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办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特色办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特色办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所优质学校的发展,大多经历成熟、特色、卓越三个重要阶段。

将学校建设和成长过程中有价值导向的经验加以选择,构架生成,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并在其引领下确保学校工作整体升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发展必须在特色办学之路上找准定位,用特色改变学校的气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的“内涵式突围”。

一、办学特色选择,以理念为引领什么是学校特色?古人云:“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或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方面就是学校特色。

它是一所学校发展进程的一个个性表现。

在初创阶段,从显性层面上看,学校特色是指工作某一方面优于其它方面,也优于其他学校办学业绩。

在成熟阶段,从隐性层面上看,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一种学校精神、办学风格和文化传承,特色学校就是生命化的学校。

那么,学校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办学特色。

第一,梳理学校办学历史,总结学校办学经验,升华并形成学校特色。

第二,聚焦学校现有优势,提炼拓展为学校特色。

第三,明确学校存在问题,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以文化为核心完善学校特色。

第四,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内化建设发展特色。

第五,在学校已有“特殊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和深化学校特色,以此保证学校特色从有到优。

吉林市江机第二小学是一所老兵工企业的厂办校,很久以来企业效益晴雨表就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教学设备落后引发的资源馈乏,因学校年久失修引发的破烂不堪,因工资拖欠引发的收入菲薄如三座大山压在学校头上。

在学校面临倒闭还是绝境逢生的决择中,学校于2001年引入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于2003年提出“构建学习型学校,为学生40岁奠基厚重”的办学理念。

其理念带领学校走过2003~2004年的一无所有的生存阶段,2005~2007年的励精图治发展阶段,2008年划归龙潭区后可持续发展阶段。

其理念引领学校在艰难困境中提升精神力,探讨思维新模式;在系统思考中提升管理力,构筑发展新蓝图;在建立愿景中提升竞争力,打造生命共同体;在改善心智中提升教育力,重塑学校价值观;在自我超越中提升学习力,活出生命的意义;在团队学习中提升创新力,激活群体的智慧;在学习经营中提升和谐力,追求卓越的发展。

在理念深化运行的进程中,我们认识到如果说引领学校发展踏上快车道的办学理念是根,它支撑着学校精神大厦、文化方向,那么让师生幸福快乐成长、活力四射的办学特色就是叶,它彰显着学校培养目标、动机、行为。

2006年学校从理念深化角度,从关注师生生命价值、生命成长的角度,提出了以“激发生命活力,成就幸福人生”为主旋律的办学特色——生命教育,确立了在实施生命教育中以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四个文化建设为着眼点,力求将学校各项管理中蕴含生命成长,教师队伍建设中提升生命质量,学生能力培养中促进生命全面发展,和谐家庭建设中点化家长的精神生命,进而实现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这一目的。

理念引领下的办学特色完善了学校文化传承,凸显了学校办学目标,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办学特色构架,以文化为核心对特色的理解,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

有的认为把学校个别突出的“强项”表现出来就是特色;有的认为效果显著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就是特色;也有的认为办学效果好,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才能谈得上形成特色……在认识层面上的混沌,也导致了实践层面上的错乱。

有的把硬件当特色,认为学校有超前的硬件设施和高质量的教师便是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学校;有的把“点”当成特色,将个别学生的突出成绩看成是学校特色的标志;有的把历史当成特色,对于学校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绩只知传承虚名,没有创新;有的把时髦当特色,盲目跟风,经常转舵;也有的把外在形式当特色,注重学校的外包装,但缺乏内涵,只是停留在表面等等。

我们认为上述内容只能成为学校特色项目或学校特点,特色学校建设与发展学校某一方面的特色是有区别的,应该是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追求。

一个特色学校应该具有文化属性,能让人清楚地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它在我们身边,弥漫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

如沈正元先生所说,“特色学校实质上就是一种整体性的学校文化模式,是学校文化长期积淀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学校,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特色学校建设应该是在学校教育哲学指导下整体构架的,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环境建设中,最终目标是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幸福生活。

吉林市江机第二小学在以“激发生命活力,成就幸福人生”为主旋律的生命教育办学特色运行中,形成了以价值领导、人文和谐、文化自觉、无为而治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文化,落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管理精髓。

学校一是开展了《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优质名校》、《如何做现代型教师》等学习、讲座活动。

二是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和谐班组评优”活动。

“感动江机二小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打造家文化,“优秀家属”评选活动,学校设计了传承文明、奠基厚重的生命教育系列文化流程,出台了系列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规章制度。

全体教师在润物无声的学校文化熏陶下,核心精神、师德修养、综合能力、生命价值得到长足提升。

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中,结合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学校拓展了以“师德高尚,智慧教学,特色彰显,反思成长”为主旋律的教师文化,升华“宝剑锋从磨砾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教师精神。

关注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阳光教师团队;重点解决教师职业幸福的问题。

导航教师理想,播下职业幸福的种子;强化教师培训,打好职业幸福的基础;塑造教师精神,浇灌职业幸福的花果;提升教师的品位,收获职业幸福的果实;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重视发掘名师资源,发挥其文化引领效应。

一是以教师为本,提供针对性的教师个体研修服务;二是同伴互助,提供针对团队的协作式学习服务;三是专业引领,提供与梯队专家交流的服务平台;四是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研修互动,引导教师走出校本研修的局限。

学校在生命教育中完善了以“阳光自信,品行俱佳,思维灵活,素质综合“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文化,升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竞争精神。

在启动生命教育中,让课堂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让德育从政治说教到生活育德,让教学从知识课堂到情知互动。

开展打好生命底色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发展,从而激发生命潜能,捍卫生命的尊严,唤起生命的热情,实现生命的价值。

学校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应该给予学生“六基”的课程理念,给予学生养成良好的四个习惯,以文明班级申报、文明个人评选为激励手段,以秩序示范班、环保示范班为评价标准,促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外化到内化,进而提升生命品质。

在全面实施生命教育的进程中,学校拓宽了以“提升素质,心系教育,以身示范,培塑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家长文化,升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泥精神。

学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开展感恩生命,让生命灿烂活动。

家长学校一是采取分段集中讲座方式,及时下发各种辅导资料。

从生命教育、心理疏导、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方面对家长进行辅导。

二是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班主任、家长及时填写家校联系册、家教日记,在互动中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氛围,进而实现家庭教育引领学生实现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回归,形成生命发展的自觉。

以四个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生命教育办学特色,确保学校实现文化自觉是学校崛起的奠基石,文化自信是学校发展的风向标,文化自强是学校成功的加油站。

三、办学特色生成,以课堂为阵地特色品牌建设的过程一方面折射出公众社会对学校的印象与评价,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学校文化丰富了学校特色品牌的内涵,学校特色品牌展现了学校文化的魅力,这是有形而上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特色品牌建设过程就是学校常规工作的实施过程,学校特色建设只有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才不会流于形式。

这样一个“上天入地”的工作就是特色学校的生成。

为此,学校将生命课堂作为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在激发“教”、“学”活力,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中,我们做了如下四方面工作:1. 深化专题活动,以研修文化为引领点亮生命课堂的灵动。

学校在激发“教”、“学”活力,构建生命课堂的校本研修进程中,关注教师生命质量,优化教师职业生命的载体,呼唤教师专业生命的回归,形成了以“主题培训—专业引领、年段教研—同伴互助、教学竞赛—自我反思、小课题研究—智慧成长”为内容的生命课堂教师研修模式。

主要通过“我的问题我面对”校本培训、“我的教研我做主”校本教研、“我的课题我体验”校本科研主题活动来呈现。

2. 实施质量提高工程,以质量文化为核心凝聚生命课堂的厚重。

学校在激发“教”、“学”活力,构建生命课堂的进程中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建构了书香班级—奠基厚重、单项检测—质量品牌、学科特色—彰显个性、有效评价—培养能力的生命课堂质量模式,完善了以检测——指导——反思——提高为内容的质量跟踪模式。

3. 开展校园文化节,以校本文化为特色丰富生命课堂的色彩。

学校在激发“教”、“学”活力,构建生命课堂的进程中开展了书香文化节、英语文化节、“轻轻松松我能行,快快乐乐大家测”学生单项检测活动,丰富、拓展了生命课堂的内涵。

4. 打造核心精神,以评价文化为杠杆再现生命课堂的魅力。

学校在激发“教”、“学”活力,构建生命课堂的进程中全面落实《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教学质量目标要求》,建立《首席教师评价标准》,创设了“教学质量奖”,教学质量“同比提高奖”。

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开展有效教学的学生评价。

生命课堂中的学生评价,我们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评价:书本摆放有序,上课倾听有效,坐姿端正挺拔,本簿整洁规范,书写干净美观,这些习惯滋养着学生的心灵,伴随孩子形成生命教育中倡导的优雅品质。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倾听表达,思维发展,读书积累等方面。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团队合作中的小组表现评价,质疑解惑能力的评价,挑战自我的发展评价等不同形式。

注重学生打好生命底色的评价: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的感悟评价、学与做的体验评价、社会实践活动收获评价等。

激发“教”、“学”活力,构建生命课堂的进程中激活了教师潜在的提升的能量,激活了学生潜在的成长的能量。

生命教育成就了教师的幸福,成就了学生的幸福。

吉林市江机二小在“构建学习型学校,为学生40岁奠基厚重”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在全面实施“激发生命活力,成就幸福人生”为主旋律的办学特色——生命教育的进程中,学校办学品质整体升位,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综合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