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作业:专题六三 罗马人的法律

2018-2019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作业:专题六三 罗马人的法律

一、选择题1.《全球文明史》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

”材料反映了()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治的工具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D.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解析:选D。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说明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2.《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这说明()A.此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贵族的利益B.此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C.此法没有任何进步的意义D.贵族可以任意解释法律解析:选A。

“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信息说明《十二铜表法》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法规,其制定也是为了保护贵族的利益。

3.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至上C.维护私有财产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解析:选C。

漫画体现的是欠钱问题,钱是私有财产,故漫画体现的是罗马法中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4.《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解析:选C。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作用。

“须用法律来巩固”、“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说明法律能够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5.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

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罗马法的理解。

根据所学,无论是共和国时期还是帝国时期罗马法的阶级本质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不会废除等级,在罗马奴隶是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尊严和地位的。

6.古代罗马的商品买卖要依据“拟诉弃权”的方式来进行,具体方法为:买卖双方当事人持买卖标的物,来到裁判官(法官)前,买方充原告,卖方充被告,伪称诉讼,由原告声称:“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

”裁判官则问被告(出卖人):“你有无异议?”出卖人不提出异议,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原告所有,买卖就告成立。

“拟诉弃权”在这里仅是走过场而已,只不过是借助这种方式来达到移转所有权的合法性。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公平交易解析:选A。

关键句:“拟诉弃权”在这里仅是走过场而已,只不过是借助这种方式来达到移转所有权的合法性。

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7.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B.主张重罪轻罚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D.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解析:选D。

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并不是罗马法中的具体法律规定,而是法律精神。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关键在于“不可枉屈一人”,说明罗马法注重事实与证据。

8.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

他们在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

”由此可见,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罗马法()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B.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C.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解析:选C。

注意本题的切入点是罗马法律的世界影响,对应的选项应该是其法律观念的普遍性。

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

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2: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东罗马帝国《民法大全》材料3: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古罗马)西塞罗请回答:(1)结合材料1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

(2)从材料1、2可以看出,东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在皇权与法律的关系上具有什么相同点?(3)材料3认为立法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与材料1、2相比,它的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评价罗马法的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法律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理解古代中国和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要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二是要依据材料分析、解答问题,这一点在第(1)问和第(3)问上体现得非常突出。

第(2)问对比时要找出两者本质上的相同点。

答案:(1)法律繁多,但仅仅是维护封建皇权统治及各种特权的工具;法律的界限模糊,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2)皇权至上,皇帝的命令成为法律的来源之一,具有绝对的效力。

(3)指导原则:自然法。

表现:强调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地位: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学习思考(教材P113)提示:(1)第一次武力征服是指罗马征服了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创建了罗马帝国。

罗马原是意大利半岛一小邦,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对外扩张,先后经历维爱战争(公元前406年)、萨谟奈战争(公元前343-前290年)、皮洛士战争(公元前282-前275年)而征服意大利半岛全境;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年、公元前218-前202年、公元前149-前146年)、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前204年、公元前200-前197年、公元前171-前68年)、叙利亚战争(公元前192-前190年),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版图跨越欧、亚、非三洲,构建了后来罗马帝国的框架。

(2)第二次以宗教征服是指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基督教诞生于约公元1世纪中期的小亚细亚耶路撒冷地区,早期基督教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

在罗马统治时期,基督教渐渐扩大了影响。

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存在。

392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一世定基督教为国教。

基督教与政治发生关系,教义也倾向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3)第三次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的创建与发展,维护了整个帝国统治。

由于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罗马法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作为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基础,罗马法的影响泽被后世。

由此可见,以和平方式而非动辄武力镇压,是进行国家治理与统治的有效途径。

二、史学争鸣(教材P114)提示:对罗马法的成就和作用应辩证地分析。

进步性:①维系帝国: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对维系社会统治的持久起到了积极作用,公民法使平民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空前提高,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万民法则最大限度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有助于巩固罗马政权。

②影响后世:对罗马法的研究先后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

后来,它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局限性:罗马法毕竟有其阶级局限性,它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工具,帝国民众不可能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平等。

三、自我测评(教材P114)提示:历史背景: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的结束到公元前30年前后的这段时期,是罗马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由于受到对外征服的一系列影响,罗马的共和体制逐渐瓦解,帝制确立已是大势所趋。

在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突显。

要稳定整个帝国的统治,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

而原有的公民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于是在罗马司法实践中逐渐产生了万民法体系。

突破:在适用范围上,打破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的界限,对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居民一视同仁。

在适用灵活性上,突破原有公民法过于程式化的限制,变得简洁、实用。

在法律条文的某些具体内容上,万民法注重调节个人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样就突破了原有公民法只注重国家行政和诉讼程序等公法范畴的法律适用局限。

四、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114)提示:因为罗马官吏控制着司法权,法律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