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宏建<美术概论>

王宏建<美术概论>

1.艺术与政治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是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有理论家认为,艺术是从属于政治的,它是政治的一种附属品,它的存在是为政治服务的。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艺术是完全独立的,它与政治没有关系,不受政治的影响。

要正确的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此进行分析,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艺术与政治关系和影响较大,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只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为,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处于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发生相同的反作用;还有,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这也就使艺术与政治发生了阻隔不断的联系。

一般说来,一定的经济,通过政治,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发展;一定的艺术,又反过来通过政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艺术与政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如资本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艺术,社会主义政治与社会主义艺术,都是朝着同一个经济基础的目标发生作用的,故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保护的。

而产生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艺术与政治,如社会主义艺术对资本主义政治,则会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击,反之亦然。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同一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这种激烈的矛盾斗争反映到艺术上,就会出现同一阶级内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

“艺术”与“政治”不能等同起来,,但艺术必须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离的。

2.艺术与社会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意识的反应,是人类价值观的反应,是人类对美的理解,社会是发展的,艺术也是发展的,每个时期人民的审美需求都是不同的,由于艺术是具有记录性质的,也由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艺术是社会的反应,所以艺术与文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各种个样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一切灵感归根于周边的社会生活。

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人就能为艺术提供素材。

这个社会上没有什么人是为了真正的纯艺术而“诞生”的,追求艺术的境界也在于他追求到艺术名誉和地位时也能为他自己创造更大的收益。

(一)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并且这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命题,他正确的表明了艺术的客观根源,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也符合艺术创作的实际情况。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

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也就是说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出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点,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三)艺术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既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有上层建筑做的理论根据,也是以中外艺术史上的全部事实为依据。

3.哲学与艺术关系哲学就是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关爱,就是思维的智慧和乐趣。

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自身及其所生活的社会,就是自然、宇宙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就是所有客观的存在. 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

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

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

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理喻及思辩又同样反映在艺术创作中。

正因为艺术形式的宽泛、哲学精神的主导,才使得艺术和哲学互相交融,互相滋润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艺术内涵的先导,而艺术又同样蕴含着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机、动态的辩证统一。

从人类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任何一个民族、时代、社会的艺术,必然与这个民族、时代、社会的哲学相联系。

哲学是民族、时代、社会的自我意识,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表现出深刻的哲学观念。

她不仅是民族性格、时代精神、社会思潮等等的产物,而且也能动地参与着民族性格、时代精神、社会理想的构建,是所在民族、时代、社会的代表。

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因此各门艺术之间相互联系,首先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本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思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的。

中国的戏曲是文学和歌舞、说唱表演的结合,又吸收了美术的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电影艺术更是综合了摄影、文学、戏剧表演和美术、音乐等多种因素。

4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与道德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艺术是社会性的艺术,不能违背道德的发展而发展。

艺术既不是道德的统领者,也不是道德的仆人。

艺术和道德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人们通过艺术活动,传递思想、文化、道德和行为方式,使社会成员的感情能够相互沟通,从而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同时,艺术也是具有社会性质的艺术,不能违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一方面,艺术影响道德。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在它所处的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道德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必然要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道德关系。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会渗透着一定社会条件下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艺术活动也不例外。

诚然,一些艺术作品不能直接的反映道德,但是通过创作者的审美观念,也往往可以体现某种道德情操和道德理想。

艺术影响道德还表现在,由于艺术的生动、形象和能给予人以深刻印象等特征,使得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具有道德教育作用。

一部能够给予观者深刻印象的艺术作品,能给人提供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生画卷,人们在欣赏这幅美妙图画的时候,会产生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深刻反思,由此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使人们在这种共鸣中不断提高自己对人生、对未来、对社会的感悟。

另一方面,道德也影响着艺术。

在文学作品、建筑、书法、实用工艺之类的艺术形式中这方面的例子随处可见。

例如,虽然建筑是一门偏重于实用和表现的艺术,但是同其它各门艺术一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它也能体现出特定的伦理道德观念。

因此道德影响艺术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

在现代社会,道德感情中往往掺杂了太多其他因素的“碎片”,这使得某些艺术创作者为道德而艺术,为政治而艺术,为私利而艺术,从而扼杀了其成果的艺术。

5艺术与宗教的关系3 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A 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第一,对于社会生活来说,宗教是歪曲,而艺术是真实的反映。

第二,宗教要求心理感悟,艺术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

第三,宗教的对象是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

第四,宗教是麻痹人们,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

第五,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越自然实体,艺术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B 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第一宗教和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二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

第三艺术与宗教都是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

C 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第一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

第二宗教为艺术提供题材。

第三宗教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艺术是我们自己心理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而后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对外在世界的审美判断和对自己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宗教影响了我们对自然万物和对自我思维的认识,也就是对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感受重新进行整理、分析、判断。

没有一个宗教是艺术的产物,而是一种信仰的产物,崇拜的产物。

宗教的艺术是在一个宗教的形成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5艺术审美的教育作用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又总是饱含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使欣赏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6艺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用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1 艺术的民族性和多元存在民族是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艺术的民族来自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来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由于多民族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必然造成民族精神的差别性。

而民族精神的差别性就必然造成民族艺术的多元性。

艺术的民族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艺术成熟的标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创作成熟的标志。

各民族艺术具有差别性、独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来说都要取长补短,以利本民族艺术的发展1 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的必然性2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第一民族艺术思想内容上仍相互影响。

某一民族具有先进思想的艺术作品会有力地影响其他民族的艺术。

3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条件第一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类似化。

第二民族交往的可能性。

4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第一步: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地“拿来”;第二步:借鉴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抛弃糟粕;第三步: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世界艺术不是凌驾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

它的特征:第一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第二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第三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辨证统一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辨证统一的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

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可以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形成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关主题