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主要讲述了鲁迅和胡适,后人对他们的议论可以说不惜笔墨,洋洋洒洒。

而韩石山先生的这种比较研究,在汗牛充栋的鲁研胡研著作中,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即使初版至今六年,评论文字仍络绎不绝。

当时,恐怕作者自己也未能料到。

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认同基本有三点,一是材料翔实,考证有序;二是观点明确,绝不含糊;三是意犹未尽,留给读者思考空间。

有这三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在当今鲁研胡研界,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这是一本比较有这里的书。

我十几年前读书,最讨厌的就是鲁迅,每次他的文章,讲解注释大过原文,字字有深意,句句是内涵,写了错字是造字有功,别字就是通假,大有奉为神明,不能增删一字甚或标点的架势。

到后来,但凡鲁文出现,只要往深意里说,阅读无不得高分的。

而通用的分析总是:黑暗、人性、揭露、愤恨、匕首、投枪、血淋淋、火辣辣、旗帜高举、战斗卓越。

我没读过胡适,光听了骂名,但我读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语)的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觉得写美文的人,品格哪至于那么坏,即便坏了,也不至于恶毒的人格攻击的谩骂。

越发觉得鲁迅言过其实。

仅凭本书中胡适的文章,以管窥豹,胡适也是一位战士,是西方民主自由的积极宣传者,是新文化肉搏旧文化的排头兵。

更难得其观点一生不变,其执着自信处,令人钦服。

作者开启了一扇门,介绍了我所不知道的事件和文章,引起了我对胡适作品的兴趣,有意思的是也改变了对鲁迅的看法,课本上的鲁迅是政府宣传部牵强附会的结果,真实世界中的鲁迅远比此丰富、丰满,有意思的多,“是个人,不是鬼也不是神”(陈独秀的意思,非原话)。

很感谢韩老师的引导,推荐大家阅读本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