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禹治水教案范文

大禹治水教案范文

大禹治水教案范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俺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16大禹治水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考虑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俺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看某某某说说洪水的疯狂。

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下一节课俺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局部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同学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同学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继续细读课文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俺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尽)“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板书:挖通劈开)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⑤指导朗读。

同学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俺们一件什么事?(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示了什么?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扩词。

治()()()久()()()理()()()伟()()()二、教学局部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教同学字字形。

(1)引导自学局部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1、誊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誊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16大禹治水走遍吃尽挖通劈开制服洪水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代代相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数量词的运用和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2、(1)“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

组词游戏:治,(板书:治理)(2)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板书:制服)3、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4、齐读黑板上的词,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

洪水怎么样呢?造成哪些灾害?他是怎样治水的呢?结果怎样?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二)、学习第一节,感受洪水之猛,百姓之苦。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2、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会读了。

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你肯定读懂了什么,能告诉我们吗?(交流读懂的内容,引导学生说话)(1)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2)洪水很大、老百姓没东西吃,没地方住。

你从哪几个词读出来的呢?(无家可归)(3)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么厉害的洪水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视频)(4)师:是呀,洪水像猛兽一样,向老百姓冲来,它冲倒了人们的房屋,夺走了人们的生命,害得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害得人们家破人亡。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百姓,你会什么心情?(指名说后再读。

)3、多凶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谁来带着这样的感觉把第一段读好?(三)、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辛1、你看,你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日子。

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个别读、指导读,齐表决心。

2、治理两个字说起来容易,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那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呢?小朋友们,去课文第二小节里读一读,找一找。

3、咱们先来看看禹做的第一件事?看看他再干什么?齐读,出示: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水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就得爬很多高山,过很多大河,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

(2)千山万水(课件出示千山万水某某某)(3)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吃哪些苦呢?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4)师补充。

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两条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

更厉害的是,由于长时间地浸泡在水中,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

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坚持走遍了这千山万水。

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5)千辛万苦(指导朗读)(6)朗读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4、多不容易啊,引读,大禹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查看。

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

他还做了什么?5、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有两个数字九,是什么意思?(很多山,很多河)(朗读训练,读出数量多)(2)师: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我给大家画一画。

(简笔画理解,师边画边讲解)(板画:大河):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是还有一条大河。

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

为什么要连通呢?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

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是很轻松的事,可真的要挖起来,那可就不那么简单啦。

你们知道,这两条河之间,相距多远吗?你们猜猜看。

我查了查资料,这两条河之间大约要九十多公里,相当于九万多米啊。

这九万多米长的距离,要一锹一锹地去挖,非常辛苦。

比这更辛苦的还有,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板画: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

河挖到这,遇到山了,过不去,那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挖,把这座山分成两半,让河水从这流到这条河。

大家看某某某画(示课件,描述情景)这就是大禹带着老百姓在挖山的情景。

他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挖下来,还要把成千上万的石头再一车一车地运到远处去。

多辛苦啊!劈开一座山已经是万分辛苦啦,他们要劈开多少座?(九座)(再次强调千辛万苦)6、读中体会挖河劈山的辛苦。

7、通过第二节的学习,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怕困难勇敢聪明不怕吃苦)的伟大英雄。

(四)、学习第三小节,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1、过渡。

大禹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吃尽千辛万苦,一干就是十三年。

在这些年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课文中就写了其中的一件。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

(学生自由读书。

)2、巧读数字强化情感(1)生完成课堂练习(纸质练习)(2)(演示课件,数字填空)理解每个数字的意义,并指导朗读师:小朋友们,透过这些红色的数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培养孩子某某某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技能目标:1、提高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2、对策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

②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和相关资源,学生自己上网获取信息,分析交流,谈出感受。

三、学习对象分析1、学生特点本课面向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同时,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该阶段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热情很高。

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信息的查询及理解能力还很欠缺。

2、相应对策及学法指导①利用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其能动性,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③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教法设计及教学策略1、教法设计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