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运动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第七章 运动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二、运动时蛋白质代谢
(一)运动时蛋白质净降解
耐力运动时机体的蛋白质分解速率超过合成速率, 存在净降解的现象。
安静、运动、运动后人体蛋白质转换(mg/KgBW·hr)
合成速率
分解速率
安静
运动 运 40.3 1.9(22%)
26.5 2.1
40.9 2.6(54%) 35.4 1.2(34%)
第二节 运动与氨基酸代谢
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对氨基酸的利用 加强,某些氨基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直 接参与供能,或者参与糖异生维持运动中 血糖水平。
一、氨基酸代谢库
(一)游离氨基酸库 人体各组织含有少量游离氨基酸,骨骼肌
和肝脏是重要的游离氨基酸库。大约80% 游离氨基酸存在骨骼肌内,肝脏内约含10 %,肾脏约含4%,血浆游离氨基酸仅占 0.2%-6%。 运动改变氨基酸、蛋白质代谢时,游离氨 基酸的组成、分布和数量相应改变。
第七章 运动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 运动和恢复期蛋白质代谢 第二节 运动与氨基酸代谢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结构成分和酶等特殊的 功能性物质,并在几乎所有生命活动过程 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在运动过程中,骨骼 肌收缩活动影响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这 种运动的影响还延续到运动后。
第一节 运动和恢复期蛋白质代谢
(二)运动时代谢利用的氨基酸
运动时人体可利用的氨基酸有三方面来源:
(1) 血浆和组织内游离氨基酸; (2) 组织蛋白降解时释出的氨基酸; (3) 非氨基酸类物质,主要是糖分解的中间
一、概述
在正常的情况下机体的蛋白质摄入量与排 出量处于动态平衡。短时间激烈运动时蛋 白质基本不参与供能;长时间耐力运动时, 能量需求的失去平衡,为了补充骨骼肌和 大脑正常活动对糖的需求,蛋白质和氨基 酸分解代谢增强,氨基酸的糖异生作用加 强。长期接受力量性运动训练可以明显促 进蛋白质合成代谢,引起运动肌壮大。
(6) 激素浓度改变,加速复制转录mRNA。
(三) 运动训练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1.耐力训练的作用:耐力训练使骨骼肌线 粒体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线粒体蛋白质 量和组成酶活性提高。例如,耐力训练使鼠 腓肠肌每千克肌肉内细胞浆中谷—丙转氨酶 的活性升高50%,线粒体中谷—丙转氨酶活 性升高80%;训练后肌肉中氧化支链氨基酸 的酶活性提高,代谢利用支链氨基酸的供能 能力提高;
合成明显减弱; (2)运动后第2小时内蛋白质合成速率上
升,并在尚未确定的时间内持续上升。
(二) 影响运动后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因素
(1) 运动时细胞受到牵拉变形或多胺含量增 加,促使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进入细胞内 的游离氨基酸数量增加,为合成蛋白质提供 了基本原料。
(2) 在运动后30分钟内肌细胞内ATP、CP迅 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3) 肌浆中Ca2’浓度升高,可诱导氧化酶活 性升高。
(4) 因运动引起的内环境酸化和体温上升, 在运动后逐渐恢复正常,使对蛋白质合成过 程的阻遏作用解除。
(5) 由运动中ATP浓度暂时下降诱导的多胺 含量增加,它的作用之一是直接促进氨酰 tRNA合成酶和氨酰tRNA转移酶活性,从核糖 体水平提高蛋白质合成速率。
肌肉内肌红蛋白量提高80%,使肌肉转运 氧的能力提高。又如,人骨骼肌经耐力训 练谷-丙转氨酶活性提高两倍。耐力训练 使机体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加速,使生成 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的回补作用增强, 从而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
2.力量训练的作用
力量训练使训练肌的体积增大,肌纤维增 粗,力量增强,这种适应性变化出现在快 收缩肌纤维。肌肉粗大的原因是肌蛋白数 量增多,包括收缩蛋白总量增多。此外, 肌纤维周围的结缔组织、肌腱、韧带组织 数量和力量增长。
3-甲基组氨酸既不能用于体内蛋白质合成, 也不能被氧化分解,所以,尿3-甲基组氨 酸总排泄量可作为人体肌蛋白质分解代谢 的强度指标。测定尿3-甲基组氨酸是检测 肌蛋白质降解的有效、无损伤技术。在实 际应用时,经常用3-甲基组氨酸/肌酐比 值表示。
运动时、运动后3-甲基组氨酸指标的变化有 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人尿中3-甲基组氨酸 的排泄量中75%由骨骼肌提供,所以,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量的变化,基本上反映骨骼 肌收缩蛋白分解代谢速率的变化。第二,运 动期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量下降,即运动 时骨骼肌收缩蛋白的分解速率下降,而运动 后恢复期排泄量上升,表现出双向变化的曲 线图谱(图7-1)。
3.激素变化
运动时学胰岛素、睾酮浓度下降,胰高血 糖素、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浓度上升,促进 蛋白质分解代谢。
4.酶活性变化
运动引起细胞内组织蛋白酶D、溶酶体酶 的活性升高;酶活性增强可以持续到运动 后3-5天。
三、运动后蛋白质代谢
(一)运动后蛋白质净合成 运动后骨骼肌内蛋白质代谢改变,大多数
研究结果是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强。 (1)运动后恢复1小时内,骨骼肌内蛋白质
第三,运动后3-甲基组氨酸排泄量增多,变 化幅度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与恢复 的相对排泄量变化有关。表7-2揭示,鼠运 动后 12-36小时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量明显 增多。图7-2比较鼠运动后3-甲基组氨酸排 泄量,运动强度越大或持续时间越长,则排 泄量增加越多。另外,3-甲基组氨酸的变化, 还受排汗量、膳食运动方式和训练水平等影 响。
(三)运动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原因
1.训练状态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训练初期,由于细胞破坏 增多,肌细胞和红细胞再生等合成代谢亢进, 以及运动应激时激素和神经调节等,使蛋白 质净降解。
2.训练的类型、强度及频率 长时间激烈的耐力运动训练,使肌肉中能量
物质大量消耗,导致膜的正常功能失调,细 胞酶外泄,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
注:以50%VO2max强度跑台运动3.75小时,n=6 引自伦尼(Rennie),1981
二、判断肌肉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强度指标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 标是尿素氮;尿中3-甲基组氨酸。内源性 3-甲基组氨酸的来源主要是肌原纤维的肌 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这些肌纤维进行分解 代谢时释放出3-甲基组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