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试题

泰州二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险衅(xìn) 挣揣(chuài)陨(yǔn)首乳媪(yùn)B.笑靥(yàn)蓓蕾(lěi)草蓐(rù)期(jī)功C.墙垣(yuán)浩淼(miǎo)懊丧(sàng)考妣(pǐ)D.鼓枻(yì)谂(shěn)知偃(yǎn)仰矜(jīn)持2.选出对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往往..而是到处而刘夙婴.疾病缠绕B.形影相吊.慰问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C.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揩拭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余扃牖.而居门其制.稍异于前格局3.选出与“慈父见背”中“见”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4.A.冀君实或见恕也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徒见欺D.是以见放4.下列用典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举案齐眉②蜗角虚名③红泪④司马青衫A.①孟光②王嘉《拾遗记》③范仲淹《苏幕遮》④白居易《琵琶行》B.①薛灵芸②《庄子则阳》③王嘉《拾遗记》④范仲淹《苏幕遮》C.①孟光②《庄子则阳》③王嘉《拾遗记》④白居易《琵琶行》D.①薛灵芸②王嘉《拾遗记》③《庄子则阳》④范仲淹《苏幕遮》5.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的姿态学习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度,我们的价值判断了物质,滞后了精神,稀释了情感,丢失了传统——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继承和重建。

A.嗷嗷待哺重视而且B.急不可待优先尤其C.嗷嗷待哺优先尤其D.急不可待重视而且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专家指出,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认识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相关的文化建设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

B.明年我国将把促进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等工作。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

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2分)古人写评论,大致分三类:,这三类,未必概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有兴致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①读了好诗文、好词曲、好小说,逢着妙处,就忍不住批解一番,后来整理出来,好教人,也知道妙在何处,②为所编的作品集写一些说明,或出于情谊而替别人的书写推荐文字,③创作之余,有些敝帚自珍的心得、体会,或不得不吐,或值得总结,或欲与友人交流,④于是借书简、诗词、短论而发。

⑤是为点评。

⑥是为序跋类。

A.①⑤②④③⑥ B.②⑥③④①⑤ C.③⑤①④②⑥ D.①④②⑤③⑥8.古人常有手书名人诗文名句的习惯,下列有可能发生的一项是(2分)A. 司马迁手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B. 骆宾王手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 温庭筠手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 归有光手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二、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

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

外祖讳行,太学生。

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选自《震川先生集》)【参考译文】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

十六岁嫁到我家。

过了一年,生下女儿淑静。

淑静,就是我的大姐。

过一年,生下我。

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

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

第二年生下淑顺。

过了一年生有功。

有功生下来以后,先母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

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佣人说:“孩子这么多,我真苦死了。

”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

”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先母去世。

儿女们看见家里有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

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

”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

先母名桂。

外曾祖父名明。

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

外祖母姓何。

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的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铺,向南到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

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

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

外祖父常和和气气地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

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

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

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

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

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

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

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

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

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

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

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

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孺人生前应允的。

孺人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给我订定的。

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欢女儿,格外想念孺人。

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年十六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靡.弃物无。

C.每至夜分..半夜。

D.遇.僮奴有恩遇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B.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C.以.二子肖母也垣墙周庭,以.当南日D.乃.劳苦若不谋夕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1.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一组是(2分)①之吴家桥,则治木棉②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③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⑤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C.“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从侧面道出了母亲对下人的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贺新郎[宋]辛弃疾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注: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被罢,59岁,此词仿陶氏《停云》“思亲怀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造“停云堂”感怀而作。

(1)辛弃疾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请列举此词典故涉及到的人物?(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句“知我者,二三子”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词中寄托了作者哪些深沉的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