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04临床输血与输血技术
2018-04临床输血与输血技术
(一)入库前核查 根据卫生部卫医发[1999]第6号《医疗 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 7 条规定,血 液由血站进入医疗机构血库之前,医疗机 构要指定医务人员 ( 血库 ) 负责血液的收领、 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 容包括:运输条件是否符合冷链要求、物 理外观色泽无异常、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 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
血袋标签上应有七项内容: ①血站的名③血液品种; ④采血日期及时间; ⑤有效期及时间; ⑥血袋编号(或条形码); ⑦储存条件。血袋不符合国家规定卫生标准和 要求的应拒领拒受。
血液成分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如下: 1.浓缩红细胞 (CRC) 4+2℃ ACD保养液:21天 CPD配方:28天 CPDA配方:35天 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4+2℃ (同CRC) 3.红细胞悬液(SAGM) 4+2℃ (同CRC) 4.洗涤红细胞(WRC) 4+2℃ 24小时内输注 5.冰冻红细胞(FRC ) 4+2℃ 解冻后24小时 内输注
医源性感染。输血和输注血液制品是临床 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手段,但又是多种经血 液传播疾病的重要的途径。血液虽经严格 检测仍有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主要原 因有: (1) 试剂检测存在一定比例的漏检率,可能 会将一些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带有病毒的血 液用于临床输注。 (2) 献血者处于感染的窗口期,抗体尚未产 生或滴度过低,以至于漏检。
输血前告知是临床输血的必备程序, 也是卫生部在有关规定中的明确要求,不 可忽视。输血前将不可避免的或可能发生 的风险、意外,详尽、通俗的告知病人或 家属,体现了对病人合法权利的尊重,可 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也可以监督临床 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的输血。
四、输血前检查 (一)受血者输血前病原体检测 卫生部统一制定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中列出了 九项检查内容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 (4)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5)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Anti-HBe)。 (6)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 (7)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 (8)艾滋病病毒抗体(Anti-HIVl/2)。 (9)梅毒。
1997 年 3 月修订的新《刑法》中,第 334 条和 第335条对血液领域的犯罪做出了新的规定: 在输血工作中,对不依照规定进行血液检测或 者违背其他操作规程,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 后果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五年以下有 期徒刑或者拘役。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 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1656年,血液输入血管成功。1667年,人体尝 试接受输入动物血。1817-1818年,人体间开 始真正输血,其中8例中3例输入成功。从此输 血进入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本世纪初, 1900年Landsteiner(兰德斯坦纳)首先发现了 红细胞血型,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使输血变得 安全、有效,从此输血真正在临床上使用,成 为许多危重疾病的抢救手段。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同CRC) 适用: • 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 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 • 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 移植的患者)
红细胞悬液(CRCs)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 • 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 • 各种慢性贫血; • 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 • 小儿、老年人输血 注意事项:输注前需要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 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须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 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慢的现象。 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 (双头输液器)移入血袋内以稀释并混匀;
但由于离体血液会凝固,因此人们开始探讨抗 凝剂。 1914 年出现了枸橼酸钠抗凝剂。 1943 年发现了ACD保存液。因而使血液保存延长至 21天。现在又发现CPD保存液,血液保存延长 至28天。以及CPDA-1保存液,使血液保存 延长至35天。这就为世界各国建立血库奠定 了基础,使输血疗法从幻想变为现实,并迅速 推广和不断完善发展。
内科输血指南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 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 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 注。
二、输血申请 病人需要输血,经治医师要认真填写《临 床输血申请单》,按照医院规定履行申报 手续,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少于800ml, 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在 800ml 至 1600ml 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审核, 科主任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
五、血液的核查 血液核查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 施。绝大部分输血引起的溶血性反应并 非技术差错,而是在标本、血液和病人 的识别上出现问题。核查的内容、核查 的方式以及参加核查的人员,卫生部在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 床输血技术规范》两个重要的法规性文 件中都有详细的要求.
(三)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输血科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进行 ABO血型 鉴定,并常规检查病人Rh(D)血型(急症抢救 病人紧急输血时可除外 ) ,正确无误时进行 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不合,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 期需要多次接受输血的病人,应做抗体筛选 试验。
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 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 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病人,应 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 板应 ABO 同血型输注。但机采血小板如 有充红现象时,亦应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1.血液保存液常用种类 配方可分为:ACD(A,枸橼酸;C,枸橼酸三钠;D, 葡萄糖)保存液与CPD(C,枸橼酸三钠;P,磷酸盐; D,葡萄糖;以及枸橼酸、腺嘌呤)两大类保存液。在 CPD中加腺嘌呤即为CPDA-1。 2.血液保存液主要成分 (1)枸橼酸盐:是所有抗凝保存液中的基本抗凝物质。 最常用的是枸橼酸三钠,除抗凝作用外,它还能阻止溶 血的发生。 (2)枸橼酸:避免保存液中的葡萄糖在消毒中焦化。 (3)葡萄糖:是红细胞代谢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可延 长红细胞保存时间,且防止溶血;并减慢细胞中有机磷 的消失,防止红细胞储存损伤。 (4)腺嘌呤:可促进红细胞ATP合成,延长红细胞的保 存期(达35天),并增强红细胞放氧功能。 (5)磷酸盐:提高保存液pH,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期。 ACD液pH较低,对保存红细胞不利,只能保存21天,且 放氧能力迅速下降。CPD保存液中加入腺嘌呤与磷酸, 从而延长红细胞的生存期。
临床输血与输血技术
xxxx医院检验科 xx
输血技术发展概况 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 输血技术 输血护理 输血不良反应和意外的测报
输血技术发展概况
人们对血液的应用已经有近千年的 历史,大体分三个主要阶段:远古时代 的血液沐浴、血液饮用阶段;近代的全 血输注阶段;现代的成分输血阶段。
(3) 由于医学科学和人类对生命了解的局限 性,可能造成因输血感染一些未知的病毒。 (4) 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的某一环节出现疏漏 造成血液的细菌性污染,输注此种血液可 引发严重医源性感染。 另外血污针头刺伤也可造成医源性感染。 分析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可依 照《献血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 法律处理。
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 22+2℃ 制备后 24 小时 ( 普通袋 ) 或 5 天(轻震荡 ) (专用袋 制备) 7.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 22+2℃ (同PC-1) 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 22+2℃ 制备后24小时内输注
9.新鲜液体血浆 (FLP) 4+2℃ 24小时内输注 10.新鲜冰冻血浆(FFP) -20℃以下保存, 一年 11.普通冰冻血浆(FP) -20℃以下保存, 四年 12.冷沉淀 -20℃以下保存, 一年 13.全血 4+2℃ 同(CRC) 14.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受血者输血前病原体检测是防止医疗纠 纷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在检测时,要认真 执行卫生部 1995 年 4 月对体外免疫诊断试剂 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 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 艾滋病病毒抗体(Anti-HIVl/2)及梅毒的诊断 试剂,必须使用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检定并贴有“检定合格”字样防伪标签的试 剂,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有试剂质控的合格 报告、试剂存放2—8℃冰箱中,酶标试剂需 用酶标仪判读结果,不得使用目测法。 上述检查应在输血前进行。
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
输血不仅是一个临床治疗手段, 更重要的是一个法律问题。为规范 血液的管理,国家对于血液的采集、 检验、储存、发放、运输和临床输 注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明确的法 律法规相约束、管理。
1998 年 10 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 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对临床用 血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第 13 条规定, 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核查。第 15 条 和第 16 条明确了医院节约用血、开源节 流的责任,提倡择期手术的病人自身储 血,亲友、单位互助献血,医疗机构要 制定用血计划,合理用血,科学用血, 推广成分输血,开展临床用血新技术的 研究。
(二)受血者血标本的采集 医务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 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 门急诊号、床号、血型和诊断;没有《输血 通知单》,不能采集血标本,采血后必须 在离开病人床边之前在试管上标明病人的 姓名、住院号及标本采集日期,按照一人 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以确认受血 者身份和受血者血标本的一致性。 必须用输血前 3d 内采集的标本做交叉 配血试验,溶血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