴逆序显示并且对称地设置主次坐标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实现图表效果。
②柱形图和折线图都能直观显示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趋势和频率分布,但也有差异。
柱形图更强调各数据点的值及其之间的差异,折线图更强调起伏变化的趋势,而带数据点的折线图则同时具备二者的特点。
柱形图更适合于表现离散型的时间序列,折线图更适合于表现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的数据变化趋势和频率分布。
表3 数据关系及其适用的图表类型Tab.3 Interrelationships of data and corresponding figure types饼图条形图柱形图折线图关键字成分(整体构成) 排序(数据比较) 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份额、占有率、贡献率、百分比、所占总体的比例,等排名、较多、较少、大于、小于、等于、相同、大致相当,等趋势、改变、变化、增加、减少、上升、下降、下跌、递增、递减保持不变、变化不大、起伏不定、上下波动、周期性、螺旋性、大幅、小幅、明显、稍微,等频率分布(数据频次) 相关性(数据关系)高峰、低谷、最高点、最低点、峰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集中程度、分散程度、集中趋势、离散趋势、集中状态、分布状态、频率、分布率、发生率、平均水平、波动大小、变化范围,等相关性、与……有关、随……而增加、随……而减少、随……而改变,因……而定,等4.4 创建有效的图表选择适用的图表类型后,就可以创建有效的图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