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一、选择题1.(2022·广东大埔县虎山中学阶段练习)“双性人”出现的原因是父母在形成配子时出现异常,使受精卵的基因型异常导致(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具有双性染色体(以XXY 为例),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甚至可能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生XXY 的受精卵的原因可能是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Ⅰ后期异常导致B .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某一性别的生殖器实现性别确定但无法改变个体的基因型C .只要有性别区分的生物就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D .某些生物的雌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异型的,如鸟类、家蚕解析:父方性染色体组成为XY ,减数分裂Ⅰ后期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减数分裂Ⅰ后期父方同源染色体XY 没有分离,会产生含有XY 的精子,然后和基因型为X 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组成为XXY 的受精卵,故产生XXY 的受精卵的原因可能是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Ⅰ后期异常导致,A 正确;通过手术可以切除某一性别的生殖器从而实现性别确定,但手术无法改变个体的基因型,B 正确;有些生物雌雄同体,没有性染色体,即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如水稻,C 错误;鸟类、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 型,雌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异形的(ZW),雄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同型的ZZ ,D 正确。
答案:C2.(2022·广东模拟预测)黄瓜幼果的果皮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两批纯合黄瓜杂交,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 : 白色果皮×黄绿色果皮↓F 1: 黄绿色果皮↓○× F 2:黄绿色果皮∶浅绿色果皮∶白色果皮190 ∶ 66 ∶ 83A .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B .亲本中的白色果皮的基因型有两种C .F 2浅绿色果皮黄瓜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D .若让F 2中黄绿色果皮个体自交,则其后代中出现白果皮的概率为16解析:图中F 2表现的性状分离比为黄绿色果皮∶浅绿色果皮∶白色果皮≈9∶3∶4,为9∶3∶3∶1的变式,因此可确定控制黄瓜果皮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染色体上,A 正确;亲本中的白色果皮的基因型有三种,若相关基因用A/a 、B/b 表示,则白色果皮的基因型为Aabb 、AAbb 和aabb 或aaBb 、aaBB 和aabb ,B 错误;结合B 项分析可知,F 2浅绿色果皮黄瓜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 和aaBB 或Aabb 和AAbb ,二者的比例为1∶2,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C 正确;F 2中黄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 、2AaBB 、2AABb 、4AaBb ,假设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aaBB 或aabb ,则让F 2中黄绿色果皮个体自交,则其后代中出现白果皮的概率为29×14+49×416=16,D 正确。
答案:B3.(2022·广东汕头三模)家蚕(2n =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 型。
若家蚕野生型和味盲型分别由Z 染色体上R 、r 基因控制,蚕卵颜色的紫灰和白色分别由10号染色体上的B 、b 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已知雄蚕的吐丝率更高,为了在家蚕还未孵化时通过卵色判断蚕的性别,科研育种人员采用辐射的方法处理,获得了一只如图所示的味盲型紫灰卵雌蚕(10号染色体上基因用b0表示)(注:仅有一个卵色基因的卵不能孵化成幼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处理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诱变后得到的雌蚕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B .用该突变体与隐性纯合子为亲本杂交,子代中味盲型白卵雄幼蚕的概率为13C .用该突变体与味盲型白卵异性蚕杂交,子代中有两种基因型的卵无法孵化成幼蚕D .该突变体可以产生 bZ r 、0Z r 、bW B三种类型的配子解析:由图可知,10 号染色体上B 基因易位到W 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诱变后的雌蚕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改变,A 错误;该突变体基因型为b0Z r W B ,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比例为bZ r ∶0Z r ∶bW B ∶0W B =1∶1∶1∶1,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bbZ r Z r (味盲型白卵雄蚕),产生配子的种类为bZ r ,仅有一个卵色基因的卵不能孵化成幼蚕,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Z r Z r ∶bbZ r W B ∶b0Z r W B =1∶1∶1,其中味盲型白卵雄幼蚕(bbZ r Z r )的概率为13,B 正确;用该突变体与味盲型白卵异性蚕杂交,即b0Z r W B ×bbZ r Z r ,结合B 选项的分析可知,子代中有1种基因型的卵无法孵化成幼蚕,C 错误;结合B 选项的分析可知,该突变体可以产生 bZ r 、0Z r 、bW B 、0W B 四种类型的配子,D 错误。
故选B 。
答案:B4.(2022·安徽淮北二模)家蚕中雄蚕比雌蚕出丝率高且生丝质量好。
蚕的受精卵颜色由10号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为杏黄色;bb的受精卵为淡黄褐色;AaBb、AABb和AaBB等受精卵均为黑色。
育种工作者用如下方法选择出雌蚕甲,以便根据受精卵颜色筛选雄蚕用于生产(减数分裂中具有同源区段的染色体联会后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于原种雌蚕,雌蚕甲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雌蚕甲产生含W染色体的配子比含Z染色体的配子少一条染色体C.育种时雌蚕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雄蚕杂交,需选择杏黄色受精卵用于生产D.该育种过程通过人工选择获得优良品种,但该家蚕种群未发生进化解析:由题干分析可知,原种雌蚕经过第一次辐射诱变后,10号染色体含有b基因的片段缺失;经过第二次辐射诱变后,10号染色体剩余部分转移到W染色体上发生染色体易位。
此育种主要利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A正确;雌蚕甲产生的配子中,因具同源区段的染色体联会后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则含有W染色体的配子要与剩余的10号染色体分开,10号染色体与Z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个配子中,因此含有W染色体的比含有Z染色体的配子少一条10号染色体,B正确;育种时雌蚕甲aBZWA与基因型为aaBBZZ的雄蚕杂交,受精卵基因型为aaBBZZ(杏黄色雄)、aBWA(黑色雌),受精卵雄性为杏黄色、雌性为黑色,故选杏黄色,C正确;该育种过程中家蚕种群b基因频率下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发生进化,D错误。
答案:D5.(2022·湖北模拟预测)花青素在小麦种皮中累积后可表现出紫色,紫红色、紫黑色等不同颜色,根据小麦籽粒颜色的深浅程度可将其分为紫粒,浅紫粒和白粒等品种。
紫粒小麦品种贵紫麦1号分别与白粒小麦品种贵农19号,贵农麦30号进行正反交获得F1,将收获的F1单株进行套袋自交获得F2,鉴定并统计其正反交F3的籽粒颜色。
已知小麦籽粒性状受两对显性基因(A/a,B/b)控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1籽粒的颜色与母本相同,说明种皮颜色的表达由亲代母本的基因控制B.对小麦的籽粒颜色而言,当两对显性基因共存时表现为紫色,当仅有一对显性基因或为双隐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色C.亲本组合中的贵农麦19号和贵农麦30号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D.若将F1紫粒与亲本白粒杂交,后代籽粒颜色发生性状分离,且紫粒∶白粒=1∶1解析:分析表格可知,不论显隐性,F1籽粒的颜色与母本相同,说明种皮颜色的表达由上一代植株的基因控制,A正确;由下列基因遗传模式图分析可得,当两对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小麦的籽粒颜色表现为紫色,当仅有一对显性基因或为双隐性基因时,籽粒颜色为白色,B正确;分析表格和B选项可知,两对亲本组合杂交结果相同,说明基因型相同,即亲本组合中的贵农麦19号和贵农麦30号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C正确;如果将F1中的紫粒与亲本中白粒杂交,后代也出现紫粒和白粒的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紫粒与白粒的比例为1∶3,D错误。
答案:D6.(2022·辽宁三模)花斑玉米中籽粒的颜色有紫色、白色及花斑色。
研究发现花斑性状的出现与基因组中“跳跃基因”有关。
玉米胚乳中C基因控制紫色色素合成,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DNA 序列,在转座酶的作用下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也可以转出,呈现不稳定状态。
转座子插入C 基因后色素合成阻断使胚乳呈现白色;紫色斑点为白色胚乳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细胞中转座子转出,色素合成基因功能恢复而形成。
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 .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中“跳跃基因”转座导致C 基因发生突变B .转座酶作用于DNA 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转座子可“跳跃”C .花斑玉米中花斑籽粒所得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D .胚乳发育过程中转座子转出时间越早,花斑籽粒中紫色斑点越大解析:由题意可知,“跳跃基因”转座过程是转座子(一段可移动的DNA 序列)插入基因C 中,导致C 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 正确;由题意可知,转座酶的作用是使转座子(一段可移动的DNA 序列)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也可以转出,说明转座酶作用于DNA 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转座子可“跳跃”,B 正确;由题意可知,花斑籽粒所得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颜色受转座子的影响,不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C 错误;由题意可知,紫色斑点的大小由转座子从C 基因上移走的早晚决定的,转出时间越早,C 基因表达越早,花斑籽粒中紫色斑点越大,D 正确。
答案:C7.(2022·北京朝阳二模)无脉络膜症患者在儿童期会出现夜盲症,随病情发展成年时视觉丧失,发病率约为150 000。
患者由于缺乏CHM 基因表达的一种影响细胞囊泡转运的蛋白质,导致光感受细胞死亡。
下图是一个无脉络膜症家族系谱图,对此家系分析错误的是( )A .无脉络膜症是一种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Ⅲ-3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生育患病男孩概率为14C .由于患者光感受细胞生物膜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细胞死亡D .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治愈的Ⅱ-2,其后代仍有可能患此病解析:据图分析,图中Ⅱ-1与Ⅱ-2正常,而Ⅲ-2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1正常,不携带致病基因,而Ⅱ-2表现正常,却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属于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 、a ,据此分析作答。
结合分析可知,无脉络膜症是一种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正确;Ⅲ-3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 AY ,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由于正常女性有两种基因型,题干信息不足,无法确认其是携带者的概率,无法计算,B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的,生物膜系统之间可通过囊泡相互转化,分析题意“患者由于缺乏CHM基因表达的一种影响细胞囊泡转运的蛋白质,导致光感受细胞死亡”可知,由于患者光感受细胞生物膜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细胞死亡,C正确;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病的有效手段,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治愈的Ⅱ-2,若与患病女性婚配,子代仍可能患该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