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地质构造安全技术措施

过地质构造安全技术措施

乌海能源公司XXX煤矿XXX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单位:X X X负责人:X X X编制:X X X编制日期:2018年3月25日编审人员签字会审意见X X X过地质构造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031604回风顺槽北翼掘进遇地质构造,巷道顶板破碎,煤质酥软、煤壁片帮大,采取补强支护、架设U型棚和注加固材料稳固顶板,为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防止大面积漏顶,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二、巷道支护方案:1、现将521-536.4m处顶板由外向里顺序补强支护,在原有支护方式下每排锚杆中间加密一排锚索,锚索选用Φ21.8×10300mm钢绞线,锚索间、排距为1400×700mm,每排3根。

2、补强该段顶板支护后,滞后工作面8m开始架设U型棚,第一次必须架2架,共8架。

3、架棚后工作面正常掘进,掘进过程中要求:挂双层金属网并在迎头打设4m超前锚索,锚杆间、排距为700×700mm,锚索间、排距为1400×700mm,锚索采用Φ21.8×10300mm钢绞线,每排3根。

4、正常掘进过程中,架棚滞后工作面3排,工作面正常支护三排,架棚2架。

架棚后在两架棚中间进行打钻孔注入加固材料。

5、待工作面掘进过地质构造带顶板趋于稳定后,锚杆间、排距更改为700×800mm,锚索间、排距更改为1400×2400mm,锚索采用Φ21.8×8300mm钢绞线,每排3根。

三、支护材料选择:⑴顶锚杆选用Φ20×24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帮锚杆选用Φ18×18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碟钢托板规格为150×150×10mm,木托板规格为300×200×50mm,碟钢托板呈正方形布置,顶板及两帮木托板顺巷道布置。

⑵锚索选用Φ21.8×10300mm钢绞线,碟钢托板规格300×300×12mm,木托板规格为500×200×50mm,碟钢托板呈正方形布置,碟钢托板上垫一块木托板,木托板长端垂直巷道走向布置。

⑶树脂锚固剂选用MSCK2360和MSZ2360两种,其中MSCK2360用于锚杆锚固,MSCK2360和MSZ2360联合用于锚索锚固,失效与变质的树脂锚固剂严禁使用。

顶锚杆每根使用一节MSCK2360和一节MSZ2360型树脂锚固剂,帮锚杆每根使用一节MSCK2360树脂锚固剂,锚索每根使用MSCK2360型树脂锚固剂一节和MSZ2360型树脂锚固剂三节。

⑷在原锚网索支护下采用U型棚+松木刹杆联合支护。

⑸棚梁、棚腿:29Kg/m U型钢⑹松木刹杆:(长×宽×厚)1400mm×80mm×50mm⑺柳木刹杆:(长×宽×厚)1000mm×80mm×50mm⑻棚梁长4178mm,棚腿长3515mm,直腿高1450mm,棚梁和棚腿搭接400mm,拉杆距底板为500mm,棚距为1000mm。

⑼柱鞋:300mm×200mm×120mm。

⑽巷道毛断面积为15.73m²,净断面积为14.48m²。

四、架棚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施工顺序:安全检查→挖柱窝→上棚腿→上棚梁→加固→背板(充填)。

2、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掘进机前探梁配合前探梁上安装的专用卡子进行作业。

由于架棚是在永久支护下的锚网索下作业,故不存在空顶距。

永久支护采用29Kg/m U型钢加U形棚上铺松木刹杆进行加强支护,柳木刹杆、半拉挂、道木进行刹顶背帮。

3、架棚后巷道毛宽4748mm,毛高3854mm,净宽4500mm,净高3700mm,棚梁中心与原巷道中心保持一致,维护长度计划30m。

4、架棚时人员站在专用平台上进行作业,棚腿必须支设在硬底板上,如底板松软时,棚腿必须垫一块柱鞋。

5、由于工作面所架的U型棚为旧棚梁、棚腿,为满足支架车运输高度,棚腿垂高部分需加高200mm。

地面将长600mm直腿与原棚腿搭接400mm并用U型卡子固定牢固。

6、地质构造段巷道锚杆排距为700mm,锚索排距为700mm,而棚距为1000mm,架设时提前将巷道高度变为4100mm,遇锚杆、锚索卡绊时,将棚距变为800mm进行架棚。

7、架棚施工技术要求:(1)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临时支护形式进行临时支护,支护材料、结构形式、质量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2)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制度,每次进入工作面前,班长或跟班队长必须对工作面顶板及两帮的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方可入内。

(3)施工时,必须按巷道原方位角挂巷道中线、按巷道原坡度挂施工腰线。

由于煤层倾斜,底板不平,右帮棚腿必须支设在硬底板上,左帮棚腿根据煤层倾角调整棚腿搭接长度且必须垫柱鞋,架设的棚子要水平,严禁出现歪扭迈步,前倾后仰等现象。

(4)巷道顶部及两帮必须用柳木刹杆进行充填,超高部分用半拉挂和道木进行充填,必须做到无空顶、无空帮。

(5)棚梁端头空帮时必须用柱鞋背帮,确保棚梁端头紧贴巷帮。

(6)卡子、螺丝必须紧固,顶梁及两帮棚腿处安设好防倒拉杆。

(7)顶部刹杆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且严禁使用不同材质、规格的刹杆,刹杆用木楔背紧。

(8)质量标准与检验质量标准与检验表五、注加固材料施工工艺(一)、施工方案1、施工位置:钻孔直径Φ=32mm,深度4m,倾角40°,封孔长度3m,工作面迎头布置两个钻孔,两钻孔位置相错1m,在巷道两帮直墙与切圆拱交叉点位置施工,以仰角40°进行打孔及封孔。

具体附图2、施工方案:用风动锚杆机钻孔、封孔器封孔,利用专用注浆泵注入加固材料达到加固的目的。

3、施工目的:通过注浆泵的高压力,使加固材料充分注入煤层,达到加固的目的,减少片帮冒顶,为顺利回采提供安全保障。

(二)、施工参数1、注浆参数:设计压力为8~18Mpa。

2、浆量的估计:根据工作面顶板的现场破坏情况定。

3、单孔注浆结束标准:(1)达到设计注浆压力,并稳压十分钟以上。

(2)虽未达到注浆压力,但从周边煤壁窜浆。

(3)注浆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泵处理。

4、每孔注浆量:加固材料的扩散半径为2m,眼深为4m时能够控制的煤的体积为3.14×2m×2m×4m=50.2m³,按每立方米的孔隙率为2%~3%,加固材料的密度约为1.0g/cm3计算,则每孔设计用量约1004-1506Kg/孔。

实际施工根据煤壁破碎情况,可适当调整注浆量,但如果发现加固材料从工作面方向涌出,必须立即停止注浆,重新打眼。

(三)施工步骤:1、注加固材料施工步骤(1)把多功能泵及其附件组装好;(2)开始注浆,把两根吸料管分别插入加固材料树脂和催化剂桶中,活塞在气马达的作用下运动,由于压力的作用使原料经过活塞进入输送管,输送到注射枪里,通过注射枪注入煤层,原料渗入裂隙,进而快速反应达到加固的目的;(3)停止注浆,用树脂冲洗管路和混合枪;(4)换孔注浆,重复2-5的步骤;(5)注浆完毕后,用清洗剂清洗多功能泵和附件。

清洗时树脂一侧用水,催化剂一侧用机油清洗。

2、需要准备的工作1、准备动力风源要求4-7MPa;2、准备风管,要求直径1寸,长度视风源接口到泵的摆放点的距离而定;3、准备两根DN13的高压管,长度由泵的摆放地点到施工地点的距离而定;4、把所有的原料和设备运到施工现场;5、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打孔,并配备2--3名施工人员;6、准备清洗剂,两桶水和两桶乳化液或机油;7、准备足够的棉纱和木楔用来防止原料顺裂隙流出造成浪费。

(四)施工流程图六、安全技术措施:(一)巷道支护安全技术措施1、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靠近掘进工作面10m内的支护,在掘进前必须将帮锚杆进行二次预紧,仔细检查工作面网的搭接情况,发现隐患处理后方可进行作业。

2、掘进中,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安注锚网等过程中,必须设专人监护安全,观察顶帮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3、铺设网片时正确使用前探梁,锚杆紧跟迎头,工作面掘进前控顶距不大于0.2m,掘进后最大空顶距不大于0.9m,掘进一排支护一排,顶板破碎时打4m超前锚索提前控制顶板。

4、顶锚杆螺母的初始扭矩不小于150N·m,帮锚杆螺母的扭矩不小于100N·m,锚杆拉拔力不小于100KN/根,锚索预紧力不小于120kN/根。

6、顶网、帮网要用双层网且压茬连接,金属网搭接长度100mm,每隔200mm用双股14#铁丝绑扎牢。

联网时,双丝双扣,扭结不小于3圈。

7、找顶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⑴找顶工作由跟班队长和班长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

找顶人员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员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⑵找顶应从完好的永久支护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后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⑶找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用长柄工具找顶时,应防止煤矸顺杆滑下伤人。

8、顶、帮遇有大块断裂煤矸或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慢慢地找下,不得硬刨强挖。

9、前探梁必须紧固有效,打锚杆眼应全面检查顶板,确认安全后方可工作。

10、锚杆必须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确保锚杆托盘紧贴煤壁。

11、每班安装的锚杆,由当班验收员认真检测每根锚杆的预紧力,按规定抽查锚杆的拉拔力,发现不合格及时预紧或补打。

12、顶锚杆在做拉力试验时,要选择在围岩稳定的安全地点,被测得锚杆和周围3m锚杆重新预紧一遍,做完拉力试验要及时紧固托盘。

13、锚杆应使用风动锚杆机进行安注,严禁直接采用砸投的方法将锚杆砸入锚固剂内。

14、施工现场应备好力矩扳手及检测工具,并正确使用拉力试验,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器材。

15、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交接班和安全检查制度。

时刻观察围岩变化,及时掌握断层等构造出露时间,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16、减小空顶距离,缩短支护时间,及时使用临时支护,永久紧跟工作面迎头。

17、巷道掘进时时刻观察顶板情况,发现巷道超高及顶板破碎,及时打设超前锚索,增强坡度顶板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

18、施工锚索时,密切观察眼煤层变化,确保锚索达到稳定岩层。

19、按时观察顶板离层指示仪、巷道两帮移近量数据,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施工的锚索预紧后及时在锁具端头用8#铁丝和顶网进行连接。

20、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照《031604回风顺槽北翼掘进作业规程》执行。

(二)架棚安全技术措施1、运输安全技术措施(1)在钢棚运输以及架设过程中,作业人员要相互配合好,协同作业,防止出现钢梁伤人事件,地面将加长棚腿与原棚腿固定牢固。

(2)斜巷运输钢棚时,将钢棚放置在花车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