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课题:鸟和哺乳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鸟的共同特征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通过观看鸟类的图片和视频,知道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知道鸟的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等有密切联系。

3、通过观察绵羊、梅花鹿的身体,并与猫兔比较,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知道鸟的共同特征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鸵鸟和豺狼视频,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鹟莺视频。

一、视频导入:1、播放鸵鸟和豺狼的视频。

2、提问:这两种动物有什么不同?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

(一)认识鸟类有翅膀。

1、播放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鹟莺视频。

2、提示:观察这几种鸟,找一找它们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相同?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有翼(有翅膀)。

(二)认识鸟类身体表面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

1、观看书本第4页第一行三幅图片。

说一说鹰、鸽子身体表面覆盖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什么形状?2、学生汇报交流。

3、小结: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阴力。

(三)认识鸟的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等有联系。

1、观看书本第4页中间三幅图片。

说一说啄木鸟、绿头鸭、白尾海雕的喙和足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它们的喙和足不一样呢?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结:鸟类的喙有角质,足上有鳞片。

绿头鸭为了在水中游得快,所以脚上有蹼,绿头鸭为了便于在水中捕捉食物,喙呈扁平形状。

白尾海雕的喙和足都有弯钩,可以更好抓牢食物。

啄木鸟的喙细而坚可以啄开树木,吃到里面的虫子,啄木鸟的足很尖锐,可以抓牢树干,这样才不会从树上掉下来。

(四)、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说一说鸟类有什么共同特征?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鱼片。

五、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一)认识哺乳动物身体有面有毛。

1、观看书本第5页第1行图片,说一说绵羊、梅花鹿的身体与猫、兔的身体有哪些共同之处?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猫的毛与鸟的羽毛有什么不同?4、讲述:绵羊、梅花鹿、猫和兔身体表面都有毛。

(二)认识哺乳动物都用乳汁喂养后代。

1、观看书本第5面第2行图片,说一说绵羊、梅花鹿、猫和兔分别是怎样喂养后代的?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绵羊、梅花鹿、猫和兔都是用乳汁喂养后代的。

(三)讲述:像绵羊、梅花鹿、猫和兔这样身体表面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六、拓展与应用。

1、提问:会飞的都是鸟吗?说一说蝙蝠是鸟还是哺乳动物?为什么?七、完成课堂学习手册。

1、教师提要求: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想好以后再写。

2、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八、板书设计:鸟和哺乳动物鸟的共同特征: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鱼片。

哺乳动物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

课题:动物的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不同的动物的身体有不同的特征,学会根据动物身体的特征,给动物分类。

2、通过学习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3、通过学习知道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两大类。

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动物身体的特征,给动物分类。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谈话:除了鸟和哺乳动物以外,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如蜜蜂、蝉和壁虎等。

不同动物的身体特征各有什么特征?怎样将它们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

(一)认识昆虫的共同特征。

1、观察书本第 6 页下面的图片,找一找它们的身体分别有哪引起特征?2、将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分为一类,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实验报告单。

3、讲述:蝗虫、蝴蝶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

这样的动物叫作昆虫。

(二)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提问:在上一步分类的基础上,将动物分为两类。

应该怎样分?说一说我们分类的依据。

2、讲述:根据身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科学家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3、用概念图将分类结果呈现出来。

三、拓展与应用。

1、认识两栖动物。

2、认识爬行动物。

四、板书上:动物分类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了解一些珍稀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珍稀动物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了解一些珍稀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教学准备:百度搜索一些大熊猫、白头叶猴、中华秋沙鸭、扬子鳄、中华鲟、白暨豚、普氏原羚等珍稀动物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更好)。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一些珍稀动物的资料,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提问: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除了大熊猫,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2、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珍稀动物》这一课。

板书课题:我国的珍稀动物二、新课学习。

1、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1)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搜集的珍稀动物的资料。

(2)请几位讲得全面详细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3)播放一些教师搜集的珍稀动物的视频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珍稀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等特征的了解。

重点播放白暨豚的形态特征、生存威胁、保护措施等相关视频。

(4)教师边讲述边板书,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认知:白头叶猴——分布:广西南部植被繁茂的地区中华秋沙鸭——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繁殖扬子鳄——分布: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相连的湖泊中华鲟——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白暨豚——分布:长江中下游2、认识人类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1)谈话并提问:在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高速运转的船桨,会导致在长江中生活的白暨豚意外致死。

那么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呢?(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藏羚羊羊绒珍贵,因此遭到疯狂盗猎;人类修建的建筑挤占动物的栖息地。

3、交流讨论:为保护珍稀动物,我们能做什么?(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3)小结:人类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对珍稀动物进行保护。

三、拓展与应用。

1、阅读课文第11 页资料,了解普氏原羚的分布、生存状况等相关信息,了解人类为保护普氏原羚采取了哪引起保护措施。

课题:用种子繁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和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3、通过观察植物的果实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4、会使用镊子解剖经过浸泡的各种植物种子,会使用放大镜观察比较各种植物的种子。

重难点:1、通过观察、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1、浸泡过的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镊子、放大镜。

2、塑料盒、棉花、水、土壤、黑布或者黑纸。

3、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

4、网络视频:种子的传播途径。

5、课时分配:建议分 2 课时进行教学,间隔大约一个星期。

教学过程:一、导入。

谈话:许多植物都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

种子的内部有什么?为什么能生长出新的植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种子繁殖,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1、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1)分别观察菜豆、蚕豆、黄豆和玉米的种子,在观察记录表上用绘图和语言描述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2)边讲述边绘制简图:菜豆、蚕豆、黄豆的种子的主要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三部分构成。

玉米种子由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三部分构成。

(3)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说一说,这些种子有哪些不同之处?(4)小结:菜豆、蚕豆、黄豆的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蚕豆、黄豆种子没有胚乳。

2、比较不同的种子,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

(1)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黄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图,说一说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这些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都有胚芽、胚根和子叶。

3、提问:植物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新的植物?猜一猜,种子的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根?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芽?三、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推测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根据学生猜测板书: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

2、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提问:刚才同学们猜测种子萌发可能需要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这 5 个条件,那么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大家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2)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4)分小组开始实验。

(5)将观察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提醒:观察一周后。

(6)汇报实验现象。

(7)分析各小组实验结果,说一说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8)小结: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四、研究果实和种子的产生与传播。

1、提问:观看书本第 16 页第一行图片,说一说,每当植物开花时,花丛中总有蜜蜂采花蜜。

这对植物有什么帮助?(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3)小结:蜜蜂采蜜时,可以传播花粉,这样开花的植物才能结出果实。

2、认识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

(1)观看网络视频《种子的传播》。

(2)提问:说一说这些果实和种子外形和结构上都有什么特点?这些、结构特点有什么功能?(3)小结:玉米依靠风力传播,蒲公英依靠风力传播,苍耳依靠动物传播,莲蓬依靠水力传播,黄豆依靠弹力传播。

五、拓展与应用。

1、阅读书 16 页资料,说一说,望天树是怎样传播种子的?2、小结:望天树果实长有翅,这些翅使果实旋转,减缓果实下落的速度,保护果实内的种子。

课题:不用种子怎样繁殖教学目标:1、通过种植实验,掌握甘薯、月季和落地生根的根、茎、叶的繁殖方法。

2、通过通过种植实验,知道什么叫营养繁殖。

3、知道植物的组织培养,也是营养繁殖的一种方式,了解营养繁殖在拯救珍稀植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甘薯、月季和落地生根的根、茎、叶的繁殖方法。

教学难点:用甘薯、月季和落地生根的根、茎、叶繁殖后,能长时间跟踪观察并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甘薯、月季苗、多肉植物——落地生根、花盆(带土)小铲、翦刀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