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3 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1 卷解析版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已知集合 A={x|x2-2x >0},B={x| - 5 <x < 5},则 () A 、A ∩B= B 、 A B=R C、B AD 、A B【答案】 B ; 【解析】依题意Ax x 0或x 2 ,由数轴可知,选 B.【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 2.若复数 z 满足(3 -4i)z =|4 + 3i | ,则 z 的虚部为 ( )A 、- 4 (B )-【答案】 D ;45( C )4 (D )45【 解 析 】设z a bi , 故 ( 3 i 4 )a( b i ) 3a 3b i 4a i 4b 4, 所3i 以3b 4a 0 3a 4b 5,解得4 b.5【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 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 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C 、按学段分层抽样D 、系统抽样【答案】 C ;【解析】不同的学段在视力状况上有所差异,所以应该按照年段分层抽样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随机抽样,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已知双曲线C:2 x 2a- 2 y2b=1(a >0, b >0) 的离心率为5 2,则 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y=± 1 4x(B )y=± 1 3x(C )y=± 1 2x( D )y=±x【答案】 C ; 【 解 析 】e2 2c b 1aa5 2, 故2b2a1 4, 即b a1 2, 故 渐 近 线 方 程 为b 1 yxx.a 2【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基本性质,考查学生的化归与转化能力 .5.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 ∈[ -1,3] ,则输出的 s 属于 ()12 页1页,总试卷第A、[ -3,4] B 、[ -5,2] C、[ -4,3] D 、[ -2,5] 【答案】A;【解析】若t 1,1 ,则S 3t 3,3 ;若t1,3 ,2S 4t t 3,4 ;综上所述S3,4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算法框图,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cm,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A、50033 B、866cm33 C、1372cm33 D、2048cm33cm【答案】A;【解析】作出该球轴截面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依题意BE 2,AE CE 4 ,设D E x ,故AD 2 x ,因为AD2 AE2 DE 2 ,解得x 3,故该球的半径AD 5 ,所以4 5003V R .3 3试卷第 2 页,总12 页【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球体的体积公式,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7.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S m-1=-2,S m=0,S m+1=3,则m=( ) A、3 B 、4 C 、5 D 、6【答案】C;【解析】m(m 1)a 2,a 3 ,故d 1;因为S m 0 ,故ma1 d 0 ,故m m 12m 1a ,因为12 a a 1 5 ,故m ma a 1 2a1 (2m 1)d (m 1) 2m 1 5,即m 5 .m m【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考查学生的化归与转化能力. 8.某几何函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 )A、16+8 B 、8+8C、16+16 D 、8+16【答案】A;【解析】上半部分体积为V1 2 2 4 16 ,下半部分体积12V 2 4 8 ,22故总体积V2 16 8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三视图以及简单组合体的体积计算,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9.设m 为正整数,(x +y) 2m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a,(x +y) 2m+1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若13a=7b,则m=( )A、5 B 、6 C 、7 D、8【答案】B;【解析】ma C ,2mmb C ,因为2m 1m m13C 7C ,解得m=6.2m 2m 1【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以及组合数的计算,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试卷第 3 页,总12 页10.已知椭圆2x 2a +2y 2b=1(a>b>0) 的右焦点为 F(3,0) ,过点 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两点。

若 AB 的中点坐标为 (1 ,- 1) ,则E 的方程为()A 、2x 45+2y 36=1 B 、2x 36+2y 27=1C 、2x 27 +2y 18 =1 D 、2x 18 +2y 9=1【答案】 D ;【解析】设A( x , y ) 、 B( x 2 ,y 2 ),所以1122x y 11 22 a b 2 2xy2 222 ab1 1,运用点差法,所以直线AB 的斜 率 为k2 2b a, 设 直 线 方 程 为2by 2 (x 3) a,联立 直 线 与椭圆 的 方 程222224(ab )x6b x 9b a0 ,所以26b xx1222a b2 ;又因为 2 2 9a b,解得29, 2 18 ba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化归与转化能力.11.已知函数 f(x) =22 0 xxxln(x 1)x 0,若| f(x)| ≥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 0]B 、(-∞, 1]C、[ -2,1]D、[ - 2,0]【答案】 D ;【解析】作出函数图像, f (x) 在点( 0,0 )处的切线为制定参数的标准;当 x 0 时,2g( x) f (x) x2x , g x x , ' ( ) 2 2 ' ( ) 2 2 g , 故 a 2 ; 当 x 0 时 ,'(0) 2'(0) 2'1 g( x) f ( x) ln( x 1,)g (x) x1,由于 g( x) 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斜率都要大于a ,故 a 0 ,综上所述, 2 a 0【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12.设△ A n B n C n 的三边长分别为 a n ,b n ,c n ,△ A n B n C n 的面积为 S n ,n=1,2,3, , 若 b 1>c 1,b 1 +c 1=2a 1, a n +1=a n ,b nA 、{S n } 为递减数列+1=ca nn 2, c n +1= b a nn 2,则( )B 、{S n } 为递增数列C 、{S 2n -1} 为递增数列, {S 2n } 为递减数列D、{S2n-1} 为递减数列,{S2n} 为递增数列【答案】B;【解析】因为 b c ,不妨设1 14a 2a1 1b ,c,1 13 31 3p (a b c) a ;2 2试卷第4页,总12 页故3a a a5a1511112S a;1122661224a a a a11511733a a,b a,c a,21212126263a a2a a611112S a;2122336显然S2S1;同理,a a,3154a a119b a,212834a a117c a,31283a a3a5a352 1111S a,显然S3S2.31228816【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创新型数列,在解题的过程中构使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进行计算,考查学生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二、双选题(题型注释)三、判断题(题型注释)四、连线题(题型注释)五、填空题(题型注释)13.已知两个单位向量a,b的夹角为60,c ta(1t)b,若b c0,则t_____。

【答案】2;t【解析】ta b(1t)b b0,故(1t)0,故t2.2【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14.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23a n+13,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 n=______.【答案】n1a(2);n22【解析】当n1时,a11;当n2时,11a S S a a,故n n n n n33anan12;所以n1a(2).n【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数列的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化归与转化能力.15.设当x=θ时,函数f(x)=sinx-2cosx取得最大值,则cosθ=______25【答案】;5试卷第5页,总12页【解析】cos 225 55.【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三角恒等变换,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16.若函数f(x)=(1-x2)(x2)(x2+ax+b)的图像关于直线x=-2对称,则f(x)的最大值是______.【答案】16;【解析】依题意,f(x2)为偶函数,22f(x2)(x4x3)x(a4)x42a b展开式中3x的系数为8a,故a8,x的系数为284b11a,故b15,令f x,得'()0'()0362720x x x,由对称轴为-2可知,将该式分解为2(x2)(x4x1)0,可知其在52和52处取到最大值,带入f(x),可知最大值为16.【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考查学生的化归与转化能力以及基本运算能力.六、综合题(题型注释)七、探究题(题型注释)八、解答题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ABC中,∠ABC=90°,AB=3,BC=1,P为△ABC 内一点,∠BPC=90°12(1)若PB=,求PA;(2)若∠APB=150°,求tan∠PBA【答案】(1)因为1PB,所以2CBP60,所以PBA30,由余弦定理得:227 PA PB BA2PB BA cos PBA;2(2)设PBA,由已知得PB sin,由正弦定理得3sin00sin150sin(30),试卷第6页,总12页化简得 3 cos 4sin ,故tan 34 .【解析】(1)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出PA;(2)在PBA 中使用正弦定理可以得到3 sin0 0sin150 sin(30 ),进而化简,得到结论.【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能力.18.(本小题满分12 分)如图,三棱柱ABC-A1B1C1 中,CA=CB,AB=A A1,∠BA A1=60° .(Ⅰ)证明AB⊥A1C;(Ⅱ)若平面ABC⊥平面AA1B1B,AB=CB,求直线A1 C 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