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方法 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方法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一):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

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

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

类似系统脱敏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

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系统脱敏法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

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

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

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

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

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

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

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

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理论基础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系统脱敏法的变式主要有:快速脱敏法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

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

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进入拥挤的商店购物而无焦虑反应止。

接触脱敏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

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

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

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

自动化脱敏法根据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谈的结果,治疗者将所识别出的病人的焦虑情境(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录音、录像,而后利用这些制备好了的录音、录像对病人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①病人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而不必花费治疗者太多的时间;②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③录言和录像中可加入治疗者的指导和有关的治愈范例,从而也可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

自动化脱敏法可用于对即将接受接触脱敏、快速脱敏和冲击治疗的病人的准备中,也可以作为其它脱敏法的一个补充,在其它脱敏治疗的间歇期作为一种家庭作业而采用。

此外,对于非恐怖症患者,例如对即将到来的临床检查和治疗而感到有些紧张不安的病人,自动化脱敏法也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情绪性意象法这个方法由拉扎拉斯(1962)等最先提出。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病人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

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显然与由恐惧刺激物所引起的焦虑反应互不相容,从而就可以逐渐抑制和消除恐惧的心理。

据报道,情绪性意象法最适用于儿童病人。

步骤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

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1)放松。

(2)想象脱敏训练。

(3)实地适应训练。

如对人群、拥挤的人群特别是在人群中被异性触碰后反应激烈,可见人群、异性人群是引起反应的物体。

按刺激的强弱程度制订刺激步骤:第一,想象自己在拥挤的电梯里、想象自己周围挤满了异性,感到紧张时深呼吸,调节情绪。

让她在这种不断的“想象”中,获得对人际交往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

第二,在大街上远距离观看异性人群想象自己就在人群中。

告诉自己没有人想伤害自己。

第三,走在大街上,面对迎面走过的异性,告诉自己“没有人特别留意我,我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第四、在公汽等人群拥挤的地方与异性近距离接触。

第五、在电梯中,与身旁的异性有目光接触。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练习,可以纠正惧怕异性,心里紧张的弱点,增强心理的承受力。

系统脱敏法的关键是确定引起过激反应的事件或物体。

但有时较容易看到的过激反应事件并不一定是真正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

所以应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结合“认知调整法”标本兼治。

如有的人异性交往恐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当万家和不理解致病的真正原因时,系统脱敏的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找到了真正的致病原因——身体缺陷导致自卑、逃避、幻想、心理失衡时,对自身身体采用系统脱敏和认知调整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立即取得良好的效果。

系统脱敏法适用于焦虑和恐惧症的治疗。

“系统脱敏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有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状态。

“系统脱敏法”按照训练方式和特点大致可分为:时间——想象式和空间——实物式。

前者是以时间为线索,运用想象进行脱敏;后者则以空间为依据,运用实物进行脱敏。

行为疗法(二):冲击疗法冲击疗法的产生冲击疗法的产生基于一个动物实验:在实验场所发出恐怖的声、光或电击等冲击疗法——使病人处于他所恐惧的情境之中刺激时,实验动物惊恐万状,四处乱窜,想逃离现场。

但如果没有任何出路,就只能呆在现场,承受极其痛苦的刺激。

当刺激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动物的恐惧逐渐减轻,甚至最终消失。

这一实验表明,放松、交互抑制似乎并不重要,只要让被试持久地暴露在刺激因素面前,惊恐反应终将自行耗尽。

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在两者都是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的。

区别:①从方法来上看,系统脱敏经常采用闭目想象的方式来呈现引起病人恐惧或焦虑的刺激或情境;而冲击疗法则往往使病人直接置身于病人感到恐惧的真实情境中;②从治疗程序来看,冲击疗法程序简洁,没有繁琐的刺激定量和确定焦虑等级等程序,而且不需要全身松弛这一训练过程;③从原理上来讲,两者所采用的原理有所不同。

系统脱敏采用的是交互抑制原理,也就是每一次只引起病人一点点焦虑,然后用用全身松弛的办法去颉抗它,因此,系统脱敏程序总是将引起最小焦虑的刺激情境首先呈现出来;而冲击疗法则刚好相反,所采用的是消退原理,所以它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情境放在第一位,尽可能迅速地使病人置身于最为痛苦的情境之中,尽可能迅猛地引起病人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并对这些焦虑和恐惧反应不作任何强化。

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情绪的反应自行减轻或者消失。

冲击疗法的命名冲击疗法最早是由一个叫Crafts的内科医生所采用的。

他在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最新实验》一书中报告了这样一个个案:一个年轻妇女,不敢乘坐和驾驶汽车,尤其是害怕通过隧道和桥梁。

Crafts将她强行安置在汽车后座上,将车从病人的家里一直开到他自己在纽约的诊所,沿途经过很多桥梁,还经过一条长长的霍兰德隧道。

在行车途中,病人极度惊恐,不断地呕吐、战栗、叫喊。

行驶八十公里之后,这些惊恐反应减弱了。

在返回途中,这个女病人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不良反应。

但Crafts并没有给这一治疗方法命名。

六十年代初,行为治疗家Mallrdon 、London和Stamptfl等人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实验,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的治疗程序第一步,体检由于冲击疗法是一种较为剧烈的治疗方法,所以应该事前检查冲击疗法。

病人的身体状况并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

如果病人具有严重的心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各种精神性障碍患者都不宜使用冲击疗法;此外,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虚弱的人也不适宜采用冲击疗法。

第二步,约法三章,签订治疗协议仔细地向病人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要清楚地向病人说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承受的痛苦,尤其不能隐瞒和淡化。

同时说明冲击疗法疗效迅速是其他任何治疗方法所不能比的。

如果病人及其家属下定决心接受治疗之后,医患双方应签订行为协议:行为治疗协议1、医生已经反复讲解了冲击疗法的原理、过程及效果。

病人向家属已冲击疗法经充分了解,并愿意接受冲击疗法。

2、治疗过程中病人将受到强烈的精神冲击,经历不快甚至是超乎寻常的痛苦体验。

为了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必要时医生可强制执行治疗计划。

这些治疗计划包括所有的细节都应该是经病人及其家属事前明确认可的。

3、医生应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治疗的全过程负责,对病人求治的最终目的负责。

4、如病人家属在治疗的任何阶段执意要求停止治疗,治疗应立即中止。

病人(签字)家属(签字)医生(签字)年月日签订治疗协议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的自我约束,以保证治冲击疗法疗的顺利进行。

第三步,准备治疗场地和其他条件首先,确定刺激物。

刺激物应该是病人最害怕的和最忌讳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引发症状的根源。

治疗室的布置:不宜太大,布置应简单,一目了然,除了特意安排的病人最感恐惧的刺激物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

要使病人在治疗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刺激物,不能使病人有回避的地方。

治疗室的门原则上由治疗师把守,使病人无法随意夺路而逃。

第四步,实施冲击在接受治疗之前病人要正常吃东西、喝水,并排空大小便。

穿着应简单、宽松。

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同步进行血压和心电监测。

病人进入治疗室后,医生应该迅速、猛烈地向病人呈现令病人感到恐惧的事物或情境。

患者可能在受惊之后,可能会出现惊叫、失态等激烈反应,医生不必顾及这些,应该坚持持续不断地向病人呈现令病人所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或者应该持续地让病人暴露于令其恐惧的情境之中。

如果现诸如闭眼、塞耳、面壁等等回避行为时,应该劝说或制止病人的回避行为。

此外,应该严密观察病人的生理变化。

因为冲击疗法会引起病人最强烈的焦虑和恐惧,因此,病人在生理上会有与强烈焦虑相应的变化,会有交感神经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所具有的一系列症状,如呼吸急促、心悸、出汗、四肢震颤、头晕目眩等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