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故城县营东小学
感恩教育系列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
我校的校本课程都是以感恩教育系列为主题的。
感恩教育系列既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一.开设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的背景
把感恩教育系列作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主题,我们当时有四点考虑: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同时充分体现我校“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二是作为学科延伸,能拓展国家课程的知识背景,从而更好的促进国家课程学习;三是创新德育新思路,让感恩教育系列成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和突破口;四是我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以外,开发实施感恩教育系列系列校本课程,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
二.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的内容
2010年以来,我校领导班子在经过充分地讨论、征求意见之后,确定了以感恩教育系列系列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主线,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充分的论证和实践,先后开发了以感恩教育系列为主题的的校本课程,分别是感恩教育系列系列之《感恩父母篇》、《感恩老师篇》、《感
恩社会篇》《感恩祖国篇》《可爱的家乡上篇》《可爱的家乡下篇》。
三、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五个特点:主题突出,领导重视,培训提升,教师主动,学生参与。
(一)主题突出
以感恩教育系列为主线,拓宽学科知识,体现办学特色。
(二)培训提升
首先需要培训的是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问题。
1、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自身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查阅、整理很多的资料,要花费很多的休息时间,要请教很多的教师和专家,要撰写相关的文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教师迅速成长的过程。
2、校本课程对学科教学具有补充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与学科紧密联系,要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感恩教育系列的内容,要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科教学的有利补充和科学延伸,要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科教学的丰厚的知识背景。
知识背景越大,越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学习。
3、校本课程对学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不懂得感恩,思想冷漠,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如果学生懂得了感恩父母,懂得了感恩教师,学生的学习、生活、意志品质等就会显著提高。
其次培训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校本课程的开发,
首先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开发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撰写相关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最后编写整理。
开发过程中,老师们不但要分工合作,还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要体现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师主动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没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队伍,再好的办学理念也不能落到实处。
老师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不仅自己利用晚上、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搜集资料,整理加工,而且亲自到书店、音像店购买相关资料,查不到的资料就多方打听自己的朋友、同学、老师,直至找到为止。
为了防止错误语句和错别字的出现,还要多次请教语文教师帮助修改。
我们把编写的初稿再请其他教师审阅,提意见,想办法,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修改整理,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凝集了教师的汗水和智慧。
(四)学生参与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我们在编写校本课程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亲自学习和阅读相关内容后写出意见和建议,我们把好的想法、内容及学生的感想,直接编入课程中。
这部分内容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