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防排烟系统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通风防排烟系统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通风防排烟系统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一、工艺施工流程:
1.系统工艺施工流程:
防排烟风管安装→防排烟阀件安装→加压送风口安装→风机安装→阀件自控件安装→单机试运转→系统联合调试
2.防排烟风管制作工艺流程:
3.防排烟风管安装操作工艺流程:
.划线定位→.吊筋横担制作→.支吊架制安→.风管组装→
.风管安装→.风管阀件风机连接
二、风管制作、安装质量标准
三、技术规范要求
1.防排烟风管选用板材厚度,必须依照下列标准的最小厚度而制造。

2.风管法兰材料规格应符合下表规定。

法兰螺栓及铆钉的间距,应小于或
等于150mm。

矩形法兰的四角部位应设螺孔。

矩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mm)
3.风管板材连接采用咬接。

风管与角钢法兰的连接,采用翻边铆边接,铆
接应牢固。

4.按图纸所示,在风管和风机之间,设置不少于50mm长的柔性接头,以
防止震动传送到相邻的部分。

柔性接头采用具有防火性能及符合消防局的规定。

柔性接头的安装应松紧适度,无明显扭曲。

5.所有风管的法兰接头必须是由橡胶垫套所制造的垫套。

6.将接合处用密封剂、粘合物、绝带封密,采用符合市消防局防火要求的
易粘胶。

7.防排烟阀件、排烟风机、加压送风机选用消防局认可的产品。

在施工之
前,填报消防产品审批表报市消防局建审科审批备案。

防排烟防火阀件安装时,单独设置支吊架,防火菱安装时,注意气流方向,安装在迎风侧。

在防火风门1000mm之内,应不安装空气风道内部衬里。

机械标志或类似的指示器应被安装在邻近每一个防火风门并容易看到的位置,以指示风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8.加压送风风口,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

加压送风口应为常开式百叶。

9.加压送风机应是皮带驱动的双宽度的离心式风机或轴流风机,加压送风
风机应有不过载的特性。

10.排烟风机应是皮带驱动的离心式风机或轴流风机。

排烟风机保证在
280℃时能连续工作30分钟而不影响风量与压力。

排烟风机应有不过载的特性,应有原厂发出的油漆证书,证明油漆是在原厂油上,油漆应可抵受在280℃的高温运行,而不会产生任何的烟或有毒气味。

11.风机安装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叶轮转子与机壳的组装位置应正确;叶轮
进风口或密封圈的深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或为叶轮外径值的1/100;
通风机安装的允许偏差
12.风机的可运转部件如皮带、驱动滑轮、链、连轴节或向外凸出的螺丝等,
采用钢丝网作防护,让维修人员可安全接近。

检查时,依据图纸和议标文件核对,全数进行检查。

风机与底座之间,轴流式风机采用橡胶减振垫;离心式风机采用弹簧减振器作减振。

底座应平整,减振器承受荷载的压缩量应均匀,高度误差应小于2mm。

检查时,按总数抽查20%,不得少于1台。

提供足够的永久吊眼,以便安装之用。

所有可生锈的配件均刷防锈漆,安装时防止因不同的金属接触而发生的电化学腐蚀。

在风机试运转之前,清洁整个系统,防止异物进入而损伤叶轮。

安装隔尘网之前要清洁整个系统,隔尘网框要封密。

交给业主接管前应更换所有污垢的隔尘网。

如电动机耗电量多于0.37KW,需设有过载保护设备。

13.防排烟系统风管安装完毕后,必须通过工艺性的检测或验证,其严密性
要求应符合下述规定:
⑴风管的强度应能满足在1.5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
⑵矩形风管的允许漏风量QM≤0.0352 P 0.65
式中:
—QM :系统风管在相应工作压力下,单位面积风管单位时间内的允许漏风量[m3/(h•m2)];
—P: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Pa)。

14.系统风管漏风量测试,可采用正压条件下的测试来检验。

测试时采用整
体测试,将系统的所有开口封闭,不应漏风。

如漏风量超过设计和规范的规定时,应查出漏风部位(可用听、摸、观察、水或烟检漏),做好标记;修补完工后,重新测试,直至合格。

漏风量测试值一般应为规定测试压力下的实测数值。

特殊条件下,也可用相近或大于规定压力下的测试代替,其漏风量可按下式换算:
Q0=Q(P0/P)0.65
式中P0 :规定试验压力,500 Pa;
Q0:规定试验压力下的漏风量[m3/(h•m2)];
P :风管工作压力(Pa);
Q :工作压力下的漏风量[m3/(h•m2)]。

15.安装完成后,检查风阀及送风系统,对风机进行试运转,试运转合格后,
参加联动系统调试,成功后申请市消防局来现场验收。

验收合格后,提供给业主以下各点:
⑴在不少于十个连续的八小时工作日内,提供指导;
⑵以说明书或手册的形式提供足够数量的完整印刷的操作说明书,并
备有完整及清楚的索引以便在操作中作参考;
⑶指导、培训操作人员熟悉系统、学会操作及维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