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内容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当今世界上流行的管理理念,它是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就是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和激励人。
本文从什么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等几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人作为自然界中最有灵性的生物,有思想、有情感。
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便是人,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它是生产工具的使用者,劳动资料的掌管者,新科技、新思维的创造者,自然而然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
人,是有人性的,所以对人的管理不可回避地同时也存在对人性的管理。
人性是什么?答曰:人性是一种对感性、理性、自由、平等追求的欲望,而人性化是指人性的关系协调。
“人性化”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与被管理者思想的对话使企业的各项政策、制度、管理方式等等能为员工所接受。
在大力提倡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提倡和谐共赢的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内涵“人性化管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研究也便成为人性管理学。
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
人性化管理——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和激励人。
人性化管理,强调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彰显温馨和人文关怀,相对于过去把人格物化的冷峻和僵硬,是显著的历史进步。
其实,说的更彻底一些,人性化管理就是尊重人格。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同的人,不同环境中的人,不同际遇的人,都会有他最直接或最高层次的需求,但无论怎样,获得尊重以及实现自我永远会处于最高层面。
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一)实行人性化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必然要求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在企业内营造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良好氛围。
其核心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当今,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正进入了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力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
人的作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人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必须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创造性人才,才能发展知识经济。
人才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善于管理人才,才能获取较大的效益。
因此,如何培养、使用、管理、留住人才成了企业管理头等重要工作。
其次,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环境的日趋复杂,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集权式的组织形式正逐渐受到挑战,组织内部的分权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大规模高度统一的大企业,正逐渐变成由许多自主经营的小单元组成的原子合成型组织。
这种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必然要求企业更加重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和感情管理。
再次,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特别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劳动者的追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劳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把工作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手段,在工作中寻求人生意义。
这就要求企业更加关注了解员工,不仅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设法满足他们精神方面的要求,提高他们的满意程度,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实行人性化管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也是企业增强内聚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瞬息万变的环境呼唤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而我国企业原来的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的环境变化。
过于陈旧的“硬”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制度应逐渐“软”化,符合企业的变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说,“人性化”管理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企业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人才的竞争。
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在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融入更多的“人性化”。
从内部环境来说,企业战略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
企业只有实施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激发创新的有效机制古人云:“人情之礼,不可不察”。
“人性化”能极大调动员工积极性。
有人把在严格制度管理下的员工比喻成高速运转机器里的零部件,只能被动的跟着机器转动,而没有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但比制度约束更高明的,是企业实施的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实际是一种民主管理,它尊重员工的想法和意见,能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明白自己才是企业的主人,使员工主观能动地参与到企业建设上来。
这种“人性化”管理使企业与员工形成一种心理契约。
制度约束对于员工而言是“要我做”,而人性化形成心理契约对于员工而言却是“我要做”。
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度起来,是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
而“人性化”管理正是给员工提供了一种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做出高质量的决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作出决策的速度越来越快,决策内容也越来越复杂。
任何管理者都难以独立决策,必须转向决策的民主化,吸收下级参与决策,集思广益,改善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而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让让职工充分地参与到组织的决策当中,体验到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样,既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又便于决策的执行,充分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一)首先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人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会有不同的行为、心理表现。
许多成功的企业,正是树立了“以人为本”这样一种价值理念,才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
从国内现有成功企业不难看出,任何企业只有实施“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这个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才可能会迈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企业员工才会团结协作、积极主动、行为规范、不断创新,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是美好的。
如果一个企业在实际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实施“以自我为中心,非理性集权管理”模式,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步入混乱、无序的轨道,企业员工就会私欲膨胀、各自为政、放弃责任、混时度日,这定会将企业推向衰败。
东芝集团以尊重人为根本,力争成为能创造丰富的价值并能为全人类的生活、文化作贡献的企业集团。
经营理念是“通过健全的事业活动,尊重顾客、股东、职工以及所有的人。
为实现更好的地球环境而努力,作为优秀的企业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东芝集团非常注重劳资双方的合作关系。
他们的主要做法有:(1)重视员工的培训。
聘用员工时,不看重个人的具体技能,而是强调基本素质。
其基本思想是,高素质的员工可以通过企业自己的培训,胜任所有的工作。
(2)注重内部提拔。
通过内部提拔的方式,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使内部员工受到较大的激励,从而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提倡终身就业。
在对员工进行大量的培训以后,一般也不愿意员工离开企业,因此,即使是经济不景气时,日本企业也不轻易解雇工人。
这样员工在企业终身就业,其利益就和企业完全拴在一起了。
另外,由于员工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及时了解和对企业的依赖,使员工更加愿意也更加容易与企业合作,这样就形成了日本企业中合作性的劳资关系。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创设良好的环境,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这方面,微软公司的做法值得称道。
微软公司的工作十分紧张和辛苦,但它却吸引了全球2.8万名最具创造力的软件开发人员。
究其原因,除了人均1000多万美元的市值和两年造就2200名百万富翁的巨大物质诱惑外,精神和环境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公司的整体形象和比尔·盖茨的个人魅力。
微软自创建以来,奇迹般的发展使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精英朝觐的圣殿;比尔·盖茨也以其不息的创新精神、杰出的开发和管理才能成为人们崇拜的“数字英雄”。
二是对员工自由和自主的充分尊重。
公司的运作基本上没有刻板的方式、繁杂的程序和规则。
上下班时间主要由员工自己掌握,既可以在公司上班,也可以在家工作,甚至公司还为其提供必要的设备;只要符合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进度,员工可以自行决定具体的操作。
三是平等精神。
无论职位高低,所有员工在人格上都完全平等。
以停车为例,大家都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甚至比尔·盖茨也不例外。
四是优美清新的环境。
公司保证每一位程序员都拥有独立的办公室,而且每一间办公室都充满阳光和鲜花,使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中始终保持愉快的身心状态。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要让员工心里有企业,企业就必须时时惦记着员工;要让员工爱企业,企业首先要爱员工。
”可见,要使员工安心工作、乐于工作,就要对员工的工作、生活进行全方位的体贴。
比如,要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当工作效率与安全问题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同时,要关注员工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员工的身体及精神健康状况,为每个员工制定自我健康计划,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健身活动。
此外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留意每个节日和每个员工的生日,关怀每个员工的家庭,积极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努力避免一切歧视现象的发生等等都要摆上企业的议事日程。
(三)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实行人性化管理,就要加强企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需求沟通,形成企业内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整体合力,使员工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和义务、权利,从而增强工作责任感。
被誉为“日本的爱迪生”的管理大师盛田昭夫,从自己的管理实践中体会到,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让下级表达自己的不满,发表批评意见,抒发自己的心声,对组织来说非但不是不幸,反而有利于培养上下级的工作关系,使组织少冒风险。
不同意见越多,组织的决策就越高明,公司犯错误的风险就越小。
美国普惠公司为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实行了“走动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所谓“走动式管理”即公司高层管理者经常到公司各处走动检查了解情况,与员工进行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
所谓“开放式管理”即建立公司全体员工的相互信任和理解的环境,使每个员工感到可以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思想、意见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