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2018)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与训练(东北大学出版社)
2、适用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3、学时总数:252学时
4、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具体的电路应用,从而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5、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以任务为引领,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确定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融为一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2)会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及电子仪器检测电子电路;
(3)能阅读与理解整流滤波电路、放大电路、稳压电源电路、光电
开关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
(4)能阅读与理解调光电路、定时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
(5)了解集成电路基本常识;重点理解集成电路的实际应用;
(6)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进行数字电路的测量与调试;
(7)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撰写实验、实训技术报告和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8)初步具有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
(9)初步具备测试常用电路性能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10)初步具有组装和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
2、核心能力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5)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增强交流、合作能力具有团队精神。
(6)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7)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安全和环保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工艺和劳动纪律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分析
四、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教学评价建议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
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五、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室;
2、电子产品制作一体化工作室;
3、教学团队: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