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程序
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二、实验室保存菌种主要为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出的菌株。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菌种、毒种不在本室管理范围之内。
本实验室无毒种保存。
三、菌株保存及使用规定
(一)菌种保管有专人负责,保存于冰箱中,冰箱门加锁,确保菌种安全。
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二)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包括病人姓名,菌名、保存日期、药敏记录。
菌种的使用、转移、销毁应有记录和负责人签名。
(三)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一般在接种三次后作一次全面的鉴定,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四)菌种保存范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规定执行。
所有存在菌种应有清单。
四、管理程序
(一)检验用菌种应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的标准菌株,或使用与标准菌株所有相关特性等效的商业派生菌株。
(二)检验用菌种的管理由专人负责。
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与复活、保藏、定期传代、检查及销毁。
根据需要及时提供菌种,并监督其使用。
负责填写菌种记录。
(三)菌种的申购、接收
1.根据检验要求申购所需菌种,写明购买菌种名称、标准菌号、数量、保藏机构。
2.对新购进的菌种应仔细核对菌种标签、包装完整性和随菌种附有的说明书,及时填写菌种保管登记记录。
(四)菌种的保藏、传代
1.标准菌株的复活或培养物的制备应按供应商提供的说明或按已验证的方法进行。
2.冻干管开启后可制备菌种甘油管和转种斜面。
3.斜面菌种1~3个月传代一次,传代次数不得超过V代。
传代应及时填写制备及传代记录。
4.除另有规定外,菌种冻干管、甘油管应保存于-20℃以下冰箱中,菌种斜面、菌液应保存于2~8℃冰箱。
5.冷冻菌种一旦解冻转种制备工作菌株后,不得重新冷冻和再次使用。
6.保藏的菌种都要有明显的标志,标明菌种名称、标准菌号、接种日期、传代数与菌种记录一一对应。
7.菌种甘油管贮存五年,斜面和抗生素微生物鉴定用菌液贮存三个月,黑曲霉斜面和菌液贮存一年。
8.每个工作日检查一次菌种冰箱温度,长假期每隔两天检查一次。
(五)菌种的检查
1.菌种甘油管制备时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贮存期内每年进行一次纯度和特性确认。
2.必要时对工作菌株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六)菌种的发放、使用
1.根据需要发放菌种,填写领用记录,注明菌种用途。
2.按检验要求制备菌液,填写菌液制备记录。
3.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如发现制备的菌液菌落数不符合检验要求时应重新制备。
4.凡是与菌种接触过的用具均应121℃,湿热灭菌30分钟后方可洗涤。
5.使用菌种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污染。
6.未经批准,不得将菌种带离检验室。
外单位索取的菌种,应经科主任批准后发放。
(七)菌种的销毁
1.保存的菌种失去活性、变异或超过贮存时间,应进行灭活销毁(121℃),湿热灭菌30分钟),填写销毁记录。
2.销毁无保存价值的冻干菌种和失效的菌种甘油管,需经科主任批准,并在帐上注销,写明销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