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五篇【篇一】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从前,有一个单身汉叫都林。
他在陡山坡上开梯田种稻谷。
太陽热乎乎地射在他的身上。
黄豆大的汗珠从身上一颗颗地滚下地来,再从地上滚到一个石窝窝里。
不久,石窝窝里长出一棵百合花,柔软软的梗子,绿油油的叶子,开着一朵白玉一样的喇叭花。
在红太陽下,光芒闪闪。
一阵清风吹来,百合花摇摇摆摆地发出“咿咿呀呀”的歌声。
都林靠着锄头,呆呆地望着:“咦!石头上长百合花,百合花会唱歌,真奇了!”都林天天上山种地,百合花天天在石窝上唱歌。
都林干活干得越起劲,百合花唱得越好听。
有一天早上,都林到山上,看见百合花被野兽碰倒了。
他急忙扶起来说:“百合花呀!这山上野猪多,我带你回家去吧!”都林双手捧起百合花回家,种在舂米的石臼里,放在房里窗子下面。
白天,都林到山上种地,晚上,他在房里茶油灯下编竹箩筐。
他鼻子闻着百合花香,耳朵听着百合花咿咿呀呀的歌声,脸上挂着笑容。
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窗外的月光明亮亮,窗里的灯光红堂堂,都林在灯光下编竹箩筐。
突然灯蕊开了一大朵红花,红花里有一个穿白衣裙的美姑娘正在唱歌,声音嘹亮:“百合花开的呀芬芳香,灯花开的呀红堂堂。
后生家深夜赶工呀,灯花里来了个白姑娘。
”灯花忽地闪耀一下,姑娘从灯花里跳了下来,笑眯眯地站在都林身边。
窗下百合花不见了,都林娶了那个姑娘。
此后,白天,夫妻二人欢欢喜喜地上山种梯田;晚上夫妻二人欢欢喜喜地在灯光下,一个编竹箩筐,一个绣花。
每逢集日,都林将粮食、竹箩筐、绣花手帕拿到集上去卖,然后买回很多的东西。
两人的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两年以后,都林的茅屋变成了砖瓦大屋,粮食满满地堆在仓库里,牛羊则成群地关在栏里。
这时都林满足了起来,他不肯耕种梯田了,他不肯编竹箩筐了,他衔起烟杆,拿起鸟笼,东寨逛逛西寨溜溜。
姑娘叫都林拿粮食和绣花手帕到集上去卖,叫他买锄头、镰刀和丝线,不过他却买鸡买肉买酒回来大吃大喝。
姑娘要和他上山挖地,他推说脚痛。
姑娘要和他在灯下做工,他推说眼疼。
姑娘劝说:“我们的生活不够好呀!我们还要下劲干啊!”都林翻着一双白眼,鼻子哼了一声,他衔着烟杆,拿着鸟笼到别个寨子玩去了。
一天晚上,姑娘一个人在灯下绣花。
忽然,灯蕊开了一朵大大的红花,一个五彩孔雀在灯花里展开美丽的尾巴唱歌:“百合花开的呀芬芬香,灯花开的呀红堂堂。
后生家呀成了懒家伙,姑娘随我呀到天上。
”灯花忽地闪耀一下,孔雀从灯花里跳下,钻到姑娘的胯下,飞了起来,扑棱棱从窗口飞出去。
都林忙从床上爬起来,追到窗口,只拉得了一根孔雀尾巴毛,眼巴巴地看着孔雀背起姑娘飞进月亮里去了。
没有了姑娘劝导,都林更加懒惰了。
他大吃大喝,然后就衔起烟杆,拿起鸟笼,各处溜达。
都林把粮食卖光了,牛羊卖光了,衣服卖光了,又准备把床上仅剩的一张席子卖了。
他揭开席子,看见下面摆着两幅绣花。
一幅上面绣着都林和姑娘白天在梯田里笑眯眯地收获稻谷。
稻谷满山满岭,像黄金一样发出闪闪的金光。
另一幅上面绣着都林和姑娘晚上在灯下笑眯眯的,一个编竹箩筐,一个绣花;仓里堆满了粮食,栏里关满了牛羊。
都林眼睛看着看着,心里想着想着,忽然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泻在绣花手帕上。
他用手捶敲自己的脑壳,说:“都林,都林,你自讨苦吃呀!”他转过身来,咬着牙,抓住烟杆,用力折断,丢进灶里。
他把鸟笼打开,让画眉鸟飞出去,再用脚踏碎鸟笼,又丢进灶里。
他即刻扛起锄头上山种起地来。
从此以后,都林白天在梯田里耕种,晚上在灯光下编竹箩筐,没日没夜地干着。
有一天,都林在窗下拾起那根孔雀羽毛,顺手丢在窗下舂米的石臼里。
他望着石臼,想起百合花,想起美姑娘,眼泪又扑嗒扑嗒落在石臼里。
不久,石臼里的孔雀羽毛不见了,却长出一株香气袭人的百合花来,发出咿咿呀呀的歌声。
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窗外的月光明亮亮,窗里的灯光红堂堂,都林在灯光下编竹箩筐。
突然,灯蕊里开了一朵大红花,红花里面美姑娘穿着白衣裙在唱歌:“百合花开的呀芬芳香,灯花开的呀红堂堂。
后生家没日没夜地做工呀,灯花里跳出来白姑娘。
”灯花闪耀一下,姑娘从灯花里跳下来,笑眯眯地站在都林身边。
窗下的百合花又不见了。
从此以后,夫妻二人,白天上山种梯田,晚上在灯下编竹箩筐、绣花。
他们的生活过得比花还要香,比蜜还要甜。
【篇二】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黄帝的时候,有个名叫宁封的人,家住在一条河沿岸的一个部落里。
他母亲是个捏陶泥坯的,宁封三岁时就跟着母亲来到窑场。
他最爱学着妈妈的样儿捏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
母亲看他聪明好学,就教会了他捏制各种陶坯的手艺。
年复一年,斗转星移。
宁封长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专门从事烧陶。
宁封受母亲的感染,对工作很负责,他专心专意地捏呀烧呀,不过烧出的陶器总觉得不满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体不正。
宁封子说他对不起部落的人们,每天除了上窑场工作,就躲进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触,连妻子和他说话,他也不理。
他就这么闷闷不乐地呆在屋里,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饭食,用陶钵给他端回来吃。
宁封吃着,想着,食不甘味。
妻子看他一心扑在制陶上,累得人都又瘦又黑,吃过饭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会。
说来也怪,往日里宁封根本睡不着,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脚踩着五色的彩云,去了一万个国家,各处的人们送给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样式别致,有尖底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带盖的,并且画了彩色的花纹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只当到了天宫。
宁封高兴地笑了,笑出了声,也笑醒了。
他连忙把自己的梦告诉了妻子。
妻子也兴奋地说:“好呀,你还不如到外面转转,多看一看别的部落的陶器,或许就能制好了。
”字封正有此意,听了妻子的话,就赶紧收拾行囊。
部落首领知道了宁封的打算,送给他一匹马,宁封骑着马就出发了。
宁封一去两年。
妻子盼呀盼的,总算把他盼回来了。
他拉回来一车陶器,整天钻在这些陶器堆里,看呀比较呀,描呀画呀,又取来砂泥盘一盘、捏一捏,没头没尾的。
这个天,天还没亮,他就叫醒妻子,两个人摸黑来到窑场和砂泥。
泥一和好,宁封就坐在草席上盘陶坯。
他一会盘一会捏,妻子端来饭也没吃。
太陽都直射头顶了,他还在干着。
妻子嗔怪地给他戴了一顶竹篱,又端详着他捏的一大堆陶坯,高兴地说:“好呀!真好呀!”宁封逗趣地说:“比我梦见的还好看哩!”一个一个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陰干。
快干了,妻子就蹬动转轮,宁封拿着陶坯在转轮上磨。
磨光后,宁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画图案。
他们不再重复画过去简单的图形和直线条。
宁封的妻子特别心灵手巧,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唧喳地一叫唤,她就几笔画出一个飞动的小鸟;地头跑过一只梅花鹿,也没跑出她的手,她让它静站在陶盆的壁上。
她想起了男人们捕鱼的鱼网和捕回的鲤鱼,也画在陶盆上。
快到收获季节了,想象收获后全部落的人们在广场的欢庆场面,她就在陶钵上画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泼热烈,连宁封都称赞她画得好。
后来,他们又画出一套变形的图案,好像不太像,却很传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们还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纹,拿绳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纹,有时也给陶罐做了几圈的堆纹、蛇纹。
最有意思的是罐盖的把手,他们把盖把捏成各种动物的形象,鸟头上刺着锥纹,小兽顽皮地站立着,还有张大嘴呼叫的人头。
一日日的辛苦,几年的心血,宁封终于制出了非常美观的陶器。
这些既好看又实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爱,交换到外部落,也很受欢迎。
部落首领把宁封制的陶罐献给了黄帝。
黄帝看到这样浑圆而又精致的陶罐,仔细地欣赏着上面的彩色图案,连声说:“好,好!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才!”黄帝立即派人把宁封请到了宫中,详细地询问了陶罐的制作情况,就委派宁封为陶正,专门管理全国的制陶工作。
从此,陶器就一直为人间作着贡献。
【篇三】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一名大功臣,他在辅佐越王打败吴王夫差,报仇雪恨之后,看出越王是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之人,于是激流勇退,免去了杀身之祸。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到了齐国经商,因为他头脑聪明,以前三次发了大财又把钱财都送给了生活贫困的朋友和远亲。
但后来他还是积攒了一大笔财富,于是在陶邑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
陶朱公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是在陶邑定居之后出生的。
后来,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关在楚国的死囚牢里。
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本来是应该的,但是俗话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或者还能够疏通疏通。
”于是就装了一车黄金,用稻草包着,派他刚长大的小儿子去楚国相机行事。
不过大儿子认为他是长子,出了事理应让他去,现在父亲却派三弟去,明明是说他不成器,于是又哭又闹。
陶朱公的妻子也帮大儿子说话,陶朱公没办法,只好让大儿子去。
临走前,陶朱公叮嘱老大,到了那边就把金子和他写的信交给一个叫庄生的人,一切都由他来安排,千万别多事。
大儿子满口答应,到了那边之后,便寻访到了庄生,并且把金子和书信都交给了庄生。
庄生看了书信,说:“放心回去吧,不要再停留在这里了。
如果你弟弟被释放,也不要问原因。
”老大辞别之后,却找了一家客栈住着,又把自己私带的金子拿出来献给楚国的贵人,请他们多说点好话。
老大走后,庄生对妻子说:“这些金子将来还是要还给朱公的,一定不要动。
现在仅仅取个信用罢了。
”然后庄生便去见楚王,说他夜观星象,楚国不久会有祸殃,楚王必须修德才能免祸。
楚王一向很相信庄生,于是便准备大赦天下。
后来,楚国的一个贵族跑去告诉了陶朱公的大儿子楚王将要大赦的消息。
老大心想,既然楚王要大赦,那么弟弟肯定能够出狱了,那些黄金不是白白送给了庄生吗?于是又跑去见庄生,庄生吃了一惊,说:“你还没回去啊?”大儿子不自在地说:“是啊,起初是为了打点弟弟的事情,现在听说楚王要大赦了,所以来向您辞行。
”庄生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说:“金子就在隔壁,你拿回去吧。
”老大毫不客气地把那些金子都搬了出来,辞别庄生回客栈了。
老大走后,庄生觉得自己被小孩子耍了,于是又进宫去对楚王说:“我先前建议楚王大赦,本来是好事。
但是最近都城里有人议论纷纷,说陶朱公的儿子犯了死罪,您左右的人都被买通了,王上大赦天下,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
”楚王听了大怒,于是下令立即斩了陶朱公的二儿子,第二天再大赦。
陶朱公的大儿子终于抬了一口棺材回到家里,一家人一见棺材都忍不住伤心落泪。
陶朱公却毫不吃惊,说:“我早就料到他去会把老二的命送掉的。
他从小跟着我做生意,知道挣钱的艰辛,所以舍不得钱财,倒不是不爱惜弟弟。
而我那小儿子,从小生活在富贵之中,挥金如土,当时我要派他去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
老大舍不得花钱,所以害死了弟弟,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有什么值得悲哀呢?”【篇四】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尽力尽心,很少出差错。
可随着牲口、食物的储藏数目的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