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教学重点
1.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教法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学、透镜式教学法、三位一体的讨论式教学
教具和媒体
玻璃砖、激光手电筒、水槽、白纸、碗、筷子、三种颜色的导线、铅笔、实物投影仪、
多媒体计算机等。
教学流程图
设计理念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及协作精神为主线的设计观念。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所以无论从观察力还是语言的描述能力来看都需要训练和培养。
因此课堂教学中尽量的探讨和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动手、动嘴说出来。
鼓励大胆猜
想、质疑的精神。
因此在课堂语言中尽量采取多鼓励、表扬、肯定、少批评的做法,营造师生和谐共处、共同探究的平等意识和氛围。
二、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为目的,以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青岛市的透镜式教学法为授课模式。
作为新课标下光的折射一节内容,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数量和难度要求都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
所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动起来,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思考。
尽管教材的本节内容和要求都降低了,但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倒”出来的这部分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发言、多探讨、多动手真正地去利用自己聪明才智掌握知识也是这堂课的出发点。
7.概括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培养综合实验能力提出要求
讨论
回答
8.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只求懂
不求严密叙述
用课间讲解插入水中的筷子
变弯的道理
听讲
举例
小结探究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
←──────────────────────────
知识小结:
方法小结:模型法。
布置作业上网查一查有关彩虹以及发生在沿海地区的“海市蜃楼”现象。
搞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一、光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