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X”服务业发展规划》《X市“X”规划纲要》,牢牢抓住“X”服务业发展良好机遇,不断挖掘服务业发展潜能,有效解决影响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全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但还存在发展整体规模不大、内部结构不优、有效供给不足、投资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在破解各种因素制约中加快发展,使服务业在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支撑全市追赶超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三个X”建设。
充分发挥X区位交通、环境资源、产业基础、历史人文等优势,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拓展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集聚发展、项目带动、品牌引领、产城融合,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推进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在打造经济升级版中实现服务业提档升级,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发展体系。
(二)目标任务。
扩大总量。
“X”时期服务业年均增长13%以上,到X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优化结构。
到X年,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全域旅游、健康养老、房地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显著提高。
集聚发展。
培育建设一批具备较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创建品牌。
切实发挥优势,着力将X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养生胜地,打造X 休闲之都品牌。
三、突出重点,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X”期间,服务业发展要牢牢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挖掘自身潜力,重点是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拓展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目标。
(一)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现代物流。
加快西武高铁、X高铁和X支线机场、县区X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尽早开工建设,加快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区域性航空货运物流配送基地、集装箱陆路货运口岸,建设“一带一路”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结合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建设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设施先进、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现代物流(快递)园区,引进和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现代物流(快递)企业,引导其向园区集聚,以发展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冷链运输为重点,打造区域物流产业集群。
积极构筑省内外城市间货运公共信息平台,货运配载中心等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信局、交通局、规划局、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X高新区管委会)2.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中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深入推进X、X、X、X等中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
依托众品网、逛集网、X特产网等搭建本地化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平台,加快必康、森弗、君威等电商综合体和邮政快递集散中心建设。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中心,整合利用现有商业设施、邮政便民服务设施,加强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建设。
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围绕特色农业、新型工业,重点打造核桃、板栗、食用菌、中药材和金属非金属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网上购销、订单营销、定制服务等线上线下业务。
大力拓展大宗矿产品网上交易、工业品网上定制,深化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在全市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全覆盖。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局、农业局、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X高新区管委会)3.金融服务。
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X 洛,探索成立X地方性银行,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组建金融信息发展公司。
完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各类金融组织体系,利用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政策,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和X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直接融资和并购重组。
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扩大股权投资规模,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引导银行金融机构“脱虚向实”。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发针对“三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积极支持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基金管理等公司,培育壮大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电商金融等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
(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人行X中心支行、X银监分局,各县区政府、X高新区管委会)4.信息服务。
推进干线传输网、“三网融合”、光纤“进区入户”工程,着力构建宽带X和数字X,加强系统运行维护、设计开发、集成测试、数据处理等领域信息服务技术研发,促进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和数字农村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宽带网络。
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整合政务和民生服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X和智慧X建设。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服务业态,推进产业重组和供应链创新。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政府政务信息化办、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X高新区管委会)5.研发设计。
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契机,整合X园区、X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现有资源,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打造“一区两园(X高新区+X园区、X园区)、一院多点(材料院+县域工业集中区)”的科技研发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
鼓励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来商设立区域研发中心,加快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支持生物医药、钼钒钛新材料等产业做大做强。
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促进研发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大力培育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的“瞪羚企业”,推动研发设计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步伐。
到X年,培育20家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打造5家以上基于“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质监局、市药监局,各县区政府、X高新区管委会)(二)拓展优化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1.商贸流通。
结合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商业网点,引进建设一批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商贸中心、购物广场及城市商业综合体、连锁店、专卖店,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
规划建设城市特色商业街区和大型文化休闲娱乐中心,搭建夜间消费的平台,拓展消费空间。
抓好商贸流通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商贸服务品质。
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核桃、板栗、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批发交易市场,扩大农超对接规模。
引进高端家居家电名品企业,提升家具建材供给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工商质监局、市药监局,各县区政府、X高新区管委会)2.住宿餐饮。
积极发展星级酒店、绿色饭店、主题饭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住宿业态和有机餐饮、特色餐饮、农家乐等餐饮模式,大力推进住宿餐饮业连锁化经营、品牌化发展,提高住宿餐饮服务的文化品味和绿色安全保障水平,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业发展新格局。
规划建设集“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及健康、养老、看护等大众化服务网点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示范中心和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打造便民服务生活商圈。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X高新区管委会)3.全域旅游。
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全面启动X、X、X、X等X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发旅游演艺、旅游体验等互动产品,加大富含X文化创意的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力度,强力推进现有景区提档升级,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结合商药小镇、音乐小镇、文创小镇、核桃小镇、原乡农旅小镇等X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建设,开发一批集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养生度假、运动健身、康体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滞留性旅游产品,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搭建旅游在线、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等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品质。
组建X旅游集团,构建相互连通、相互合作的旅游网络体系,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到X年,力争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
(牵头单位:市旅发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广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X高新区管委会)4.健康养老。
依托X良好的区位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等优势,通过发展医疗服务、中医药产业、健康管理、健康信息、保健产品五大健康服务产业和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康体养生、老年用品五大养老服务产业,建设面向公众的医疗、养老服务机构,打造全市医疗养老服务融合示范区;将养生养老、旅游度假、居住地产、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面向全省的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创新区;支持大型医疗机构在X 设立分支医院、康复中心等机构,支持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开发医疗旅游、康复疗养、保健食品、健康咨询等产业,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建设面向全国的生态旅游康复疗养集聚区;充分挖掘“商药”文化内涵,打造“商药”品牌,运用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中医商药”的发展策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医商药产业文化传播区。
(牵头单位:市卫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文广局、市旅发委、市药监局,各县区政府、X高新区管委会)5.家庭服务。
完善社区服务网点,扩大医疗健康、家政保洁、居家养老、看护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供给,推进社区安保、配送、房地产中介、搬家服务等生活性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增加社区服务场所,招商引进大型家庭服务企业进社区设立连锁便民站点,发展标准化门店,在乡村建立综合性服务网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创建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培育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发挥对城乡生活性服务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各类院校毕业生进入家庭社区服务业领域就业创业。
到X年,标准化社区家庭服务覆盖率达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