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和古希腊科学技术的比较古中国和古希腊科学技术的比较摘要:从地理,文化,内容,实质,特点以及发生过程和与社会的互动等方面对两种科学技术进行比较。
一、地理方面。
以古中国为代表的河流文明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海洋。
文明由于发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两种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人类分工的自然基础,它造成了各地域、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类型。
而不同生产方式的差异,不仅了导致文化类型的不同,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各地域人群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河流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区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故农业往往很发达。
河流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本形态,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也派生出了河流文明下的民族心理:即和平自守,重于防卫,稳定持重。
这些心理特点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使处于封建社会中的中国科学技术有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并且维系了长期的政治稳定,但它的缺点却又是不容置疑的。
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河流文明注定了它的人民稳定但不思变革,防卫却不愿出击,和平却不具冒险精神。
这也导致了中国在固步自封、科学技术没落的近代遭受了一系列的外来侵略。
海洋文明中的海主要是指地中海,处于欧、亚、非大陆之间的陆间海。
簇拥地中海的陆地,森林茂密,丘陵遍布,土地贫薄,不适和农作物的生长。
但其地陆海交错、港湾纵横,海面大多是波平浪静,确为地中海人航行海上从事商贸活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因此,处于地中海的古希腊便自然选择了海洋为文明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便利的海洋运输又推进了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于是开拓海外市场、向外扩张便成为了海洋文明下的希腊人注定要做的事情。
海洋文明中的航海业和海上贸易十分发达。
它活力强劲,具有发展和变化的前沿性和跳跃性,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生长壮大起来。
海洋文明造就了西方近代的战略文化,它以“生存竞争”、“弱肉强食”作为生存的基本法则,这也使他的人民形成了侵略性强、用于作战的性格,对他们来说,世界属于强者。
河流文明和海洋文明培养出的民族性格,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对发展科学技术的不同态度和不同模式。
二、文化方面。
说到古代文化,神话故事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大神们都是崇高和圣洁的,诸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都具有崇高的道德,他们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并且尊贤重能,在个人的私生活方面非常检点。
这恰恰与古希腊的大神们相反。
众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羁,拈花惹草,在神界与人间留下了一大串风流债;阿喀琉斯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导致了希腊人在特洛伊的惨败,这种结果是中国人无法理解和原谅的,也是中国神话中的尚德精神所不允许的。
可见,中国的文化是有着道德的强力限制,而希腊的文化更加的自由。
正是这种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对科学技术自由发展的影响,使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比于希腊更加狭窄。
换言之,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种文明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的宽和窄。
三、古中国和古希腊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
(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最发达的。
大部分时间的封建大一统局面,从客观上保证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在秦汉至宋元时期创造了远远高于西方的科学文化,成为了这一时期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中信。
正如李约瑟所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成就,构成这一独特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桂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和水利工程三大技术,以及世界闻名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
1、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观测和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连续性、资料保存的完整性是世界绝无仅有的。
《汉书·五行志》上的太阳黑子记录,早于欧洲8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出自公元前4世纪中叶战国时期的甘德和石申两人之手,他们各自记录了数百颗恒星的方位。
而西方17世纪望远镜发明之前没有一幅星图载星超过1100颗。
精密的仪器是精确观测天象的基础,我国古代天文仪器也达到了很高水平。
如东汉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文仪,宋朝苏颂建造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计时和表演功能于一身。
元代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其设计和制造水平在世界上领先了300多年。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主要目的在于制定较好的历法,我国天文历法之多为世界第一。
商代时即有置闰的方法。
南宋时的"统天历"回归年长365.2425 日,比欧洲人达到此精确度早了近400 年。
而中国古代关于宇窗结构的理论,在公元1~2世纪时先后出现了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三派,但可惜的是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宇宙模型。
2.数学古代中国的数学发展源远流长,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概念和体系。
宋元两代是我国数学发展的高峰,之后逐渐衰落。
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是我国最早的天文数学著作,其中已有勾股定理和比较复杂的分数运算。
成书于公元1世纪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书中载有246个应用题及其解法专涉及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的分数四则运算、比例算法、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测量问题,以及负数概念和正负数加减法则的提出,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等,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九章算术》在古代一直作为我国数学的典范,其影响犹如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之于西方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如三国时期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创造了割圆术,提出初步的极限概念南北朝的祖冲之求得π值在 3.1415926至 3.1415927之间,或为355/113,比欧洲人提出相同的精确度的π值早近一千年。
南宋秦九韶发展了增乘开方法,他在《数书九章》一书中提出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和一次同余式理论。
这些研究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随后的几百年才被西方发现和应用。
3.医药学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居各门科技著作之首,现存约8000多种仅文献丰富、分科齐全,而且医理独特,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春秋战国时成书的《黄帝内经》, 是我国第一部最重要的医学著作.该书总结了先秦医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的自然哲学思想,形成了一套脏腑和经络学说,成为影响我国古代医学的传统特色。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把《内经》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具体、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了"辨证施治"的临床医学理论基础。
汉代时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有365 种药物。
以后历代医药学家继续进行药物学研究, 形成"本草学"。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方剂11000 个,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矿物、天文等多种学科,是世界科技史上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自春秋到战国,我国建立了一个包括中医学、中药学、脉学、针灸学、外科学和骨科学的一整套医学理论。
同时,民间也涌现了一大批医学家,如扁鹊,开创了我国古代医学学派之先河;华佗,创造了全身麻醉术,比西方早了1600 多年。
4.农学中国古代农业发达,技术发展全面,一直处于古代世界的领先水平。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一些学者和官员重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概括和总结,并撰写了大量的农学著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
公元6世纪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
全书共92篇,包括农作物栽培育种、果树林木育苗嫁接、家畜饲养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
书中所载一些农学和生物学知识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达1000多年。
此外,、《汜胜之书》、《农书》《荔枝谱》等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著作。
同时,中国古代的农业机具,如龙骨水车、水碾、牛转连磨等在西方产业革命之前也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5.地学技术方面:1.陶瓷技术陶瓷史我国伟大发明之一,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科技与艺术的结晶。
据考古发现,早在 1 万年前中国人就已制造陶器。
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出现了以高岭土制成的白陶,以后逐渐发展成为瓷。
4东汉时期制瓷技术已渐趋成熟。
唐宋时期的青姿称盛一时,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 的美誉。
宋元时期制瓷工艺技术达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无论在瓷器的胎质、釉料、纹饰,还是在瓷窑结构和烧制技术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离。
明清时期是制瓷业高度发展的阶段,精致白釉烧制"窑变"袖色,以及各种彩瓷的制造是这一时期制瓷技术的重大成就,推出了大量精品和传世之宝。
中国的瓷器早在隋唐时期即远销国外,10 世纪以后制瓷技术陆续传到亚洲一些国家。
欧洲人则是在15世纪下半叶学会制瓷的。
2.丝织技术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曾以“丝绸之国”闻名于世。
古代纺织品种花色众多,以丝织品水平最高,又可分为绫、罗、绸、缎、绢、锦等品种。
我国的丝织物在公元前 4 世纪就远销国外,公元5~6世纪间波斯曾派专人来我国学习,其后丝织技术才又传到欧洲。
3.建筑技术和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风格独特。
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
唐代长安城, 明清两代的北京城,其建筑的宏伟、规划的严整,代表了我国古代都市建设与宫殿建筑的高超水平。
我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特点,山西应县宋代木塔,高达67.31 米,经历近千年的风雨和多次地震,仍完好屹立,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构架结构建筑。
我国古代许多桥梁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也表现出了形式多样、构思精巧、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建筑技术。
如隋代工匠李春设计的河北赵州桥, 采用了"敞肩拱"桥形,比国外要早1200 多年。
北宋时期福建泉州建洛阳桥,先抛石入海筑堤,又种妨以固基,建成长为834 米的大桥使用至今。
战国时李冰父子带领修建的四川都江堪,在总体布局、堤坝修筑、水道疏浚、就地取材、灌溉与防洪兼顾等方面,都相当完善、科学。
郑国渠、黄河千里大堤以及南北大运河也都体现出了我国在建筑与水利工程方面的杰出成就与创造力。
至于四大发明,无需赘述,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在传入西方后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遗憾的是,四大发明在中国却没有起到它们应有的作用。
(二)古希腊的科学与技术、1、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古希腊人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那时自然科学都包括在哲学里,称为自然哲学。
古希腊自然哲学主要有三个流派,即: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德谟克利特学派。
米利都学派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某种基本的东西演化而来;毕达哥拉斯则认为数才是万物的本源,并气度雍数学关系来解释自然现象;而德谟克利特学派,也称原子论学派,则第一个提出了关于原子核虚空学说,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原子和虚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