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七年级(1)班班主任:李大林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姓名,龙义,性别,男,班级,七(1)。
家庭情况,父母是本乡,在街上开一家小店,。
经济条件较好。
父母比较要强,对孩子要求很高。
但其父脾气较差,达不到要求就会打骂。
此生聪明,努力,学习成绩好。
酷爱画画,而且极有美术天分。
作品曾在本校艺术节获奖。
其父母为培养孩子,特意请家教学美术。
个性特征,该生虽然聪明、要强,学习成绩好。
但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形象较猥琐。
2、自信心严重缺乏,不爱参加集体活动,遇事总采取逃避态度;
3、人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矛盾,总以弱者形象出现,稍有不顺,就哭鼻子,班干部无法管理,说的严重了,不论场合,便双膝跪地,向人求饶。
4、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举手的习惯。
原因分:1、
从其父母处了解到,其从小一个人跟爷爷(年纪已经很大)在
老家生活,缺少家庭温暖,渐渐形成了怪性格,不愿与他人交
流。
2、父母工作忙,对其照顾较少,父亲对其要求较高,但教育简单粗暴,若做得不够好,轻则骂,重则打。
3、上学以后,老师对其行为引导不够,以至于性情怪僻,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习惯不好。
具体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老师主动和他亲近,和他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
经常在课间找他谈话,谈学习,谈家庭,谈画画。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
了解该生的情况后,与孩子的父母分别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
让其父母改变粗暴的教育方法,要求不要太高。
并花精力培养孩子特长。
3、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
动员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父母配合教育。
让他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集体温暖。
4、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自信,提高威信。
家访时,提醒其父母,给他请老师辅导绘画。
其父母也听取了老师意见。
初步结果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该生已经有些进步,与同学关系改善,行为习惯不再怪异,上课能积极发言,但举手现象不够。
自信心有大大提高,绘画
水平提高,也能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劝告,期望他有更大进步。
跟踪结果该生经过一年多的心理辅导,自信心大增,学习很努力,如今已是班里的宣传委员,在班里组织的多次活动中,都积极参加,并取得好成绩,如今,被评为艺体之星,绘画多次获奖项。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姓名,贾明杰,性别,男,班级,七(1),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母亲是农民,父亲是司机。
好几年前父母分居。
父亲经常出差,对他关注的比较少,母亲对他比较关心。
基本的生活都是母亲在打理。
个性特征:不喜欢表达自己,很沉默,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紧张,总有人来告状他欺负别人。
跟他谈话他总是露出一副轻蔑的样子,好象在说:“那又怎样?”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管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
原因分析:从母亲处了解到,分居后跟妈妈住,妈妈由于婚姻问题,一开始老是对他又打又骂,致使他形成比较怪异的性格,不愿与他人交流。
也由于这样有些暴力倾向,很喜欢玩打怪兽的游戏。
具体措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主动和他亲近做朋友。
找到他感兴趣的话题,下课时尽量和他多谈话,谈谈他的兴趣、爱好,以及他的生活。
课余和母亲多交流,使家庭和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很就以前他母亲也改变了她粗暴的教育方式。
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初步结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该生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小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希望今后在大家的努力下能有更大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记录:姓名,彭光福,性别,男,班级,七(1)。
心理问题分析:该生是属于那种情绪方面不稳,喜怒无常的类型。
表现: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与老师顶撞;厌学情绪严重,基本不做作业,甚至还有逃课现象;行为表现懒散。
造成心理问题原因:
1.家庭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父母忙于做生意,不太关心他的生活,遇到成绩不理想,同时又缺少沟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学校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在以前的学习中,由于成绩不理想,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帮助,缺少耐心地与他沟通。
他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
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
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心理辅导与教育过程: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开学初,我就及时的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现,及他与父母相处的关系,同时也希望家长对他多一些关心,能多与他交流。
平时也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尽可能的了解在家里的一些小的进步,同时也把他在学校好的有进步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他的教育也更有信心,同时也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2.班主任、任课老师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在开学初,我就与他作了一次交流,指出他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存在的问题。
要求他写一分本学期的成长计划。
提出自己希望在本学期有哪些方面的改变。
(2)班主任定期与任课老师沟通发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提供一些经验,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建议,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赞美,逐步帮助他克服逆反心理。
每个教师要依据他的个性心理特点,为他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3)不定期的与他谈心。
根据小杰的表现,只要他在某个方面取得了进步,就及时的与他交流,让他认识到要改变自己并不是很困难,只要自己有决心。
在表扬的同时,也根据具体的情况指出还和待加强的地方,把每个缺点都作细化。
对于已经改过来的地方反复是难免的,对于每一次反复要认真对待。
初步结果: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在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与老师的相处中,除了开学初与老师发生一次顶撞外,之后基本上能做到尊敬老师,对于老师提出的各方面不足都能较虚心的接受,而且在尽力在改正。
与同学相处也融洽多了,一个学期没有发生打架事件。
学习态度也端正了一些,虽然学习上还是没多少进步,但作业已经基本都能认真的完成了。
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在美化教室时,发挥身高优势,认真参与班级卫生清扫工作,为班级出谋划策,对于老师交代的事情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的都能较认真的去做。
这一次还积极报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当然,也还有许多的不足,如学习的主动性、工作的积极性都还有待提高,与其他好的同学相比也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与他自己高一时相比已有很大的进步。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有真才实学的人,关键在于教育培养。
其中的规律、原则有若干项,最主要的
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既必须把孩子自身的潜能调动起来,发挥出来,能够引发自我教育。
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的调节和提高自己,培养他们具有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作为班主任,我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他们是怎样看待问题的。
也许我太想帮他们赢了,也许我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实际承受力,拿我的想法来要求他们,他们毕竟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再大的动力也会有松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