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存在交叉作业,先检修上游设备,按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原则实施;避开交叉作业
应急器材落实不到位,伤害得不到及时处理
配备相关呼吸器、防毒面具、对讲机等通讯设备、安全绳等装备器材,以备应急使用
应急救援训练演练不到位,造成遇事慌张,伤害程度加剧
制定训练、演练计划,定期开展训练演练,提高处理应急能力,降低伤害程度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作业单位
所属单位
设施名称
作业内容
填报人员
作业人员
监护人员
进入前检测数据
检测项目
氧含量
易燃易爆物质浓度
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
检测人员
检测时间
检测结果
间隔检测时间
作业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主要危险因素
主要安全措施
确认安全措施符合要求(签名)
备注
作业人员
作业监护人员
现场负责人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落实责任不明确
作业现场相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不明白检修风险因素
检修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培训检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以安全告知书的形式组织学习,相关参检人员签字确认已熟知检修风险控制点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检测不全面,造成中毒
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CO浓度、粉尘浓度等,危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检测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min,作业中断超过30min,作业人员再次进入磨内有限空间前,重新通风,检测合格方可进入
备注:1、该审批表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两年;2、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3、作业人员安全职责:根据安全措施规范作业;作业监护人员安全职责:查找消除作业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指出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现场负责人安全职责:要求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按照要求,履行好安全职责。
作业人员与外部的通讯联络不可靠,应急处理效率低,造成伤害程度加剧
按照预案要求,指定检修固定联络信号,并按时询问内部情况,始终保持畅通
监护人员离开守护现场,伤害得不到及时处理
作业项目设置安全监护人,与检修人员一起;同时在出入口处也设专门监护人;设备内部和外部的监护人随时保持联系,不得离开半步
存在交叉作业,规避相互伤害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伤害
事故施救措施不规范,造成他人伤害程度加剧和自身伤害
发生事故后,相关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同时应急救援人员施救时,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等救援器材
材料运送过程中疏忽大意造成滑到、摔伤
检查搬运通道有无杂物,上下楼梯搬运工器具及检修材料抓牢楼梯扶手,检修平台无积水和油垢等
正确穿戴劳保用品,收拾检修现场防止滑到摔伤、划伤,现场做到“人走场请”;上下楼梯搬运边角料及工器具抓牢扶手,放置物品轻放,谨防砸坏设备和误伤周围的人;确定设备内部无人,检查验证参检人员全部撤出设备内部。
作业负责人意见:
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工作结束确认人和结束时间
作业负责人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相关制度防范措施缺乏针对性
制定针对于本次检修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培训学习,所有参检人员都能够掌握
应急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意外事故无法处理
制定针对本次检修的应急管理制度,参检人员学习领会应急制度,防患于未然
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不明确
制定针对本次检修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检修子项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及检修操作程序
贴近现场显著位置悬挂检修项目警示标识,细化说明检修安全注意事项,每个人都要领会检修子项的安全注意事项,是进入设备内部检修前的最后一次集体培训
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不到位,造成人员走失、工器具不全致伤害
作业项目负责人根据检修方案要求,查点人员到位情况;并检查工器具是否运送到位,按照工器具管理办法,验证工器具完好性
落实项目安全负责人,加强检修安全监管并做到相互监督
有限作业审批、监护不到位
根据风险等级,确定并严格有限作业审批程序,相关管理人员现场监护
未按规定办理停送电办理,造成误操作,设备启动伤人
严格按照停送电管理办法要求,履行审批手续,电力室配电柜挂“有人操作 禁止合闸”警示牌,并把配电箱推出断电;现场开关打到零位,专人监护
未使用安全电压照明,造成触电
作业中手持行灯务必使用12v安全电压照明
劳保发放不符合国标且不正确使用
按照劳保管理办法,检验劳保质量,务必符质量要求,并按管理规定配置且正确使用
出入口不畅通,造成人员窒息、伤害
检查确认通风口无异物,原料磨内保持良好的通风,人员逃生通道顺畅
安全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设置不规范,造成检修人员不熟悉检修安全相关重点要求
开启磨门因负压大,磨门突然关闭,挤压
通知中控调整风压,使用撬棍等辅助工具开门;参检人员相互配合
更换磨盘衬板不规范,造成挤伤、砸伤
起重设备检查确认完好性、起吊标过程中做好监护和周围防护,设指挥手,吊车司机按照指挥手指令操作
更换关节头,造成机械伤害
使用倒链及压装工具固定;液压工具无泄压现象
作业结束现场清理和人员撤离未确认,造成摔伤、人员丢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