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考研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有关考研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有关考研心得体会(通用13篇)有关考研心得体会(通用13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考研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考研心得体会篇1翻译硕士考试,翻译和写作方面的能力是我们专业方面最重要的能力。

这其中,翻译可分为英译汉,汉译英,而写作则分为中文写作和英文写作。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和各位筒子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筒子们有所帮助。

关于翻译,英译汉和汉译英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

先说说汉译英。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做哪种翻译,都要遵循三个步骤:先理解,再表达,最后修改。

做汉译英,原文是汉语,一般而言在理解这个环节上应该不是大问题,毕竟我们一直都生活在我们的母语——汉语这个大环境下。

但是我们也会经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原文的表达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不容易一下子就搞清楚作者想表达些什么。

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沉下心来,要联系上下文,要领悟作者的意图。

因为同一种话,也许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就只能说出大白话,简单明了;而文化水平高的人就有可能说得比较委婉,高雅,但是你仔细分析一下,这也就是大白话的意思,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只要你想清楚这个问题,你的理解水平就能上一个台阶。

我们理解那些不太好懂的原文,最终要达到的理解效果就是你要能够以大白话的形式阐述这句话的意思。

以上谈的都是关于汉译英的原文理解问题,平心而论,这不是汉译英的难点,难点在“表达”这个环节上,也就是说,我们理解了汉语原文的意思,但是我们是否能如实译出漂亮的英语译文呢?这个才是做好汉译英的核心环节。

我认为,要做好“表达”这个环节,一个前提要求是要对英语语法有着较好得掌握。

首先,不能犯低级的语法错误,不然阅卷老师就能轻而易举地扣分。

其次,要熟练掌握各种句型,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以及介词结构等等。

在选择何种句型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领悟原文作者的意图,比如作者想强调一些东西的话,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倒装句或强调句,而不用语序正常的简单句。

教我翻译的老师曾说过,要把英语句子写得地道,有两种方式,要不就是用词很地道,要不就把句子写得很地道。

我一直倾向于后者。

背大量的单词来应付翻译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事,但是熟练掌握语法,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这个似乎不难做到。

再说说英译汉。

我一直认为,英译汉的难度要大于汉译英。

因为在英译汉的第一个环节,理解环节,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做得并不好。

作为原文的英文,很多时候都显得很复杂,需要我们慢慢去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

所以做好英译汉,首先要确保阅读理解能力要OK,否则后面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劳,因为你的“表达”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理解错了,表达得再好也没用。

所以一定要切记,一定要对原文有着正确的理解。

至于英译汉的“表达”环节,也就是写汉语的这个环节,按道理来说应该不是大问题,可是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大问题。

因为我发现很多英专的同学的汉语都很烂,这几年都光顾着学英语,忽略了汉语的学习。

所以,我希望各位筒子能够培养起学习汉语的习惯,可以多读汉语报纸,多练笔写日记或博客。

汉语不好的人,英语也很难学好,大家一定要重视汉语的学习。

做英译汉有一个技巧,就是汉语的表达式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我们在写汉语译文的时候,如果不遵循这个规律,写出来的汉语就很不地道。

不管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有一个核心要素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语序。

我们做翻译时,要对主谓宾定壮这5个成分有充分的敏感度。

汉英句子的主体骨架是一样的,都是主谓宾(或SVO),但是定语和状语成分的处理那就有一些区别了。

汉语的定语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它只能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左边,这是它的唯一位置。

但是英语的定语不同,它可以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左边,但也可以放在右边,可构成定语从句。

汉语的状语有两种位置,一个放在句首来修饰全句,或放在动词前面来修饰动词。

但是英语的状语可以有3钟摆放位置,句首句中句末都是可以的。

筒子们多看看翻译理论书中的英汉句法对比就可以了。

掌握好“语序”很有用,很多时候英语的语序和它的汉语译文的语序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英语的定壮的特殊性,英语句子会显得更加灵活,我们了解好汉语英语的这些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论坛上很多筒子都谈到了做张培基的论文翻译来提高自己,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必须肯定,张老先生的翻译很有水准,这毫无疑问。

但是他的翻译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严格按照原文的顺序翻译,有点天马行空的感觉。

有人会说,既然张培基这么翻,那我们也可以这么翻啊。

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

为什么呢?张培基现在是中国翻译界的大师级人物,他的境界已经很高了。

但是我们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能够在一月份的考试中获得高分。

如果我们不严格按照原文的语序来做翻译,也学着张老先生那样天马行空,阅卷老师可不买你的账,不会给你太高的分。

现在我们还不是大师,所以我们得老老实实地按照顺序来做。

以后你成为了大师,你就可以天马行空了,呵呵。

关于写作。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翻译做的好,那么写作也不会差。

我想,这是因为做翻译的话表达的是别人的思想,而写作却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翻译与写作的根本不同之处。

写作是一种手段,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或阐述一些问题。

之前有些同学问我汉语的写作需不需要背一些好的文章。

对此我的看法是,你可以模仿文章中好的表达方式,但是写作文,毕竟写的是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当你对一些事情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写出来,这表达了你的真实情感。

有不少人的文章写得很华丽,用词很漂亮,我想这是一种天赋,我们即使想学也不一定学得好,还不如就以朴素平实的笔触来打动人,只要你言之有理,那就是一篇好文章。

我觉得,为了让自己肚里有货,能够对一些事情有感而发,我们应该学会用心去生活,用心去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要关注一些国家大事,要培养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话,你就自然有话可说,而且因为是经过思考后的结果,是逻辑的产物,所以也很有可读性和自然性,能够打动阅卷老师,从来获得不错的分数。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平时通过用心去生活来让自己有很多感悟,然后考试时再写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你文采本来就不错,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考研心得体会篇2初试成绩已经出来了,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总分专业排名第二。

不管成绩如何,我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考研,考研备战的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回想那几个月,每天8点赶到教室去早读,每晚10点回宿舍,躺在床上还和室友们讨论政治题目,历史人物,一直到不知不觉睡去。

考研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它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信创造奇迹,坚持就是胜利!回想自己的考研路,总结出一下几点:第一,关于考研的时间个人觉得考研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

我是10年3月分打算考研的,但是大三第二学期我们课很多,所以整个学期我就记了一部分单词。

我是从暑假8月份正式开始复习的。

但是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就像高速运转起来的齿轮一样,保持一种连贯性,一直坚持到考研结束。

复习期间,做事是要有取舍的,该放弃的活动就要放弃,当然自我放松的除外。

每天的作息时间也要有规律。

我每天早上8点赶到考研教室,中午吃饭加午睡总共一个半小时,午睡大概40分钟,晚上10点回宿舍。

其实每天的作息时间最好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效率来安排,有些人适合早起,有些人喜欢晚上加班,有些人不需要午休。

不管怎么样,要养成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习惯。

不能让自己过于放松,也没必要每天把自己弄的很疲惫。

第二,心态很重要几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这期间的心态特别重要。

在整个考研的复习中,我一直保持着较好地心情和心态,我一直坚信只要自己认真准备,我一定可以考上。

我也坚信如果自己尽力了,万一没考上也没关心,凡事尽力而为就好。

当然,人总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不想看书或者觉得累的时候,我不会勉强自己,我会看一些励志名言或者故事,以便激励自己,或者找个人一起做些放松心情的运动。

第三,学习方法很重要。

我说下自己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情况。

英语:不管你基础怎样,单词还是要记的!当然如果要我拿着一本厚厚的单词书记了又忘,忘了又记,我想自己应该很难坚持下去,我是在真题中记的单词。

考研英语复习真题是王道,认真研究真题非常重要。

个人觉得张剑编的《真题解析》(黄皮书)还不错,真题可以从暑假开始做而且要反反复复的做,要弄懂真题里面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的意思和结构。

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有助于写作的句子要做好笔记,并加以背诵。

阅读要注意陷阱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最好是总结出同类题目的做题方法。

平时做真题一定要限时训练。

很多人在考英语的时候都觉得时间太紧,这跟平时的做题速度有关。

如果平时坚持限时做题,速度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刚开始做的时候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准确率,考试的时候如果题目都没做完,是很难拿到高分的。

一般除开作文,可以给自己两个小时的时间作一篇真题,第二次做的时候可以再缩短时间。

也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和强弱项给不同的题目分配不同的时间,以便专项训练。

英语作文可以放在最后一个月,宫东风老师的《作文28篇》非常不错,不仅分类清楚,结构鲜明,句子经典,而且每篇作文后面都有相关话题的延伸和扩展,也特别容易背诵。

考试的时候,原则上是按题目的先后顺序做题,万一还是担心少时间,可以把自己最弱的一项放在最后做。

还有一点很重要,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改正答案,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政治:81分,我报了海天的政治全程,考完之后我觉得政治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容易的多。

不必过多担心。

我的政治复习几乎一切都是按老师的课程安排同步进行的。

大三第二学期上了几次阮晔老师的政治基础班,暑假上了一个星期的强化班。

个人觉得海天的政治老师讲课都不错,各个充满激情,幽默风趣。

在上课的时候做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时间紧,老师讲课特别快,所以要聚精会神听好每一句话。

可能有些重点你没注意听没注意做笔记就漏掉了,虽然重点处各位老师会反复强调,但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笔记,抓住老师说出的重点对政治复习非常重要。

十一国庆之前听好课就可以了,十一之后可以开始正式着手政治复习了。

强化班的教材从头至尾要看两遍,不需要背诵,死记硬背是学不好政治的,但是一定要理解透彻。

配套《专项试题》也做两遍,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并做好标记。

第三次再将错题做一遍。

政治拉分主要在多项选择题,要注意多项选择的做题方法。

非简答题平时没必要花时间去做,只要看一下专项试题中的答题思路即可。

《最后28题》出版后抓紧时间记住里面的知识点,主观题就没问题了。

当然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思路很重要,这个很有规律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讲的很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