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模拟试题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模拟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语文模仿试题
一、单项选取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玉玺废弛慵懒销声匿迹
B.鳞选失职葳蕤无动于衷
C.谙熟感谓游弋大相径庭
D.糟粕萎靡谣啄肝脑涂地
1.【答案】A。

解析:A对的;B鳞——遴;C谓——喟;D啄——诼。

故本题选取A项。

2.在下面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一项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儒家典型,莫不是古圣人_______、身体力行结晶。

如果把典型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干切实摇领悟圣人心得,如此咱们_______才干日有所进。

A.深谋远虑耳提面命修为
B.深思熟虑耳濡目染行为
C.深思熟虑耳提面命修为
D.深谋远虑耳濡目染行为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深思熟虑:重复进一步细致地考虑;深谋远虑:指筹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达教诲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辅导;耳濡目染: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修为: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因而可知应选C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句是( )。

A.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当前、将来桥梁,在增进世界文明交流方面具备特殊作用。

B.北京证监局发布告示,责令贾跃亭回国,完毕公司实际控制人应尽义务,配合解决公司问题,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C.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做了修复,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称号。

D.高新自贸实验区挂牌不到一年,已吸引了来自医疗、软件、金融等各种行业公司入驻,形成了政府与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演绎合奏曲。

3.【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完毕”与“义务”不搭配,应把“完毕”改成“履行”;C项,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

可在最后一句前加“这部法律”;D项,“形成了政府与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演绎合奏曲”成分残缺,“形成”背面缺少与之相配宾语中心词,应在“合奏曲”后加上“局面”。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现象是( )。

A.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

B.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与凤翔邢尚书书》。

C.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中“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通名了;B项“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而当代汉语中“爪牙”则是“比喻坏人党羽和帮凶”,为贬义;D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男子,当今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人。

二、文言文阅读
送虚白上人
[明]高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

”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

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

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

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

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

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

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

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觉得赠。

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
1.对文中字体加下划线某些断句,对的一项是( )。

A.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

B.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

C.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

D.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应先理解句子大意,本句大意是:天冷也不求穿暖和,只穿一件僧衣,饿了也不求吃饱,只喝一碗稀粥,却优游自得,安闲自在,高兴得很。

再联系断句普通规律,由“而”等虚词,“衣”“粥”等实词判断A 项对的。

故本题选取A项。

2.下列对原文关于内容分析和概括,不对的一项是( )。

A.作者当时不想跟佛教徒交往,直到在虎丘山剑池边结识了虚白上人,在慢慢相处中才结识到了她是位贤人。

B.虚白上人生活闲适自得,不追求物质享有,家里没有一件多余东西。

C.虚白上人不贪慕虚荣和权贵,具备独立人格,对达官贵人不屑一顾,达官贵人来时就好像没看到同样,遇到作者却乐意相陪游览,直到日暮才结束。

D.本文创作于士大夫世风日坏,僧风日败社会环境中,作者写作此文目,不但为赠给虚白上人,并且也为了“风乎人”“省于己”,是为了针砭时弊而作。

2.【答案】A。

解析:此题重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能力。

此题要在精确把握文意基本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混淆和核心词语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鉴定。

题中A项“在慢慢相处中才结识到了她是位贤人”表述错误,原文是“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因而可以看出在相遇之初作者就认定了虚白上人是一位贤人,故本题选取D项。

【参照译文】
我当时不想跟佛教徒交往,曾经读苏东坡所写《勤上人诗序》,看见她夸奖惠勤贤明说:“如果她可以排列在士大夫中而积极追求功名,她一定不会辜负欧阳公。

”我于是悲叹士大夫风气已经败坏好久,对有值得与之交往佛教徒这件事感到高兴。

去年春天,我寄居在苏州城西,读书之余,就到虎丘山云岩寺,寻找所说值得与之交往僧人,因而在那里碰见了虚白上人。

虚白形体消瘦,心神清朗,在众人之中不苟言笑。

我最初在虎丘山剑池边结识了她,当时在心里就坚定地以为她是位贤人。

进入她住房间,没有一件多余东西,只有老旧竹席,断了腿锅,异常简陋冷清。

天冷也不求穿暖和,只穿一件僧衣,饿了也不求吃饱,只喝一碗稀粥,却优游自得,安闲自在,高兴得很。

有时候拿出她写诗(来看),她诗写得文辞委婉舒缓,表达出和悦高兴心情,丝毫没有急迫不如意不得志情感,正好和她这个人相似。

合法春天二三月时候,云岩寺里游人众多,达官贵人,车马相连。

寺中住持敲钟集合众僧送往迎来,唯恐招待不周,而虚白正关起门静坐像没听到同样。

等咱们到了,就穿着破鞋子起身陪着咱们,在长林绝壁之下给咱们简介这儿景观,始终到太阳下山才结束。

我越发以为虚白是位贤士,为她叹息而有所感触。

当前士大夫们,在路上追逐利益接连不断,在家里谈论利益兴高采烈,没有不厌恶贫困,都但愿财富充盈,聚在一起,不是轮流夸耀,就是互相诋毁,如果让虚白上人穿戴上冠袍,和士大夫们同列,那么虚白上人肯做那些士大夫所做事吗?有人也许会以为,虚白是个佛教徒,而佛道是崇尚清静无私,她这样做是很适当。

我说,现今佛教徒,难道就没有唠唠叨叨放纵地说着荒唐话吗?难道就没有忙忙碌碌登门拜访巴结权贵吗?难道就没有住着高楼大厦享用着美女丰食吗?这样看来,虚白贤能不只是超过咱们这些人,并且又能超过那些人了。

我因此很乐意跟她交往并且从不感到满足。

今年秋天,虚白将到东边游历,请我为她写些文字作为赠序。

我以为虚白不是对世人有所求人,哪里会想让我去宣扬她名声呢?因此写下这样感想,一方面用来讽劝世人,一方面用来反省自己,让自己无愧于虚白上人罢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