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科书内容本册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编写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1.一万以内的减法是在一百以内的减法和一万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教授的吗?当学生在一百以内学习减法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减法的书面计算方法。
当时,由于计算数量相对较少,书面计算时没有连续退位,所以学生很容易掌握?10000以内的减法基本上包括整数减法的各种情况,比如连续退位?如果在减法的中间或末尾有0个,那么在100以内的计算比减法更复杂?学生在一万以内学会减法后,基本上可以学会整数加减的全部计算?2?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本教材中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具有明显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及以“求剩余”为基本定量关系(减法是两个数的和或积)、以“相位差关系”为基本定量关系(两个以上数和两个以下数)和以“求和”为基本定量关系(多求和和和少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问题?3?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本单元先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不超过100),再学习笔算两?三?四位数乘一位数,包括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4.除法是一种单位数除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格除法并学会了除法的垂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授的?在这个单位中,除数扩展到一万以内的数,商也扩展到二?三四位数,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为了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先安排口头计算和书面计算,将一位数除以两位数,然后学习如何将一位数除以三?四位数的书面计算,包括分为0的中间还是在商的末尾?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原理和方法。
为了进一步研究,除数是2?三位数除法?5?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会看整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和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初步建立1小时?1分和1秒的时间观念?6.角度和直角。
教材通过物理图形抽象出角度,让学生知道角度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直角,能用三角尺测量直角吗?画直角为将来学习矩形和正方形做准备?(二)教材特点1.重视算术口语教学,适当加强算术口语训练?这本教科书中的减法不到10000?一个数字乘以一位数和除数一位数除法的排列是否已被适当修改?中等的高中生应适当加强算术口语训练的精神。
口语算术在教材中分为不同的部分。
一些计算被安排先学习口头算术,然后再学习书面算术?这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口头算术方法,提高口头算术能力,为学习书面算术做准备?2?重视教学笔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是按计算方法要点进行编排的?例如一个数乘一位数,先学习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都不进位的,着重解决乘的顺序和积的对位问题;然后学习积需要进位的乘法,着重解决进位问题;最后学习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着重解决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问题?又如除数是一位一数的除法,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先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再学习一位数除三?四位数,最后学习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编写时,每次都是先教学被除数的首位够商1的,再教学被除数的首位不够商1的?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两步计算应用题按照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似的原则进行分组?在1万以内的减法单位中,教学量关系相对简单,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应用问题?通过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学习用综合法分析定量关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做准备?4?在后面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中,按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原则分组编排?先编排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的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再编排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最后编排数量关系比较间接一些的,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以“求和”是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应用问题?这种安排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从一个实例中得出推论,而且便于比较,澄清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在解决问题时照搬照搬?5?应用题的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本册应用题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题中所陈述的事实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编拥嘲题,通过线段图揭示数量关系并提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分析法或综古怯进行分析?在练习中编排一定数量的题组对比练习,使学笙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6.通过手术?观察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本卷教材的编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例如,在教授除法的检查方法时,教材通过计算准备题中的四组题,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上下题之间的关系,并启发学生总结“商乘除数等于除数”的检查方法,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7?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本册教材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带“苦”号题目和思考题,通过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8.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考虑教学方法,还要反映学习方法?例如,这一卷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是根据课时编制的,练习是分层次安排的,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什么”和“如何教”的想法,而且不排除教师重新组织教材?自由游戏倡议?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传递实物?图形的演示和学习工具的操作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从而掌握学习方法?二?教学目标1.掌握减法的书面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10000以内的减法?精通两位数减去两位数的口头计算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2.掌握两步计算题的操作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括号的两步计算题吗?学会分析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够以逐步公式或综合公式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问题?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4.掌握除数为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书面计算,学会用乘法检查除法(包括余数除法)?你能熟练地把一位数除以两位数吗?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6.通过实际操作,知道角度和直角,知道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度是否是直角,并能画出一个直角?三?教学措施1.重视基本的口头和书面算术训练,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册教材编排计算范围内2公差更大且小于10000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继续学习四个多位数字计算的基础?为了保证学生学得好,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计算,很大程度上与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等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一些计算方法,教学时,要通过直观演示?学具操作象@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并能应用方法进行计算?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例3“14x2”)时,教师可以借助小棒演示,使学生知道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先用第二个因数2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再用第二个因数2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4,得8个一;然后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揭示虚线方框中的口算思考方法,让学生在以后口算时有规律可循?又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材先学习被除数首位够商1的,再学习被除数首位不够商l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为今后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2)? 加强基础训练,打好基础计算?加强基础算术口语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两位数减去两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以两位数就是学习一万以内的减法吗?一个数字乘以一个数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吗?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书面算术,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学生学好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中的乘法和除法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应该在通常的课堂上练习吗?实践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实践范围广、持之以恒。
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会逐步提高吗?(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万似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步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数目较大,运算步骤较繁,计算时学生容易出错,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计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验等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计算正确?2.注重分析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整数应用题教学中,一步到位是基础,两步是关键,难点是什么?学生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困难在于不能有效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得到的:因此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这种由条件到问题的训练,是用综合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或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这种由问题想条件的训练,是用分析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经常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2)? 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分析应用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应用问题的核心?综合法和分析法是解决应用题的两种常用思维方法,也是本教材的主要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例子的讲解不应该围绕主题,而应该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想法,并学会发现中间问题?例如,在教学例1中,“食堂里有50袋粮食。
在吃了4天和每天8袋之后,还剩下多少袋?”根据问题的含义,采用从条件到问题的分析方法,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揭示中间问题?例如,根据“每天吃4天,每天吃8袋”,可以计算出什么?根据“食堂以前有50袋粮食,吃了32袋”,能得到什么?让学生描述解决问题的想法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根据不同的主题,也可以使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