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改革开放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相对应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自主学习】:先阅读自学课本,完成以下自学性问题,然后小组交流疑惑性自学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
2.安徽农民首先实行,自负盈亏。
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
4.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
的和。
5.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
放格局。
6.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合作探究】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实行改革,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2)责任制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讨论分析:当今我国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学后感】
1、收获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有何收获,感悟或理解等。
2、我的疑惑:组织学生提出学习本课还有哪些疑惑问题并实行讨论解答。
【课堂练习】
1.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有
①深圳②汕头③香港④澳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实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③②①
D.①③②
4.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它就是()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5.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7.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合了中国农村当前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是党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8.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已发展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是()
A.珠海经济特区B.海南经济特区C.上海浦东开发区D.厦门经济特区11.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三首歌曲的部分歌词: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材料二: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东方红》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富起来”的人物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三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其主要历史业绩各有哪些?(至少各写出两例,)
(3)好的歌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通过以上分析,请分别写出这三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12.材料分析
识图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E、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填写字母)(3)2008年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此处
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填写字母)
(4) F发展成为国家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它的名称是。
(5)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