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体系PPT

信用体系PPT


一、信用的历史发展沿革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 ◆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 ◎赤字形成净债务、盈余形成净债权 ◆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 ◎信用关系中的居民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充当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信用关系中的国外部门
一、信用的历史发展沿革
信用活动的两种基本融资形式
◎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 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 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 ◎我国国债发行的三个阶段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50年 ☆1954至1958年 ☆1958年以后 ◎国家信用成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于调节我国的 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二、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
指在工商企业之间买 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 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用。 赊销是商业信用中最典
安全性高 规模经济
在数量、期限、利率方面受 限多
割断了资金供 求双方的直接 联系

便利程度及融资工具的流动 性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制约
筹资成本高, 投资效益较低

较难同时满足
投资风险大
资金供求双方
各自不同要求
一、信用的历史发展沿革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在现代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
杂的信用关系 ◎各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都以良好的信用为基础 ◎各种信用都存在风险
西方企业几十年的经验说明,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是预防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 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市场开放进程加快,我国企业也应加快解决 信用管理机制滞后的问题。对于所有涉及赊销业务的企业,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都应鼓励其建立信用管理系统。
根据目前我国信用销售发展的现状,建议依托行业商协会及专业信用服务机构,按行 业(分区域)建立会员制的信用信息交换系统。实行政府推动,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建立示 范项目,予以政策扶持,模式成熟后市场化运营。通过建立以应收账款登记为核心的信用信 息交换共享机制,把企业之间赊销赊购的信用交易记录登记到该系统,为企业和保险机构确 定客户信用额度,开展信用交易提供信息支撑。
该通信公司通过这种诱人的话费优惠活动,可以令该公司的手机 用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为该公司筹集 到巨额的资金。据保守估计,假设有1万个客户参与这项优惠活动, 该公司至少可以筹资2000万元,该活动有10万个客户参与,筹集 资金2亿元,公司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去拓展新的业务,扩大经营规 模。另外,该通信公司通过话费让利,吸引了一批新的手机用户,
历史表明,中国商业信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逐渐从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发展, 传统的商业信用形式是记账信用与口头信用,票据化的商业信用制度发展迟缓。
案例
◎一中国移动预存话费搞促销,筹集资金两个亿
2003年,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广州分公司实行了一项 话费优惠活动,实际也是一种商业信用融资形式,具体是:若该公 司的手机用户在2002年12月底前向该公司预存2003年全年话费 4800元,可以获赠价值2000元的缴费卡,若预存3600元,可以获 赠1200元缴费卡,若预存1200元,可以获赠600元的缴费卡。
当前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信用风险
宏观调控效应显现,对信贷资产持续优良构成威胁。 股市的暴涨导致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同时,相对坚挺的房价又吸引一部分投资者套取个人贷款进行投资炒房 由于信用数据基本上垄断在各个 政府部门手中,且基本上不对外开放
社会上非法集资可能带给银行威胁。银监局调查发现部分商业银行的贷款被借款人改变用途,甚至挪用 于非法集资。
◎道德范畴的信用 ◎经济范畴的信用
两种信用范畴的联系
经济范畴的信用
价值单方面让渡 未来还本付息的承诺
道德范畴的信用具有信守承源自的 意愿一、信用的历史发展沿革
信用的基本形态 ◎实物借贷:以实物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货币借贷: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货币借贷逐渐成 为居于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公共征信系统各自为政,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
立。
世界各国的征信体系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共征信与私营征信两种经营管理模式。 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信用数据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政府各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自己的资料数据库. 第二层次,是行业协会或商会的行业信用数据库. 第三层次,征信机构信用数据库,由专业的资信调查公司、信用评估机构建立,面向市场在法 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市场化运作。 由于信用数据基本上垄断在各个政府部门手中,且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导致了当前独立、专业的 征信机构发展缓慢,信用信息的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需求。
二、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 特点
◎一、银行信用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资金。 ◎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信用提供的,因此它可以独立于商品买卖 活动,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 ◎三、作为银行信用的存贷款在数量和期限上都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商业信用是基础; ◎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有特点并有互利.
稳定了老客户,在与经营对手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商业信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信用销售总规模较小,贷款提供机构单 一。
发达经济都是典型的信用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瓦尔特·克奇曼将美国的信用体系喻之为“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成分”。商业 信用销售对GDP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金融部门。据测算,商业信用销售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 GDP就平均增加2498万美元;金融部门的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仅增加1831万美元。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指一个国家的政 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 人对别国的政府、银行及其 他自然人或法人所提供的信 用。国际信用与国内信用不 同,表示的是国际间的借贷 关系,债权人与债务人是不 同国家的法人,直接表现资
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二、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的发展变迁
◆从发展时间看 ◎中国商业信用的产生与初步发展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商业信用的缓慢发展阶段: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 ◎商业信用的初步繁荣阶段:从晚清至民国时期
STAFF
Data Collector
Powerpoint Maker Speaker
02 03
高若尘 张咪 邵子豪
01
高若尘 朱文汉
宗珊宇 朱文汉
邵子豪 张咪 宗珊宇
信用
目录
01 信用的历史发展沿革
CONTENTS 02 信用的形式
03 信用发展前景探讨
一、信用的历史发展沿革
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从商业信用的形式看 ◎我国传统的商业信用是挂账式、口头式的商业信用,主要有赊购赊销、预收预 付货款或定金等几种形式。 ◎到晚清时期江南某些地方、某些领域才出现了票据化的商业信用,但这些商业 票据主要是作为债务凭据而存在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本地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开始出现于商品交 易中,四十年代中央银行才开办了票据贴现与再贴业务,票据承兑、贴现与再贴现 制度也初步形成。
四、信用发展前景探讨
问题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目前尚无一部调整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破产法》。新破产法由 于在国企要不要破产这个问题上存在争议,迟迟未能出台。同时,现 行的《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 信用相关的法律对失信惩罚的力度太轻。
问题二:信用及信托关系不发达
问题四:社会信用机构体系不完善, 信用服务不配套
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常常缺乏征信机构和担保机构提供相关的信 息和担保。
问题五:人们守信观念与意愿普遍不足
四、信用发展前景探讨
美国是世界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也是信用管理行业最发
向别达 们人的 认国 识学家 成习。 熟因 的或此 社许, 会对 信会美用让国制的度我社的们会基信本少用状走体况系。许框多架进弯行路分析。有助于我 ——朱文汉
二、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
形式 ◎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
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在美国也被称为市政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是指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
政府担保的主体通常是政府所属的企业或者那些与政府相关的部门。
消费信用
私有制与信用 ◎私有制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产权制度与信用的发展:产权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为信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信用的历史发展沿革
最古老的信用——高利贷
◎高利贷的特点 利率极高、利率不稳定且差异极大 ◎高利贷之“高利”的原因 ◎历史上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高利贷危害有多大?→
PPT模板下载:/moban/
经验一: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资料】
经验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信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验三:建立培养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
经验四:政府对信用行业的合理,适度管理
SO大力发展商业信用,正当其时
2007年美国批发贸易额为57,820亿美元,其中95%采用了信用销售,而同期,美国 银行贷款额为66,840亿美元。商业信用销售规模已经接近银行贷款规模。参考国际测算标准, 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国家将进入信用经济时代。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 3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信用经济时代。
主要形式 ◎赊销 ◎分期付款 ◎消费贷款
新闻
人们还不习惯“花明天的钱”,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还不规范,很多信用卡其实只是代记卡,国内尚未建立全国征信网 ,现有法律对失信惩罚的力度太轻。
PPT模板下载:/moban/
下面我们来简单概括一下 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小企业贷款风险增大。
(非法集资活动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危害性: 一是由于这种活动的违法性,借贷双方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一旦借款人放出 去的资金产坏账,将直接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 二是由于一些企业能得到非法资金来源,造成企业还款正常的假象,使得银行难以 掌握信贷企业的实际经营风险,致使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不断累积; 三是由于一些担保公司或其他中介机构与银行员工关系密切,容易结成利益同盟, 利用银行内控管理中的漏洞,骗取银行贷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