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调查报告导言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理想”通常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所谓“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一、调查目的和任务青年大学生关于人生及其价值的思考与理解,对他们的观念倾向,行为方式以至未来发展前途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系统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目的是为了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4份,有效问卷率为94.0%。
二、综合分析1. 人生目的不强,理想不够明确人生目的,是人对“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价值观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目标,不同的人生目的导出形形色色的人生。
在被问及“现在对未来的想法如何?”这一问题时,仅有27%的同学认为自己现在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大多数(53%)的同学是“比较模糊”的,而还有20%的同学则是“十分渺茫”。
这样的回答不容乐观,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是不会正确驶向胜利的彼岸的,现在看来寻回明确的人生目的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对我们大学生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2. 汗水浇灌理想,成功需要付出在被问及“当确立了理想后,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时,有45%的同学选择自己会“十分努力去实现”,41.4%的同学则表明会“比较努力”,而尚有13.6%的同学说“无所谓、随他去吧”。
人生苦短,时光飞逝,岁月荏苒,对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确实需要青春热血和汗水的付出。
否则,终将梦落空、事无成。
当被问及“以前所确立的目标与理想的实现情况”时,有43.5%的同学选择了“多数实现”,32.6%的同学选择的是“一半左右实现”,而有22.1%的同学则说“很少实现”。
至于“过去所确立的理想未能实现的原因”,有6.3%的同学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29.5%的同学说是“没有毅力”,也有8.4%的同学将其失败归于是“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更多(55.8%)的则选择了是“多方面原因导致”。
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的时间、精力、资源和机遇等条件都是近乎平等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先天条件的差异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但成功毕竟主要靠自己,爱迪生说过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幸运。
而那55.8%所谓的“多方面原因”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大清楚自己的失败,并没有仔细分析过自己的失误在哪里,自己又有哪些成功之处,其实是不明白比较确切的主要原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对调查资料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务实。
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理念,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
本次调查中近80%的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实现的。
2.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发挥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虽然本次调查中只有1.9%的调查对象直接提出了"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远大"理想,但有近80%的调查对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将理想定位于事业的同时,都提出了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百姓造福"这样一些远大的目标,体现了他们理想的崇高性,而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的主流。
3.市场经济社会的消极因素已经渗透到部分大学生的心灵。
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近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钱财作为追求的理想,说明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
本次调查发现有 4.2%的调查对象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有3.5%的调查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
这些情况,与目前高校有些学生恋爱成风和部分学生混文凭的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
5.当代大学生的信念差异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美好理想的调查对象,都有着积极的信念,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财富是智者的奴隶,蠢人的主子","聪明得于勤奋,天才成于积累"等等;而那些追求钱财的调查对象,他们的信念却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不能","唯利是图"等等。
这两类不同的信念,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于调查资料和分析结论,联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1.近80%的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
3.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对策建议(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帮助学生设定既有崇高远大意义又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目标。
可以采用下列多种形式:1.除了常规的教学实习、见习活动以外,还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近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行业岗位去参观、访问、考察,实地了解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需求,切身体会所学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
2.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科技的、成果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等的展览,促使大学生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扶贫助弱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
4.经常邀请各行各业有成就的杰出代表向大学生讲授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奋斗历程,激励大学生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三).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据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而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评价,如学习成绩评分、班级鉴定和教师评语等。
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的评价往往会与社会评价发生差异,即学校评价较好的毕业生首次就业时的社会评价不一定就好,也就是说他首次就业岗位的理想程度不一定比学校评价不如他的同学好。
目前,这种状况确是客观存在的,加上一时还难以消除的社会不正之风如人情关系、权钱关系等对其反馈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在校的大学生对学校评价的认可度和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混文凭现象存在的客观条件,反正"管它成绩好与差,不如有个好爸爸"。
对此,要求切实改进学校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既要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程度,又要确切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使之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与社会评价基本统一,以避免出现那种学校的优生在市场"滞销"的情况。
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立足现实而目标远大的理想。
(1)认真剖析人生意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你若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人生的目的性让人拥有了价值,这是人和一般动物的最大区别。
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必将导引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①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生,而是来源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楚认识和正确把握。
要着眼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②走出课堂,把理想信念与实践结合,让大学生在更形象的教育中巩固理想信念的教育成果。
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人。
③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还要靠典型引路,榜样感染。
好的形象可以将理论武装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④不能忘记对国情的学习和教育,这样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
(2)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关系,消除不良主义的影响这是一个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将二者更好地有机结合,但其自身的矛盾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倾向。
大学生这一敏感的社会群体也迅速地从观念上适应了这历史性的变革,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主张,“条条道路通罗马”。
你追求精神,我追求物质;你崇尚人格,我喜爱金钱。
这些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对待。
首先消除市场价值观中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现实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
其次,再将一些观念加以“进化”。
如用“功利”意识培养学生的商品和现代意识,发挥个体积极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去除“公利”容易产生的拜金主义。
鼓励学生培养对事业的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让他们明白人的成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都分不开,不断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责任感。
(5)珍惜时间,把握分分秒秒“光阴似箭”啊!朋友们,咱们大学生的大好青春怎得浪费。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们现在应把握分分秒秒做自己本份的事,努力提高自己自素质,为将来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