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岩仓地块景观设计——以温岭市北山公园主入口为例

城市岩仓地块景观设计——以温岭市北山公园主入口为例

城市岩仓地块景观设计——以温岭市北山公园主入口为例徐晓华【摘要】城市化的高速进程,易造成岩仓生态破坏严重、景现形象差及安全隐患的问题.温岭市北山公园主入口设计方案并没有简单地采用传统的覆绿方式,而是运用现代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力图保留场所的特征,延续空间的记忆.空间设计简洁纯净、富有强烈的设计感与时代感,与原有的北山地区岩仓的朴拙粗犷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之中寻求和谐感.方案将公园主入口共分为5个详细设计区块,分别为自然花境区、瀑布水景区、滨水广场区、儿童游戏区、休闲广场区.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塑造城市多元化的开放性空间,突出城市休闲的功能.%Along with the high-speed process of city, il is easy to cau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quarry zoology is destroyed seriously and landscape image is poor and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green covering in the Beishan park main entrance design in Wenling City, we use modern design concept and method to try to retain the place characteristic and extend the memory. The space design of the case is simple and pure, it is full of strong design sense and the sense of the times.The design content and the original rough quarry of Beishan form a sharp contrast, and in this contrast the case seeks a sense of harmony. The park main entrance program will be divided into five detailed design blocks, there are natural flower border area, waterfalls area, waterfront plaza area, children's play area, leisure square area.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the case models a plurality of the city open space, highlights the city leisure function.【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设计;场所特征;简洁纯净;时代感;开放空间;休闲【作者】徐晓华【作者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5+2浙江多丘陵,自古以来,就有凿山取石的传统。

绍兴东湖在汉代时,即已开始凿取山石。

在近代,随着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各地的建设工程大力开展,需要大量的石材,从而遗留出大量的岩仓面。

近代开采方式不同于古代,易造成采石场生态破坏严重、景观形象差及安全隐患的问题。

在岩仓的处理方式上,大致可分为岩仓全面植树绿化法、岩壁分段垂直绿化与基面种草法、岩壁喷布泥浆绿化法、岩石花卉园法、建(构)筑物遮蔽法、岩崖艺术加工法、岩崖仿真塑造法、传统壁山贴面法、巧设飞桥栈道法、岩坑蓄水成景法等[1]。

国外的城镇建设相对我国要早得多,采石场造成的破坏也严重得多。

在岩仓处理方面,国外具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并没有简单地对岩仓面复绿了事。

而是指出所谓的生态恢复,并不仅仅是指把开采坑口恢复为农业用地或恢复到原初的状态,它还强调以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目标,有效地重建被破坏的景观,并营造新的景观[2]。

浙江省温岭,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滨海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蒸蒸日上,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在这种大背景下,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被提上了议程。

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合宜的城市休闲交流空间成为了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2.2 项目概况(1)区域位置规划用地位处温岭市新旧城连接中心点,周边多为居住用地。

东侧隔中华北路连接塔山公园,西侧1000m为温岭师范学院,北侧为北山公园山体所环绕。

(2)现状情况用地为采石遗留下的废弃石场,西北侧为高差达60m的采石岩仓,未做任何处理。

场地内地表为开采后的岩石表层。

地表标高相差约20m。

总体西北侧标高略高,而南侧标高略低。

(3)存在问题・景观形象差由于用地为采石遗留下的废弃石场,西北侧为高差60m的采石岩仓,立面形象很差。

而中华北路是城市的主干道,每天经过的人流不计其数,这种不良的景观形象严重影响了温岭的城市面貌,需要尽快对其改进处理。

・安全隐患大岩石驳坎随时有塌陷、石块跌落等危险,人行其下,安全不能得到保证。

由于还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及管理,这种危险的状况一直存在。

对附近居民的安全是个潜在的威胁(图1)。

①运用现代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将北山公园主入口区块规划设计为一处功能合宜、景观优美、环境良好、设施完善的入口广场空间。

②空间设计力求简洁纯净、富有强烈的设计感与时代感。

设计内容与原有的北山地区岩仓的朴拙粗犷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之中寻求和谐感。

③塑造城市多元化的开放性空间,突出休闲功能,创造多个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城市人群都能在此交流,同时得到身心上的愉悦放松。

2.4 详细设计北山公园主入口区块岩仓形成的地形地貌极富特色,其高差大,本身的景观特征很强。

采石形成的裸露岩面类似于天然形成的悬崖峭壁,但现状景观效果较差。

规划从基地地形现状出发来塑造景观,改造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地形作大范围的改动。

在改造中保留场地的历史痕迹,并将其转化为新景观形态中有特色、标志性的场所,体现出对所在地历史文脉的尊重。

在岩仓的基础上,引入水体,模仿大自然的山水景观,优化其整体景观格局。

在此基础之上,设置充足的观景及休闲空间,用具有时代气息的造景要素,力图形成一种对比而又和谐的景观效果(图2)。

规划将北山公园主入口区块共分为5个详细设计区块,分别为自然花境区、瀑布水景区、滨水广场区、儿童游戏区、休闲广场区(图3)。

(1)自然花境区自然花境区的直立岩仓面空间形成时间较长,岩仓面上已经零星覆有草类植物,岩仓相对围合,留出一个半郁闭的空间,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景观空间。

设计在此建造自然花境以避免在大片基岩面种植困难的问题。

在此区间的西北侧有一处水源,规划将水源引流至此处,形成水景与花境相结合的景观。

以灰色的岩仓面作为背景,花境的色彩显得鲜艳与丰富,结合水景丰富空间的景观感受,此区间将是一处极其富有特色的摄影基地(图4)。

在自然花境区延伸出的栈桥终端设置一处挑台,作为北山公园入口区块的制高点,此处可俯瞰全园景致。

在挑台上,竖立北山公园的形象标志——玻璃塔。

游客无论在园内何处,甚至在周边地区都可遥望到玻璃塔。

玻璃塔的形态以结晶体的形式出现,多面及棱角暗喻了北山开采石材的历史痕迹。

在夜间,玻璃塔内部发光,丰富了公园的夜间景致。

利用北山水库的水流,引水至此,在挑台的东侧,将标高逐层降低,形成多层级的连续瀑布。

瀑布宽度约5m,高差达到近20m,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水池设置在标高下层的空间之中,形态的设置极大地考虑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大幅度的山体开采,靠山体侧,利用原有的开采形态,对水体的边界处理稍加整合。

水体的“收放开合”等美学及景观要求主要利用滨水广场的界面来处理,做到水体的形态美观、景观感受丰富(图5)。

(3)滨水广场区广场以硬质材料为基底,绿丘“漂浮”其上,成为或具实际使用功能,或为观赏性质的“小岛”。

广场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在各个位置均可以方便、快速的到达另一个区域空间。

地面的铺装形式以不规则的发散型线条为主,切合主入口空间的设计主题,在发散型铺装的基础之上,配合设置入带状的地灯系统,在夜间,形成广场的空间肌理。

同时也配合灯光塔及入口景观灯柱,共同构成广场的夜间灯光景观。

在中华北路与北塔路交叉口,进入广场设计了一条中心景观轴线,轴线中设计了各种不规则型的有机玻璃铺装,丰富广场的色彩和环境氛围。

在轴线的两侧设置景观灯柱,作为入口的引导因素,在夜间,景观灯柱的灯光、玻璃塔、有机玻璃铺装下的片状地灯、绿丘边缘线的辅助照明灯光及地面发散性布置的线型地灯一起,形成一处吸引人眼球的特色夜景。

儿童游戏区位于主入口区块的南部,设置在基地的最南部。

在一个三角形的绿色密林中,开辟一个铺满了塑胶软垫的空间。

空间面积约为100m2,大小适宜。

软垫上摆放秋千、跷跷板、迷你攀岩墙等儿童游戏设施。

在这个空间的外围用一圈密林围绕。

密林下植灌木,只留一个出口,增加了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也增加了儿童的安全性。

(5)休闲广场区在中华北路与北塔路交叉口的位置,设置一处圆形草坪空间,在空间的中心设置一处特色雕塑作为景观聚焦点,雕塑以断裂的岩石为材质,通过大小不同的组合搭配,加上涌泉水景的设置,形成一处富有场地特征的特色景观节点。

圆形草坪空间南侧为广场空间,整个空间延续滨水广场的景观要素,布置大小各异的绿丘,绿丘之上植以各种色叶树种,春季可赏新叶,夏季可享受阴凉,秋季可欣赏色叶,冬季可享受太阳。

在场地的西侧设置了一处广场的辅助建筑。

可作为咖啡厅、茶馆等功能使用。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上,可多考虑建筑灰色空间的设计,设置深而长的挑檐及宽大的平台,在天气适宜的季节里,可将经营内容延伸至广场空间,使建筑内外的空间融合渗透(图6)。

北山公园主入口的方案设计并没有延续传统岩仓的处理手法,将岩仓遮掩起来,而是试图保留场所的特征,延续空间的记忆,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现代的造景手法及要素,将富有现代意义的景观特征融入于场所之中。

将岩仓与后期加入的景观要素之间形成一种既有对比又互相协调的景观效果。

在场所空间中留下富有我们这个时代所特别具有的气息。

资料来源:图1:自摄;图2~6:项目效果图(朴枫图文制作)。

注释(1)岩仓指开山采石所造成的山体残痕创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