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花和结果》说课稿

《开花和结果》说课稿

《开花和结果》说课稿《开花和结果》说课稿《开花和结果》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

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本章内容要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

而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技能目标:(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难点:分析讨论“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

而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稀奇。

若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即会被此问题所吸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

把握学生这一心理,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怀疑、实证和思辨(逻辑推理)。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闷”?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运用多种媒体非常重要。

因此我用两个视频资料,辅助讲述重点知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整个课堂设计以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并设法探索解决自已的问题,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特点。

四、教学程序本课的知识点小标题分别是: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这三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把它们串成一条线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我经过认真分析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课文重点是花与果的关系。

1。

我给学生准备了《中国十大名花》的图片,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图片,再听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

新课标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

情景导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导言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学生很自然就会提出:“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在上课伊始阶段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

《开花和结果》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我说课的题目是开花和结果。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原因有两个:一是开花和结果是被子植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生理过程,体现的是植物的生殖。

二是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重点,更是难点,我想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和电子白板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是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关于知识目标我就不再赘述了,我想谈的重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说课将围绕它们展开。

大家看到这是几种植物的花,我可以利用白板依次展示,这里只展示其中一种植物的花,然后通过一句话,花是美丽的,植物开花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人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导入新课。

教材安排本节课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因此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按小组采集桃花标本,并根据教材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在课堂上利用白板的可书写功能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

这里只展示其中一个——花丝。

在完成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之后,我将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

1、从花的外形、部位、名称并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思考花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2、花的最重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必须是先思考,后讨论,在一定独立思维的基础上的讨论,才能是较深层次上的讨论。

花的最重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因为它与果实、种子的形成密切相关。

花的传粉、受精离不开雌蕊和雄蕊。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粉和受精。

大家看这是一树桃花,看到这里我想到一个词“招蜂引蝶”,桃花是美丽的,所以它能招蜂引蝶,但是蜜蜂蝴蝶不单纯是因为桃花的美丽而来,那还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总结出芳香的气味和甘甜的花蜜,并谈到像桃花这样依靠昆虫来为它传粉的花,属于虫媒花。

花是美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是美丽的,比如玉米。

让学生看图总结出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有粘液,并进一步问为什么?用笔勾勒出关键点让学生思考解答。

当花粉落到柱头上之后,就要完成受精了,下面我们来看受精。

在将受精之前我首先抛出这么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交流?学生如果把这三个问题都能解决,被子植物的受精也就迎刃而解了。

1、花粉落到柱头上为什么会萌发?2、胚珠有什么结构?3、花粉管里有几个精子?分别和什么融合?然后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将这几个问题穿插起来就是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花粉落到柱头上,受到粘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胚珠,两个精子,一个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外一个精子和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这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植物在受精之后又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来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我想首先通过白板的幕布功能将果实和种子遮住,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猜想与交流花在受精之后有什么变化,再将幕布拉开来认识花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

花瓣、雄蕊、柱头、花柱都已凋落,由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子房壁发育为果皮。

让学生用线建立连接。

谈到果皮我想再提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索:1、桃的三层果皮各是什么?(什么是桃的果皮?)2、桃的果皮对于桃有什么意义?其实桃有三层果皮,分别是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我们揭下来的一薄层是外果皮,我们吃的部分是中果皮,里面的硬壳是内果皮,不要认为是种皮。

谈到果皮的意义,学生可能想到的是保护,然后是吃,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吃它的果肉,但是对于桃树来说是顺便为他们传播了种子。

花受精之后发育为果实和种子,那么未受精的呢?它会自然脱落,不会形成果实和种子,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就会造成减产。

比如说我们看到玉米会出现缺粒现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人牙”,以及葵花籽的空粒现象,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关于练习,我想通过两个习题达到当堂巩固和能力提升得目的。

第一个习题让学生利用白板将他们连线。

第二个习题让学生首先通过一个谜语来加深对花生果实的认识,这些部分各是什么?他们是有什么发育来的。

最后的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除了知识,学生还能想到什么,渗透到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是一道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理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初次使用白板,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开花和结果》说课稿3一、说教材《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开花”是被子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植物六大器官方面的知识,他们乐于交流、讨论,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很有利于本节探究课的积极组织和展开。

但是本节课知识内容学生司空见惯,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设置疑问,引发其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1.描述花的结构;阐述花、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媒体动态课件和制作标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爱花、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难点: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选择以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相结合,用多媒体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鼓励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学生课前收集的花朵(桃花、百合、梨花等),随后在屏幕上呈现水稻花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称之为花,花又有什么样的结构呢?导入新课《开花和结果》。

继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

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

2.新课展开第一部分:花的结构花的结构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采用设置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学生动手绘画花的结构图进行突破本课的重点。

教师设问:①花是由什么芽发育成的?②花都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吗?③不同的花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吗?请学生讨论,进而让学生明确:虽然花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花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探究自己手中的花的基本结构,尝试画出喜欢的花,并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思考: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尝试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点拨。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团结合作、讨论交流、形成共识、领悟开窍、再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激励信心,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