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教学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教学教案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學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刘盖菊残君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敎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學生注意: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

5.學生练习书写,敎师巡视,个别指导。

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


【设计意图:老师在敎學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學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學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學生的书写质量。


板书内容
赠刘景文
荷花荷叶图菊花图橙黄橘绿图
备课素材
【敎材分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景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
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學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學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其他资料】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课后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径( ) 寒( ) 赠( ) 盖( ) 残( )
经( ) 赛( ) 增( ) 糕( ) 戏(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傲霜: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
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

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吗?(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xié shuānɡ yóu ào qínɡ xiāo lí tiāo
二、石径寒冷赠给盖住残疾
经过比赛增加年糕唱戏
三、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头铺的小路。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四、1.“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改作“青”或“苍”不好。

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山的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何等惊喜!
4.改句不好。

因为“美”只是抽象的评价,而“晚”表面上只是点明时间,其实却能令读者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

五、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秋叶之翩然从容等等皆可。

重在个性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