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概念总结

阅读概念总结

阅读理解概念总结
散文小说阅读: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以动写静联想想象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爱莲说)托物寓意(象征)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例: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例:第四节蒋氏自陈心曲一段包含哪几层对比?有什么作用?1、邻居十室九空和蒋氏以捕蛇独存;悍吏来时,邻居鸡犬不宁和蒋氏弛然而卧;邻居天天有死亡危险和蒋氏一年二次;2、衬托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突出赋敛之毒对百姓的伤害;充分揭示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反语
注意考虑修辞手法的全面性。

例: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答题规范: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引文中词句)”;使(能)“……”(套修辞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或人)的……(怎样)的感情。

试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山泉充满生命活力。

隐隐点出山泉是鼎湖山之魂。

写钟泉之声相应,衬托了山泉的青春气息.充满情趣。


4、描写人物方法(1):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例:中年闰土遇见我,神态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如何理解?
1、欢喜:见到多年未见的好友的高兴
2、凄凉:20年的世态炎凉让闰土感到痛苦、难堪、也有点儿自卑
3、恭敬: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
4、摇头(石像):对生活不满,内心不平,又无力反抗,显得麻木、迟钝、木讷、呆滞。

5、描写景物、刻画人物的方法(2):正面侧面(小石潭记捕蛇者说)虚写、实写(春雪)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例:见《与朱元思书》
6、句式(语气):祈使句、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

(句子形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
例:见张家港适应性考试《一代一代的春天》
7、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插叙作用:补充衬托文章的中心人物或事件,为下文……做铺垫、丰富情节,深化主题)
8、词语的解释:贬义褒义(贬义褒用)本义比喻义(一语双关)
例:《一代一代的春天》
例:常青藤第三次模考卷《雪》《快递》
9、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例:吴江卷第9题。

《呼兰河传》
10、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的含义?
答题方法:
1、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这里指……,起到了(表现了)……的作用(观点)。

2、由表及里地分析:既是……(文章字面的含义)又是……(作者的深层含义)。

3、分开阐述(2个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是指……;“……”是指……。

例:《鼎湖山听泉》
11、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写出了当时环境的……特点)、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例:自然环境:《安恩和奶牛》《一面》《故乡》社会环境:《多收了三五斗》
12、区别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
(1)区别语境(2)手法的区别(3)反映不同人物心理和性格或者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4)区别作者的不同情感。

例:《与朱元思书》《三峡》《岳阳楼记》中的猿声
《我的叔叔于勒》《故乡》中的终于:
①菲利普为了不被船长发现他的用意,更害怕船长知道他和于勒的关系,只得东拉两扯,但又急于想转入正题,“终于”含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急迫,从中表现出他的虚伪与无情。

②闰士见了“我”满心欢喜,很多的话欲言又止。

但是,生活的“凄凉”和彼此身份的差异使他感受到了与“我”的隔膜,对“我”的称呼最终变成了“老爷”。

“终于”表现了他内心犹豫、矛盾、挣扎的情感变化过程,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13、句子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2)承上启下做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段末总结
(3)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前后照应
14、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方法:(1)见上一题(2)抓修辞,关键词,分析手法(3)分析关键词的内涵和作用:
例:《紫藤萝瀑布》的结尾作用。

其他题型见试卷或者讲义,在复习试卷时注意多思考总结:
议论文阅读:
1、判断标题是论题还是论点。

2、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并作相应的批注。

3、论据种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据作用: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多个论据连用能不能去掉一个?
答题方向:(1)注意每个事实所论证的观点是否一样(2)如果论证相同的观点,是否从不同方面论证。

4、常用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例: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5、开头例证、引用、诗句的作用:
(1)引起读者的兴趣(2)引出论题……(3)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观点。

6、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述观点?有哪些方案?作者认为有哪些原因?
(1)锁定原文的范围(2)分层次(3)分点概括。

注意承上启下的句子。

7、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

8、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1)根据论证方法给某段分层次(2)论证方法+观点。

如果是段首或段末,按照下面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
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

说明文阅读:
1、明确文章说明对象及特征,明确每一小节的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时作一定的批注。

2、常用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及其作用:
答题方式: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特征、地位、影响等)。

注意考虑说明方法的全面性。

3、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1)结合句子分析,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3]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4]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