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_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第四章_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 4.4 机械运动系统工艺动作过程的构思与分解
一、机械运动系统的工艺动作过程 机器的功能是通过其工艺动作过程来完成的。 例如图所示的工业缝纫机是通过①刺布→②供线→③勾线 →④送布的工艺动作过程来实现缝纫功能。
又如自动动作过程取决于工作原理,不同的工作原理就会有 不同的工艺动作来实现;有时,同样的工作原理也可以用不 同的工艺动作过程来实现,例如利用范成原理加工齿轮时, 滚齿机和插齿机二者的工艺动作过程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机器的工艺动作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往往难 以用某一简单的机构来实现。因此,在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 中,常常需要把工艺动作过程分解成以一定时间序列表达的 若干个工艺动作,这些工艺动作则称之为机械的执行动作。 相应地,我们把机械中完成执行动作的构件,称为执行构件。 而把实现各执行构件运动的机构,称为执行机构。 所谓“工艺动作过程的构思与分解”,是指:从机械运 动系统的功能出发,根据工作原理构思出工艺动作过程,并 将工艺动作过程分解成若干可实现的执行动作,形成一系列 执行动作的时间序列。
功能合成是指将分功能与基本功能合成简单、明确的功能 结构。
二、举例
如: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总功能是:将粉煤加入转盘的 模筒内,经冲头冲压成蜂窝煤。
为了实现蜂窝煤冲压成 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必 须完成五个分功能: ①粉煤加料; ② 冲头将蜂窝煤压制成型; ③清除冲头和出煤盘的积屑 的扫屑运动; ④将在模筒内的冲压后的蜂 窝煤脱模; ⑤将冲压成型的蜂窝煤输送。
指设计者根据设计任务书和已知 条件,通过建立功能结构、确定 工作原理、工艺动作过程的构思 与分解、机构的选型以及方案评 价等步骤,形成机械运动系统方 案的全过程。
机械产品的设计一般要经过产 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 施工设计等几个阶段。通常,方案 设计是核心,它决定产品性能、 成本及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自动钻床为例。图a所示为半自动钻床的结构简图,其功 能自动钻孔可分解如图b所示四个分功能(或子功能)。
自动钻孔
功能结构的建立步骤:
1. 确定总功能 在此阶段,设计者从设计任务出发,通过对机械运动系 统进行合理的抽象来确定设计任务的核心,最终提炼出实现 本质功能的解——即总功能 。 2. 功能分解 功能分解是指将总功能分解为若干个分功能(或子功能), 再将分功能继续分解至不可再分的基本功能。 3. 功能合成
2.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
一般来说,转动副易于制造,易于保证运动副元素的配合 精度,且效率较高;移动副制造较困难,不易保证配合精度, 效率低且易自锁或楔紧,故一般只宜用于作直线运动。采用带 高副的机构,较容易实现执行构件的运动规律和轨迹要求,但 是高副元素的曲面加工制造比较麻烦,而且高副元素容易因磨 损而造成运动失真。 根据这三种运动副的特点,在机构选型时,应优先采用转 动副,而且常以转动副或高副代替移动副。
2)如用气吸原理,在底部 用气吸法吸出料板的边缘, 然后夹走
3)如采用机械推拉原理,将料 板从底部推出,然后夹走。
4)如采用摩擦传动原理,用摩 擦板从顶部推出一张料板,然 后夹走。
5)如采用摩擦传动原理, 用摩擦轮将料板从底部滚出, 然后夹走。
由上可知:1)实现同一功能要求的工作原理有许多,2) 对各种可能的功能原理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选定既能满足机械 的功能要求,工艺动作又简单的最佳工作原理。 这就是确定机械运动系统工作原理的基本思路。
4. 减少机器工件行程和空程时间
在不妨碍各执行构件正常动作和相互协调配合的前提下, 尽量使各执行机构的工作行程时间互相重迭,工作行程时间 与空行程时间互相重迭、空行程时间与空行程时间互相重迭, 从而缩短工件加工循环的时间以提高机器的生产率。
§ 4.5 机构选型及其系统组成
一、机构选型 机构选型是指根据执行机构中执行构件的工艺动作要求 来选用机构类型,一般来说满足同一执行构件的工艺动作机 构有多种,这需要对多种机构进行对比和评价,最后寻求最优 解。 表4.2所示为能实现常见工艺动作的执行机构。
连续旋转运动
旋 转 运 动
间歇旋转运动
往复摆动
往复移动 直 线 移 动
曲柄滑块机构、移动导杆机构、正弦机构、 压缩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冲床 正切机构、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齿轮齿 冲头的冲压运动、插齿的切削 条机构、螺旋机构、某些组合机构等 运动等 棘齿条机构、摩擦传动机构、从动件作间 歇往复运动的凸轮机构、利用连杆曲线的 圆弧段实现间歇运动的连杆机构等 棘齿条机构、液压机构等 利用连杆曲线实现预定轨迹的多杆机构、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齿轮——连杆组 合机构、行星轮系与连杆组合机构等 齿轮插齿机的让刀运动、轻工 自动机中供料机构的间歇供料 运动等 刨床工作台的进给运动等 捏面机的捏面爪的运动、电影 放映机抓片机构中的抓片爪的 运动等
总功能分解,建立功能结构
构思新功能原理
工作原理设计
构思新运动规律
工艺动作过程构思和分解
改变机构型式
机构选型及组合 执行系统协调设计(运动循环图设计) 机构尺度设计
改 变 设 计 策 略
改变机构参数
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方案评价与决策 不满足要求
绘制机械系统运动简图
§4.2 机械运动系统功能结构的建立
实现常见工艺动作的执行机构
执行构件运动形式 实现运动形式的常用执行机构 双曲柄机构、转动导杆机构、齿轮机构、 轮系、摩擦传动机构、挠性传动机构、双 万向联轴节、某些组合机构等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等 曲柄摇杆机构、摇块机构、双摇杆机构、 摆动导杆机构、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某 些组合机构等 实际应用举例 车床、铣床的主轴以及缝纫机 的转动等 自动机床工作台的转位、步进 滚轮的步进运动等 颚式碎石机的动颚板的打击运 动、电风扇的摆头运动等
§ 4.1 机械运动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
一、机械运动系统的概念
在工程上,机械系统通常是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 行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我们将传动系统与执行系统统称为“机械运动系统”,亦 称为“机构系统”。
所谓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是指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 设计。
机械运动系统的方案设计:是
一、 机械运动系统功能结构的建立 一台机器所能完成的功能,则称为机器的总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要设计的机械产品往往比较复杂,难 以直接求得满足总功能的功能原理方案,因此必须采用系 统分解的原理将总功能分解为多个分功能(或子功能), 再分别对这些较简单的分功能求解,最后利用组合的方法, 可以得到满足总功能的多种解决方案,以便评价选用,这 就是功能结构分析的目的。 其建立方法可用下图表示。
负压吸力
流体摩擦
磁吸力
简 图
特 点
用途广
简单
可靠性较 差
耗能较大
多条件限 制
较小物体
三、功能原理求解实例
如洗衣机:在不损伤衣物的前提下,将赃物从衣物上分离 出来。要实现此功能,其原理有: 1)揉搓原理:要设计模仿人手的机械手,难度大 2)刷擦原理:很难把衣物各处都刷洗到 3)捶打原理:易损坏衣物 4)漂洗原理:利用一个波轮在水中旋 转,形成涡流来翻动衣物,达到清洗的 目的。这就是著名的“漂洗原理”,它 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安全可靠。
二、工艺动作过程构思与分解的基本原则 1. 工艺动作集中与分散原则 所谓工艺动作集中原则,是指工件可以采用多个执行构 件同时完成几个执行动作,以达到提高机器生产率的目的。 例如自动切书机就是采用了多刀、多面、多个执行构件同时 完成切纸过程,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所谓工艺动作分散原则,是指将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分解 为若干工艺动作,并分别用不同的执行机构来完成。由于工艺 动作分散,执行机构完成每一工艺动作的动作较为简单,这样 也可以提高机器的生产率。 从表面上看,工艺动作集中原则和工序分散原则是矛盾 的,但其实目的是一致的,集中是为了提高机器生产率,分 散也是为了提高机器生产率。 总之,工艺动作能集中就尽量 集中,若集中有困难就采取分散。
二、确定功能原理的基本方法 由于实现同一功能要求的工作原理有许多,因此功能原理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目前确定功能原理的基本 方法有:
1.传统的辅助法
(1) 文献检索 法 :文献来源包括专业书刊、专利产品说明等。
(2) 仿生法:从自然生物系统中引出具有多种用途而技术上新 颖的解。 (3) 类比考察法:将系统与类比物进行比较以启发求解。 (4) 实验研究法:包括模型实验、样机实验等。
间歇往复移动 单向间歇移动 曲线运动
二、机构选型的基本原则 1. 结构最简单、运动链最短 从运动输入的原动件到运动输出的执行构件间的运动链 要最短,使构件和运动副的数量尽可能地少。这样不仅可以 减少制造和装配的困难,减轻重量,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 减少机构的累积运动误差,提高机械的效率和工作可靠性。 因此,在选型时,往往选用结构简单的近似机构,而不用 理论上没有误差但其结构复杂的机构。例如图所示的是两种能 实现E点直线运动的机构,其中图a所示是利用铰链四杆机构中 连杆上E点的近似直线轨迹来实现直线运动的。而图b所示的平 面八杆机构则是一种理论上能精确实现E点直线运动的机构。
图a所示为用转动副D代替移动副D′的近似直线运动机构; 图b所示则是用高副G代替移动副C的导杆机构。
3. 原动件的选择有利于简化结构和改善运动质量 目前机器的原动机大多采用电动机,也有采用液压缸或气缸。 在有液、气压动力源时,尽量采用液压缸或气缸有利于简化传动链 和改善运动质量,而且具有减振、易于减速、操作方便等优点,特 别对于具有多执行构件的工程机械、自动机,其优越性更为突出。
4. 机构的虚约束应尽量少 在机构设计中,采用虚约束,这对机构的制造和装配提出 相应的精度要求,若由于尺寸不准确,使原来的虚约束变成 实际约束,从而造成卡死现象或引起构件的破坏。因此,在 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带有虚约束的机构。 5.使执行系统具有良好的传力条件和动力特性 对于高速机械,机构选型要尽量考虑其对称性,以求得惯 性力的平衡和减小动载荷。对于传力大的机构要尽量增大机构 的传动角或减小压力角,以防止机构的自锁,增大机构的传力 效益,减小原动件的功率及其损耗。 6. 经济性和使用性能 所选用的机构应易于加工制造、经济成本低,应能使机器 操纵方便、容易调整且安全耐用,还应使机器具有较高的生产 效率和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