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埃及文化特点及风俗

埃及文化特点及风俗

埃及文化特点及风俗埃及的古文明非常丰富,干燥的气候条件,使得埃及有许多的古文明产物被保留了下来。

你知道埃及有什么文化特点与习俗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埃及文化特点及风俗,一起来看看吧。

埃及文化特点及风俗简介埃及地跨非、亚两洲,埃及伊斯兰教是国教。

埃及人正直、爽朗、宽容、好客。

他们往往以幽默的心情来应付严酷的现实生活。

晚餐在日落以后和家人一起共享,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有约会是失礼的。

埃及伊斯兰教徒有个绝不可少的习惯:一天之内祈祷数次。

埃及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谈现代埃及,是无从谈起的。

斋月的断食,清真寺一日五次召唤教徒进行礼拜的声音……将游人们带入异国情调之中的伊斯兰教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埃及伊斯兰教生活习俗从宗教方面来看埃及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多神教的古文明时代、基督教(科普特教时代以及从7世纪开始直至今日的伊斯兰教时代。

古文明因为相信死者在某一天会复生这一信仰,所以将遗体做成木乃伊。

但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信奉惟一的神祗的宗教,所以没有死后能成为神,生死轮回的思想。

特别是伊斯兰教,其教义不是救现世而是为了修来世,因此死后所有的人都将被带到神的面前,在今世行善的人可以进天堂,作恶的则被打入地狱。

现在埃及90%的国民是逊尼派(正统派)的伊斯兰教教徒,伊斯兰教对于现代埃及有着很大的影响。

伊斯兰教的五功伊斯兰教徒在日常生活中必需遵守的五功。

信仰告白:只要一有机会就要高唱伊斯兰信仰的核心部分:"安拉以外别无他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礼拜:分为日出前、中午、下午、日落后、夜间共五次。

斋月:伊斯兰教的第九个月是斋月,即断食月。

这个月中,白日不允许吃东西。

施舍:富人将本身收的一部分施舍给穷人。

朝圣:伊斯兰教的第十二个月的8、9、10三天是朝拜伊斯兰的第一圣地麦加的日子,而且举行必然仪式。

过去,朝圣者坐船渡过红海,而后从西奈半岛穿越阿拉伯半岛。

现在乘飞机去麦加的人也多了起来。

经济上有余力的伊斯兰教徒一生只要朝圣过一次就可以了。

虽说如此,但朝圣是伊斯兰教徒的梦想,因此,在埃及,许多人在工厂和公司辛勤工作,为的就是多次去麦加朝圣。

朝圣者出发之时,家人亲友们众人欢送,祝他能平安归来。

朝圣者则在麦加买一些念珠和做礼拜用的器具作为礼物送给家人,邻居和朋友们。

伊斯兰教法典约束一般伊斯兰教徒的法典包罗了相当于我们的刑法、商法、民法的部分,同时也规定个人的生活样式、道德意识等涵盖面非常广的内容。

非伊斯兰教徒看来,这些规则似乎过于苛刻。

但是对于伊斯兰教徒来说,在尊重法典的基础上,一些解释和应用是可以变通的。

在埃及,子女们出生时一般随父母的宗教信仰。

中小学校开设宗教教育的课程(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别离授课),身份证上也有宗教这一栏。

对于他们而言,宗教不仅是信仰,并且与日常生活,习俗等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离开了宗教,他们的一生就无从谈起。

埃及的伊斯兰教徒一生之中有几个必经的仪式首先,在出生的第七天,以接生婆和四周的女性为主举行命名式。

在屋内焚香,将婴儿放在篮子里,在香炉上方摇晃片刻,母亲则从香炉上方跨过去,然后用金属制的杵敲击钵(平日用来展胡椒的器具),发"锵锵"的声音。

据说这是他们相信,被巨响吓到的孩子会丧失性功能,所以让孩子在出生后立即对巨声比较熟。

伊斯兰教的成婚是以交换文书的形式进行的。

首先,男方将法定的礼金交给女方家族。

然后他与新娘(常由其父或其叔代理)在成婚证书上签字。

为了使成婚得到承认,还要由两位伊斯兰教徒签字证明。

经过一系列的程序之后,婚姻才气得到法律的认可。

但是近来礼金形式看涨,成为市区中下层男青年们的苦恼之一。

他们为了攒上这笔相当于普通上班族数年收的礼金,纷纷去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打工,但也很难取得签证。

即使去成了,在展品国他乡的环境下,世界风俗网,几年不归地努力工作也是常有的事。

伊斯兰教徒的婚姻,以一个男子能娶上两位妻子的人就很少,只有那些能付的起礼金的有费用人和手头较宽余的老年人才气做到。

这些人仅占已婚人口的几个百分点而已。

伊斯兰教徒对于婚姻的理解也与我们差异。

现在,其他国家的一般人,认为恋爱到必然程度就该成婚,当然丁克(不要孩子)的生活方式也被人们所接受。

但是在埃及,人们普遍认为成婚就是为了生子,所以"娶几个妻子"并不仅仅意味着我们所想像的追求"高兴",同时也是为了多生孩子以及许多妻子共同分担家务劳动。

下面举几个我们很难想象的成婚的形式作为例子。

伊斯兰教徒:一位摩洛哥人法官在其恩师死后,娶其师母做了第二位妻子。

这并不是说,伊斯兰社会对不是不亲兄妹和伉俪的男女们的亲密交谈、频繁往来的放肆举动熟视无睹,而是对他而言,知道本身恩师的妻子生活过的很艰难之后,救济她惟一手段就是娶她为妻。

在法律上结成夫妇之后就可不不遭人非议而照顾师母,以此来酬谢恩师。

这就是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就不能对此作出正确评价的一个例子。

成婚的手续完成之后,家人们就会摆上宴席。

埃及人酷爱音乐,因此经常叫上乐队唱歌跳舞,喝着甜甜的果汁或茶,聊聊天,度过美好的时光。

因为伊斯兰社会禁酒,所以不喝带有酒精的东西。

无论是谁,都可以参观这样的宴会,即使是偶然经过的路人也毫无干系。

终于,人到了死亡的那一天,在确定死亡之后,四周的寺院将举行送葬的礼拜仪式,四周的人们也赶来加入送葬的行列。

死者被土葬在坟场中。

3日后,丧主一家在家中接待来吊丧的人们。

这时会雇用专人诵读《古兰经》。

经济不富裕的人家则可放《古兰经》的磁带来替代埃及人通常以“耶素”(就是不发酵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

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

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

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

他们习惯用自制的甜点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是谢绝一点也不吃,会让主人失望也失敬于人。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

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喝酒,喜欢喝红茶。

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

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

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男士不要主动和妇女攀谈;不要夸人身材苗条;不要称道埃及人家里的东西,否则会认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谈论宗教纠纷,中东政局及男女干系。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点之后,人们大都忌讳针。

商人决不卖针,人们也不买针,即使有人愿出10倍的价费用买针,店主也会婉言谢绝,绝不出售。

在埃及,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

埃及人爱绿色、红色、橙色,忌蓝色和黄色,认为蓝色是恶魔,黄色是不幸的象征,遇丧事都穿黄衣服。

也忌熊猫,因它的形体近似肥猪。

喜欢金字塔型莲花图案。

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猫、熊。

3、5、7、9是人们喜爱的数字,忌讳13,认为它是消极的。

吃饭时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

不论送给别人礼物,或是接受别人礼物时,要用双手或者右手,千万别用左手。

埃及人的交往礼仪既有民族传统的习俗,又通行西方人的做法,两者皆有,上层人士更倾向于欧美礼仪走出国门,中国人就成为"外国人",处于外国环境之中。

对于每个人来说,首先要注意本身的仪容与形象。

男士应刮胡,头发整齐;女士可适当淡妆,但不应浓汝艳抹,给人以轻浮风骚之感。

穿着要整洁,并要注意场合。

笔者曾看到一些初次出国的女士,穿着丝绒旗袍和高跟鞋逛公园,自以为很美,殊不知穿错了场合,令人发笑。

在埃及,一般说正式场合穿西服,家访穿衬衣不扎领带,外出游玩宜着T恤衫和旅游鞋。

总之,出席一项活动时要斟酌一番,要跟多数人和谐、合流。

埃及人见面时异常热情一般情况下,看到不太熟悉的人,先致问候的人说全世界穆斯林通行的问候语--"安塞俩目尔来库姆"(直译为"和平降于你",意为"你好")。

我国穆斯林简称它为"色兰"。

如果是老朋友,特别是久别重逢,则拥抱行贴面礼,即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先左后右,各贴一次或多次。

还会连珠炮似的发出一串问候语:"你好吧?""你怎么样?""你近来可好?""你身体怎样?"等等。

如果你上门造访朋友,主人会一次或多次地重复说:"爱赫兰乌塞赫兰乌迈尔哈板"(意为"你遇到的是亲人,你走的是平原,欢迎你")。

有时也简单地说?quot;爱赫兰!爱赫兰!" 女性之间出于礼貌或暗示亲热,更多地采纳温柔的贴面礼,一般是先右边贴一次,后左边一次。

异性之间通常是握手,只有亲戚之间行贴面礼。

男女之间也可不握手,男士不宜主动伸手,握手时不应交叉,即四人呈"十"字形面对面握。

男士握手时必需从座位上站起来,女士则不必,可以继续坐在椅上。

埃及人不忌讳外国人家访,甚至很欢迎外国人的访问,并引以为荣。

但异性造访是禁止的,即使在埃及人之间,男女同学、同事也不能彼此家访。

除贫困户外,埃及人家里都有客厅,卧室作为私房是不欢迎外人入内的。

家访时应主动问候老人并与之攀谈,埃及人乐于天南海北地神侃,一般应在聊完一个话题后告辞。

主人对客人说:"迈阿.萨拉麦"(直译为"平安陪同你",意为"一路平安"或"再见")。

客人不宜重复此话,仍可说:"阿塞俩目.尔来库姆"。

埃及的亲吻方式埃及人称亲吻为"布斯"。

嘴对嘴的接吻局限于情人和夫妇之间,并且在公开场合是禁止的。

据报道,曾有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在公园中情到浓时禁不住拥抱亲吻,恰好被警察看见,被带到警察局,在交付罚款后释放。

伉俪一方出远门,在车站或机场送别和迎接时,夫君只能吻妻子的脸颊。

有一种吻可译为"吹吻",方法是将右手掌张开,用嘴向手掌吹一口气有一种吻可译为"吹吻",方法是将右手掌张开,用嘴向手掌吹一口气,把"吻"吹给远处的人。

此外,有暗示喜悦感情的吻,如儿女考试成绩优异或获奖,父母搂抱儿女,边说:"谢谢,谢谢",边亲吻他们的脸颊。

暗示尊敬的吻,则是吻手背,儿女对父母、弟弟对兄长,年轻人对长者、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或有权势威望的人实行吻手背。

关于左手。

埃及人(穆斯林皆如此)认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的,做事要从右手和右脚开始,握手、用餐、递送东西必需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脚,进入家门和清真寺先迈右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