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提优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提优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提优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姓名得分
一、读片段,根据拼音写字词。

(6分)
乡下人家的院子里的空地上种满了芍药花,没有一根zá()草,几只qīng tíng()在这里飞来飞去。

几只小鸡在母鸡的shuài lǐng()下到处mìshí(),sǒng()着大尾巴的公鸡在旁边晃来晃去。

这些场景gòu()成了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
二、读一读下列词语,按要求完成练习。

(填序号)(8分)
①繁华②麦浪③车水马龙④依山傍水⑤高楼林立
⑥肥沃⑦璀璨⑧炊烟袅袅⑨大街小巷⑩鸡犬相闻
1.描写城市的词语:
描写乡村的词语:
2.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城市里,街道上。

熙熙攘攘的人群,像潮水一样涌向四面八方。

晚上的广场,灯火,人们有的跳广场舞,有的练太极拳,最高兴的是小朋友们,手拿荧光棒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
(2)我的家乡是个的小村庄,这里有的土地。

春天,那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翻成一道道,仿佛在向我招手。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

(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剥.夺(bō)捣.衣(dǎo)
B.和谐.(xié)闪烁.(shuò)
C.徐.徐(qú)绮.丽(qǐ)
D.依赖.(lài)锐.利(ruì)
2.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灿烂的绿荫绮丽的朝霞
B.鲜嫩的竹笋甜蜜的梦乡
C.捣衣的妇女奇幻的云彩
D.归巢的鸟儿迷人的风景
3.“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上棚架,()上屋檐。

”在这句话中填人一组表示动作的词应该是()
A.搭攀爬
B.做攀爬
C. 搭爬攀
D.做爬攀
4.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风趣:A.幽默,有趣味 B.风味,情趣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
(2)老爷爷说起话来很风趣。

()
5.“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 夸张
6.《天窗》一文中的“天窗”象征的是()
A.孩子们儿时的记忆。

B.美妙的景色。

C.儿童通往想象世界的窗口。

D.孩子们生活的观察口。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
1.春天的河水,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照样子,写句子)(2分)
漫天飞舞的雪花,像,。

2.照样子,用几句话描述右图所示的画面。

(2分)
例: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3.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修改病句)(1分)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这句话作者把比作,写出了桃花水的。

(3分)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6分)
1.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儿童的句子,如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追蝴蝶的两句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的“”两句将儿童可爱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

2.《乡下人家》描写了、、、鸡鸭觅食、门前晚餐、秋虫夜吟等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的美好品质。

3.《天窗》讲述了孩子们从屋顶的观察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的事。

4.《三月桃花水》描写了桃花水动听的和明洁的,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和之情。

5.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描写了梅花傲雪的风姿:风雨送春归,。

,犹有花枝俏。

六、语文运用题。

(3分)
小刚原定与小明后天上午到蝴蝶山公园玩,但他有事不能赴约。

麻烦你转告小明,并问小明能不能把去公园游玩的时间改到后天下午3点。

要求:根据上述情境进行转述,一定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说清要点。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見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勿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根据理解,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
(1)意万重:A.zhòng B.chóng
(2)复恐:A. fú B. fù
(3)临发:A. lín B.lÌn
2.根据理解,给加点词选择相对应的解释。

(2分)
(1)家书:A. 书籍 B.信()
(2)意万重:A.重量 B.服多()
(3)复恐:A.恐慌 B.恐怕,担心()
(4)行人:A.捎信的人 B.走路的人()
3.判断对错。

对的画“✓”,错的画“x”。

(3分)
(1)这首《秋思》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2)这首《秋思》寓情于事,作者借助寄家书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3)这首《秋思》表达了诗人在洛阳思念家乡开封的亲人的思想感情。

()
4.根据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2分)
(1)对“欲作家书意万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要写封家信不禁思绪万千。

B.想要写封家信却不知从何说起。

C.想要写封家信情意犹如万重山一样重。

(2)对“复恐匆匆说不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

B.唯恐捎信人已走,匆匆忙忙没能把信写完。

C.唯恐时间太匆匆,说不尽对家乡的思念。

5.下面这些诗词,哪些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在后面画“✓”。

(2分)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儿垂钓》()《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八、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练习(11分)
巫峡赏雾
巫山多雾,因而有人叫它雾峡。

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

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

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

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

太阳出来了,山帽子雾银光闪闪,璀璨夺目。

这时,不由得让人想到《昭君出塞》那幅画:头戴绒帽、身穿绒衣的王昭君,骑着马一步步朝草原深处走去。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

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

唯有山前的小路倔强得很,硬是左拐右拐从雾中伸了出来,一下子让人想起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

深山里的人家,云雾里的路······”此情此景,真是画活了。

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

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的牛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

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窗帘。

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

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

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

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
跑马雾,气势好生了得!初夏雨后放晴,峡谷中涨满了雾。

那雾看上去如同关在圈栏中的马群,你挤我,我挤你,显得浮躁不安。

这时,从峡口吹来一阵风,浮躁不安的马群便借助风力,冲破圈栏,撒蹄在巫峡中狂奔起来……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

每次赏雾前,我都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1.本文描写巫峡迷人的雾采用的结构是(1分)()
A. 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总
2.用波浪线画出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的句子。

这样写的好处是(2分)()
A.提醒读者不要被雾所迷惑。

B.不仅强调巫峡的雾美得迷人,而且使文章结构严谨。

C.说明雾的迷惑性太强,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3.作者在描写山帽子雾和轻纱雾时分别抓住了山帽子雾大而圆、的特点和轻纱雾的特点。

(4分)
4.“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的牛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

”这句话中的“粘”字用得好不好?说明理由。

(2分)
5.仔细阅读文章,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2分)()
A.向往自然,喜欢自由的闲适之情。

B.对巫峡美景的热爱和赞叹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对多种云雾的喜爱之情,并且表现出作者的博学。

D.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九、习作。

(30分)
世界这么大,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请以“我最想去”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写出这个地方的特点,也要把你想去的原因写清楚,不少于4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