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入门
❖ 12月7日下午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 演讲,她在回顾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到 了中国中医学和相关古典书籍。
❖ 她说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关键文献的启示,才让 她及其团队,最终提取到了青蒿素。屠呦呦说,当 年面临研究困境时,她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 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 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 截疟记载。这启发了她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从此才取得研究的关键性突破。
李政道197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博士时提 到: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现代量子力学的 一个基本原理)和《易经》所说的“阴阳不测之谓 神”的意义颇有符合之处。所以与近代物理学很有 一致的看法,同中国太极、阴阳二元的学说很有相 似的地方。
❖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的研究过程,既是 对中国古代医学的继承和发扬的过程,更是 对先人智慧传承和在发掘的过程。在迈向世 界最高奖项的历程中,可能让很多中国人都 震惊的是,竟然还是老祖宗的智慧,帮助现 代中国人登上这座高峰的。而记录老祖宗智 慧的渠道,则是古典书籍。
❖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文 化的火热复兴,也如雨后春笋,风行全国各地,乃 至散播全球四方。从中央到地方,上至国家领导, 下至民间百姓,纷纷身体力行,大都相继对包括国 学在内的各种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投入了相当大 的热情。
2004年,经胡锦涛主席批示,我国“对外汉语教
学领导小国组家”推,开动始全在球全建球各立地孔建子立一学系院列:的“孔
你知道迄今为止,中国最古老的
一本国学经典著作,是哪一部吗?
【
【尚书】
易
【易经】 【论语】
经
Hale Waihona Puke 】易经是谁人所作?谁人所传?
春 西 上 「易经」是一部刻图记事的史 秋 周 古 书,是从有文字,有史官起就
一代代记录的史书。从人类的
孔 文 伏 来源一直记录到大禹治水成功
后的人类发展过程。特别强调
子 王 羲 的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洪荒远 所 所 所 古之世趋吉避凶的道理。 传 演 创 「易经」的作者是我们的历代
10所。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 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古有“民为贵,君为轻”的光辉思想, 今有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英明决定; 古有“多难以固其国”的至理名言,今有绘就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的动人画卷。 国学经典可以擦亮我们的眼睛。 国学经典可以点燃我们的智慧。 国学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 国学经典可以启迪我们的人生。 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贤哲的智慧结晶,意深、理透、志远、境高。 中华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 还在我们心头荡漾。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愿中华儿女 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他在钦佩之余说道:“我发现二进数是20年前。 到今天我才发现,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已经了解到0与 1的二元数论”
莱布尼兹认为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物”。
美藉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在1955--1956年对当时 公认的“奇偶不灭定律”提出怀疑并得到证实,因 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获奖后对记者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并明确指出:灵感来源于《易经》学说,(易 经·第二十四卦),否极泰来(易经第十卦)的道 理。
祖先.不是某某一个人,是中华 远古历史的传承。
1703年,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兹首次发现二进 制
莱布尼兹意料不到他发现的二进制会在中国的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中早有表述和使用,按此图予 以数列比较,坤卦相当于000000、乾卦相当于 111111、此两卦简约为0和1的二进位约数,他惊奇 地发现易经图象中从63到0的二进位数字。
1988年7月1日,75位世界诺贝尔奖
获得者聚会巴黎,发布了一份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 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首2500 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 智慧!
温家宝总理在 美国哈佛大学 演讲时曾引用 此四句,借以 表达自己的情 怀和我中华民 族以文御武, 和平崛起的坚 强决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 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 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 记载。然而,古籍虽多,确都没有明确青蒿 的植物分类品种。可见,屠呦呦老师对中国 古典医学著作不仅广泛了解,而且通晓其精 髓。在当代中国人当中,尤其是对于我们年 轻一代人来说,对古籍著作有研究的很少。
——(宋)张载
“国学经典入门”
一 、国学复兴大潮 二 、什么是“国学”? 三 、为何读“经典”? 四 、“国学经典”的诵读方法 五 、“国学经典”的诵读次序 六 、国学传承展望
一、国学复兴大潮
❖
❖ 近年来,学界与民间都突然掀起了一股“国学 热”: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国学院,到 各地国学班、国学讲座的盛行;从央视《百家讲坛》 的热播,到大量文史读物的畅销;从各地祭孔等传 统礼俗的兴起,从孔子学院的风靡全球,到蒙学经 典在小学课堂的风行,国学正以各种姿态,活跃于 当代中国人的视野中。
子学院”。 ·亚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亚洲已有28国
70所孔子学院。 ·欧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欧洲欧洲29国
94所。 ·美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美洲11国87所
。 ·非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非洲15国21所
。 ·大洋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大洋洲2国
❖ 屠呦呦踩在中医及中医古籍著作上而成功,就像一 面镜子,让多少对中医妄自菲薄以及浅薄认知的人 无地自容,也让当代国人好好地上了一堂传承老祖 宗智慧的一课,这其实比获得诺贝尔奖和获得奖金 还重要。因为倘若有更多的人很好地继承了先人的 智慧和积累的基础,会或许有更多人,或许更早达 到获诺贝尔奖这样的研究成就;如果那样,古人智 就会更多地转化成为国人重大科研发现的“孵化 器”。
❖ 提及古人的智慧和医学,想提一个现象。如 今的医学院学生学的都是西医,很多医生都 不知道什么是铁打损伤了。去年回家时,镇 上有个公立医院,有个医生跌打损伤方面小 有名气。有个上海人断了一条手,说不想开 刀做手术上钢条固定,然后又开刀取钢条, 于是找上门,他就用传统中医中的“接斗” 法,通过手指按压接合骨骼然后外围捆绑注 定,不用开刀照样搞定。原来他的父亲,原 来学武师从一老师傅。看过黄飞鸿的都知道, 会武艺的师傅基本都会治病和救治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