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笔记《法国行政法》 王名扬

读书笔记《法国行政法》 王名扬

读书笔记:《法国行政法》王名扬第一章绪论一、行政法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是以公共行政作为调整和研究对象的。

公共行政管理和私人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有以下不同:1.主体不同:前者主体是公法人主要有国家、地方团体、公务法人;后者是指具有私法上的法人资格的私法人。

2.目的不同:公行政的目的在于满足公共利益;而私行政的目的是追求私人利益。

3、手段不同:前者可以采取强制性手段,而后者一般只能通过合同方式。

二、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国内公法。

行政活动包括行政活动的组织、行政活动的手段、行政活动的方式以及行政活动的监督和责任全部过程在内。

之所以是公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行政活动可以采取私人所不能采取的手段,同时,也受到比私人活动更多的限制。

行政法的渊源:(一)形式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条约、除以上成文法规定外还有以下表现形式即法的一般原则、判例(行政法的主要渊源,制定法起补充作用)、习惯法。

(二)行政法的实质渊源:构成行政规则的资料有来自法律方面的,来自经济事实、社会事实、政治、哲学、伦理、道德观念,还有来自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法国行政法的主要特点:1、有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2、行政法是独立的法律体系3、行政法的重要原则由判例产生4、行政法没有变成完整的法典。

法国行政法的基本观念:即行政法和私法的区别标准?(一)公共权力学说:在十几世纪绝大部分时间内,行政法院以公共权力作为适用行政法的标准。

其缺点是:权力行为和管理行为界限不明,这种分法不科学,这个学说缩小了行政法的范围。

(二)公务学说:1、权限争议法庭在布朗戈案件的判决中提出以公务观念作为在国家行政机关中适用行政法的标准,据此,行政机关直接以满足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活动是公务活动适用行政法。

2、公务标准的危机:在公务标准提出之初其意在满足公共利益的活动主要由行政机关进行。

但随着行政职务的扩张,该标准不能说明所有的行政法问题。

二战前该标准还是行政法的主要标准,但二战以后,出现了工商业公务、社会公务、职业公务等公务观念超过行政法的范围,同时政府也鼓励私人从事公益事业,因而行政法的适用超过了公务范围。

(三)多元标准说:以下标准都具有片面性,因而最高行政法院在决定管辖权的时候,通常采取几个标准。

1、公共利益说2、新公共权力说,认为公共权力包括行政机关依公法进行管理的全部行为在内。

3、区别行政法的基本观念和行政法院的管辖权的标准,认为行政法的基本观念是公务,行政法院管辖权的标准是公共权力。

4、区别广义行政法和狭义行政法说,广义是指支配行政活动的一切法律,狭义专指公法而言。

5、否认行政法的基本观念。

三、行政法学行政法学是一门年轻的系统的的独立学科。

在二战以前,贝泰勒米继续发挥公共权力观念、奥里乌促进判例的改进。

二战后,狄骥,否认公共权力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提出公务观念作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行政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1、宪法学:宪法的基本原则必须由行政法加以具体化,宪法是行政法的最高法律依据。

2、民法学:都是独立的法律体系,但行政法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在其发展中,很多概念和制度受到民法学的启发。

3、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时一个独立的程序,不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但在行政诉讼中没有规定时,行政法院适用法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来自民事诉讼程序。

4、历史:一般的历史知识是研究行政法的基础。

5、政治学:和宪法学关系最为密切,也对行政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6、行政学:行政法学是从法律角度研究公共行政这种社会现象,而行政学则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公共行政的事实问题,行政法的内容只有反映行政学的研究成果,才能成为有实效的法律。

行政法学的体系:行政法学总论所研究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行政活动在组织、手段、方式、监督和责任方面的共同的法律问题。

本书为法国行政法学总论,基于上面所述体系本书主要讨论一下问题:行政活动的组织、法律手段、人员手段、物质手段、主要方式及行政活动的监督和赔偿责任。

四、法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治原则(一)行政法治的作用和意义作用:贯彻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建立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1、行政行为必须根据法律2、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3、行政机关必须采取行动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

(二)法律规范的层级结构行政法治原则要求行政活动必须遵守法律。

这里的法律是指广义的法律而言,包括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在内的全部国家法律。

一个国家的法律构成一个整体,称为这个国家的法律秩序。

整个法律秩序的结构像一个金字塔,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结构模式,在法国,这个结构中的因素按其效力的高低排列的次序如下:1、宪法:1958年所制定的宪法条文和以后所通过的修正案;1978年人权宣言规定的自由和权利;1946年宪法的序言;共和国法律所承认的基本原则,即个人自由、公共自由、安全的权利。

2、条约3、法律4、法的一般原则5、判例6、条例。

(三)行政法治的限制1、政府行为:指不受普通法院的监督,也不受行政法院监督的行为,主要包括:政府和议会关系中所采取的行为;政府在国际关系中所采取的行为;总统在国家遭到严重威胁时,在和总理、两院议长、宪法委员会主席磋商后,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政府行为的法律效果:完全不受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管辖;当事人由于政府行为受到损害,不能请求赔偿;行政法院在国际条约的意义不清楚时,必须遵守外交部的解释。

法律根据和存在理由:是由法律判例所创造的,没有法律条文规定。

但政府行为的范围也越来越小,对此没有任何一贯的理论,只能采取经验主义。

2、特殊情况理论: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合法的行政行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合法的行为,因为他们当时是为了保证公共秩序和公务运行所必须的行为,这是用例外的合法性理论代替正常的合法性理论。

法律效果:行政机关可以不遵守妨碍它采取必要行动的法律规则;特殊情况只能使必要的行政措施成为合法;特殊情况的法律效果可能不是使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完全合法,而只是减轻违法的程度,把严重的违法减轻成为一般的违法;在特殊情况下,行政机关行为不违法时,受害人所受损失不能请求行政主体赔偿。

行政法院的监督,包括身缠特殊情况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期间;审查行政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是否真正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审查行政行为的性质是否和当时的情况相适应,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

行政法院对在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违法行政行为可以撤销,并判决行政主体赔偿损失。

(四)行政法治的保障是指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并采取措施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矫正违法行政行为,以及消除违法行为的效果而言。

行政法治的保障可以分为政治的保障和法律的保障。

政治的保障首先在于一个健全的舆论,监督政府的行为,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在于公民通过代表机关监督政府的行为。

法律方面的保障,首先是在行政程序上采取措施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是对违法的行政行为给予制裁和判决赔偿损失。

第二章行政组织一、行政组织的一般概念(一)行政主体:公法人行政主体是实施行政职能的组织,即享有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力,并负担由于实施行政职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责任的主体。

在性质上是一个公法人。

行政主体法律概念存在的理由:这是因为行政职务有公务员来执行,公务员有执行公务的权力,并不负担有此产生的法律后果,行政主体概念是使行政活动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的一种法律技术,是行政组织的法律理论基础。

、行政主体的种类:国家;地方团体;公务法人。

行政主体和行政法上主体的区别:行政主体是能够在行政法上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的主体,但不是一切能够在行政法上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的主体都是行政主体。

(二)行政组织的类型是指行政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特点,以及同一行政主体内部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的特点而言。

行政组织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中央集权制,是指全国的行政事务的管理高度集中,由中央政府决定的行政组织制度。

优点:在一个新政权成立时,为了消灭地方反对势力,统一国家巩固政权所必须的。

缺点:束缚地方的积极性及因地制宜,不符合民主政治原则,行政效率底下。

2、权力下放制,是中央集权制的一种形式,上级行政机关把某些行政事务的决定权转移给次一级的行政机关,由次一级的行政机关就地决定,减轻上级行政机关的负担,加快行政处理的过程。

优点:对地方情况了解较多,行动比较迅速,可以矫正中央集权制的某些缺点,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缺点:权力下放不能发挥地方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符合民主法治原则。

3、分权制,是指行政职务分别由国家及其他行政主体实施,构成其他行政主体的公务,国家对其他行政主体只有按法律规定的监督权,没有指挥命令权。

优点:可以调动地方公民和地方公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办事切合实际,符合当地人民愿望。

培养公民关心政治的习惯。

缺点:过多的地方权削弱国家力量,容易重视特殊利益忽视普遍利益。

4、公务分权,是指某一种公务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独立性时,法律把它从国家和地方团体的一般公务中分离出来,组成一个独立的实体。

优点在于可以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发挥技术人员的优势。

缺点:脱离民主监督,分散行政责任,增加行政费用。

由于各种行政组织互有优点和缺点,所以任何国家的行政组织都不是限于一种类型而是以各种类型以不同的程度互相结合。

(三)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构成行政主体整天结构中的某些单位,他们在一定范围以内以行政主体的名义进行活动,而效力归属于行政主体。

在法国公法制度中,行政机关是指除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以及地方团体和公务法人的机关而言。

1依职权行使的地域为标准,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2依业务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行政机关或普通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机关或特别行政机关。

3依执行公务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分为执行机关、议决机关和咨询机关4依机关设置时间的久暂为标准可以分为常设的行政机关和临时的行政机关。

二、国家行政组织(Ⅰ):中央行政机关包括总统、总理、部长和一些咨询机关。

三、国家行政组织(Ⅱ):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分为一般权限的地方行政机关和专门权限的地方行政机关。

前者包括省长和大区行政长官。

后者是指中央各部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执行中央各部在地方上的公务。

四、地方团体行政组织是一个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和地方公务,享有行政上的自治权力。

在法国,地方团体是一个自治行政的区域,同时又是国家行政的一个区域,然而地方团体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地方团体的行政组织,不属于国家的行政组织。

法国本土的地方团体只有市镇、省和大区三种单位,巴黎市和巴黎地区的行政组织和一般地方团体不同,地方团体是国家领土内部的行政组织,不能妨碍国家整体利益,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

五、公务法人意义:法律规定某种公务脱离一般行政组织,具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法律人格,能够享有权利负担义务,这种组织就是公务法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