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和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和答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3题4分,4题3分、8题5分,其余每空2分,共26分)
1、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米,它的面积是()米。

2、边长是10 m的正方形中放置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m2。

3、大正方形的边长是5cm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cm。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4、12÷()=0.2=( ):( )=()/20 =( )%
5、有6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次手。

6、24千克是30千克的()%,30千克比24千克多()% 。

7、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

更多免费试卷下载分站
8、下面是五名同学的数学成绩:
张兵94分李强87分王飞99分宋丽100分贺敏95分
如果把他们的平均成绩记为0,那么这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记为:
张兵(),李强(),王飞(),宋丽(),贺敏()。

)(每题1分共8分)
,错的画“×”
二、判断(对的画“√”
1、8:15比的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30。

()
2、男生比女生多25%,也就是女生比男生少25%。

()
3、同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
4、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
5、在一个圆中,直径的数量是半径的1/2。

()
6、成活率就是活了的树苗数与共栽树苗数的比的比值。

()
7、六一班有50人,今天两人请假,今天这个班的出勤率就是96%。

()
8、4吨的20%和1吨的80%一样多。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8分)
1、夜晚时离路灯越近,物体影子()。

①越长②越短③不变
2、星期天,李老师带同学们乘汽车从学校出发去公园玩,在公园玩了2小时后乘车回学校,下面图()描述的是上面的叙述。

3、把25克糖溶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百分比是()
①25% ②20% ③75%
4、左图中,小明从右边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

四、计算(26分)
1、化简比(8分)
81 : 27 0.3 : 0.09 5 : 5/7 0.25 : 1
2、求比值(6分)
3/7 : 19/21 0.11 : 22 0 : 0.875
3、解方程(12分)
x - 40%x = 120 15x – 30 = 150
5x - 5/6 =5/4 X + X/5= 240
五、图中“336”表示3是36的因数,用“”
表示下面图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5分)
六、解决问题(27分)
1、一个圆柱形水桶的底面周长是18.84dm,这个水桶的底面积是多少?(5分)
2、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一共350千克,苹果和梨的比是4:3,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5分)
3、张师傅加工了500个零件,比计划多100个,实际比计划多百分之几?(5分)
4、商店有一款毛衣,售价120元,比原价便宜40%,原价多少元?(5分)
5、下面是某班六个小组的男、女生课外藏书情况统计:(7分)
小组一二三四五六
男生册书/册463640303842
女生册书/册403248424035
请用统计图表示各小组男、女生课外藏书情况。

册数/册男生:
女生:
根据上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
为什么把他留下来
那?生回答。

这段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的性格及品质。

师过渡:在困境中哈默还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生存,自立自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

一个有这样品格的人,会战胜一切困难,一定是个成功的人。

因此,杰克逊大叔给了哈默这样的评价。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它有尊严!
①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什么都没有,指没有金钱,财富。

教师可追问:
他现在有什么?
②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
体会一个自立自强,有自尊的人,才可能用自己的劳动、聪明创造财富。

有尊严,是一个人众多品质中
最基本的一种。

尊严是一个人的灵魂。

五、事实证明了杰克逊大叔的话是对的,他果然是事业上的成功者。

上课之初,同学们介绍了,人们对哈默的赞美,学习了课文,你现在想对哈默先生说些
什么?
你们不想对杰克逊大叔说点儿什么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下搜集与劳动有关的名言。

8 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难点
通过与本文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
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