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师会议管理制度

学校教师会议管理制度

学校教师会议管理制度
学校教师会议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学校教师会议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会议组织
1. 会议形式
学校教师会议分为全体教职工会议、教师代表大会、学科组会议、年级组会议等多种形式,根据具体的议题和参会人员确定会议形式。

2. 会议召开权限
会议的召开应征得学校主管部门的批准,并由学校行政负责人或授权人员担任会议召集者。

3. 会议通知
会议召集者应提前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和议题,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内容包括会议目的、时间、地点、议题以及所需准备工作等。

4. 会议记录
每次会议应有专人负责会议记录,记录会议的议题、讨论内容、决定问题和行动计划等。

会议记录应发送给与会人员以及相关
职能部门。

三、会议参与
1. 会议参与人员
不同类型的会议应明确参会人员的范围和数量。

全体教职工会议和教师代表大会应邀请全体教职工和代表参会。

学科组会议和年级组会议应邀请相关学科或年级的教师参会。

2. 请假和替补
参会人员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参会,应提前向会议召集者请假,并说明原因。

如需替补人员参会,应提前通知替补人员并征得其同意。

3. 考勤和登记
会议召集者应设立签到台,并提前准备好参会人员的名单。

会议期间如需离席,参会人员应提前告知会议召集者,并在离席、返回时登记。

四、会议程序
1. 开幕
会议开幕前应做好会场布置、设备调试等准备工作。

会议召集者在开幕致辞中简要介绍会议的目的、议题和议程安排。

2. 议题讨论
会议按照预定的议程逐项讨论议题,发言按顺序进行,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主持人应控制发言时间,避免议题讨论
过长或重复。

3. 投票表决
涉及重大决策或需要达成一致意见的议题,应采取投票表决方式。

表决结果应当记录并公示。

4. 决议和行动计划
会议结束前,应就每一议题形成决议和行动计划,并明确责任人、时间和进度。

行动计划应定期进行督促和跟进。

五、会议纪律
1. 会议纪律要求
参会人员应遵守会议纪律,按时参加会议并如实发言,不得妨碍会议秩序。

参会人员应尊重他人的意见,不得谩骂或进行人身攻击。

2. 会场秩序
参会人员应保持会场整洁,不得乱丢垃圾。

禁止在会场内吸烟、食用饭食和喧哗。

3. 会议时间和议程
会议应严格按照预定时间进行,不得超时。

不明确的议题或涉及多方意见的议题应提前沟通,并在会议前制定详细的议程。

六、会议记录和归档
1. 会议记录
每次会议的记录应保存至少3年,并建立档案,方便查阅和回顾。

会议记录应详细、准确、完整,如有必要,可以附上相关材料。

2. 会议决议和行动计划
会议决议和行动计划应保存,并形成正式文件。

文件应标明会议名称、日期、决定的内容、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七、违纪处分
对于违反会议纪律的人员,会议召集者或相关职能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分措施。

违反会议纪律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无故缺席会议、擅自离席、打断他人发言、妨碍会议进程等。

八、附则
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 本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学校有关部门。

本学校教师会议管理制度,经学校领导班子讨论通过并于XXX年X月X日公布,自XXXXXXXX起正式实施。

(以上仅为范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