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媒的历史作用与影视业的发展.pptx

大众传媒的历史作用与影视业的发展.pptx


功能:
积极: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 传播知识、监督政府、提供娱乐
负面:①低级趣味内容诱发了许多偏离或违背社会 规范的行为 ②虚假信息使人们在经济上和精神上蒙受巨 大的损失。 ③过量的信息干扰了人们的生活
大众传媒的历史作用
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 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二)第二媒体----广播
出现
20世纪早期,最先出现在美英等国 ,分“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视台 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上海, 北京设立广播电台
地位
改革开放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 要电子媒介 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 其传媒作用有所降低
❖ 现代:大众传媒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巩固政权、 稳定社会和改革开放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 也为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左”的思想传 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第一媒体---报刊业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 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 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 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 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 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 加到2000年的8 725种。
(2)作用: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特点源自传播信息快,携带方便,覆盖面广
(三)、第三媒体--影视
1、电影事业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 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咖啡馆公 开售票放映电影,终于使电影进入了实用阶段 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定军山》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报刊业发展的综合归纳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中万国国丛公报报》》_
1873年 《昭文新报》
影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国人自办报的开始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 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 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 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作用。
(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 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 富。
2)信息量大:节目丰富多彩,且商业性质;
3)娱乐性强: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等。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5《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国歌。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 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 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新民主主 《新华日报》 发展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新中国
《人民日报》
成立初期 《光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 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 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 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繁荣
改革开放后
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影视事业的发展过程
时间
代表作
地位
1895年 法国《火车进站》 电影诞生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起步
电 影
1931年
1935年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
有声电影 首次国际获奖
抗战时期 《风云儿女》
义勇军进行曲
新中国
难忘的1959年;《早 数量质量大超越 春二月》;《徐茂》
电 1958年 视
新时期
第3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考纲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 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 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大众媒体: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大众传媒兴起的原因:
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的推动 科技的进步
类型:
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话、、电影、电视 、互联网等
发展阶段
1、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表现: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德)《申报》(英)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艾小 梅 1873年 汉口)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表现: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 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 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 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 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2、电视事业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 家电视台, 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 诞生.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 不过十几家。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 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由黑白向彩色电视、有线电 视和卫星电视发展。目前已进入数字电视时代
北京电视台
电视事业诞生
电视普及,节目丰富 日常生活必需品
3、电影媒介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较长。 2)信息量较少:但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 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艺术效果强: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 情感体验。
4.电视媒介的特点
1)时效性强:现场直播新闻、体育赛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